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台湾司法协助

台湾司法协助

发布时间: 2021-01-04 03:15:11

❶ 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有哪些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规定,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主要涉及了五方面内容,分别是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法律类的禁用词,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以及国际关系类的禁用词。其中,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中提到与文艺有关的规定如下: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语,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以下是新华社规定的第一批禁用词:
一、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
1.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4.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语,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5.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
6.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通稿中不应使用“哇噻”、“妈的”等俚语、脏话、黑话等。如果在引语中不能不使用这类词语,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脏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SB”、“TMD”、“NB”等,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
二、法律类的禁用词
7.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属;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
(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5)严重传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8)艾滋病患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
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8.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9.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使用原告“将某某推上被告席”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句子。
10.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11.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12.“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得称“村长”。村干部不要称作“村官”。
13.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要使用其社会身份作前缀。如:一个曾经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写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写成“教授罪犯”。
14.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正副行政首长称“审计长”、“副审计长”,不要称作“署长”、“副署长”。
15.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要写成“检察院院长”。
三、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
16.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17.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18.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族”等。
19.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族”或“突厥人”。
20.“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报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称“穆斯林”。
21.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要提“猪肉”。
22.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四、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
23.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
24.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行政院”、“监察院”、“选委会”、“行政院主计处”等。不得出现“中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如不得不出现时应加引号,如台湾“中央银行”等。台湾“行政院长”、“立法委员”等均应加引号表述。台湾“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也应加引号。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即使加注引号也不得使用。
25.对台湾地区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涉及对台法律事务,一律不使用“文书验证”、“司法协助”、“引渡”等国际法上的用语。
26.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
27.不得说“港澳台游客来华旅游”,而应称“港澳台游客来大陆(或:内地)旅游”。
28.“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29.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
30.“台湾独立”或“台独”必须加引号使用。
31.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如“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有“中国”、“中华”字样者,应加引号表述。
32.不得将台湾称为“福摩萨”。如报道中需要转述时,一定要加引号。
33.南沙群岛不得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
34.钓鱼岛不得称为“尖阁群岛”
35.严禁将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
五、国际关系类禁用词
36.不得使用“北朝鲜(英文North Korea)”来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可直接使用简称“朝鲜”。英文应使用“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Korea”或使用缩写“DPRK”。
37.有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中,既包括一既有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而应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英文用members)。
38.不使用“穆斯林国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世界”。
39.在达尔富尔报道中不使用“阿拉伯民兵”,而应使用“武装民兵”或“部族武装”。
40.在报道社会犯罪和武装冲突时,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冲突参与者的肤色、种族和性别特征。比如,在报道中应回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41.公开报道不要使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等说法。可用“宗教激进主义(激进派、激进组织)”替代。如回避不了而必须使用时,可使用“伊斯兰激进组织(分子)”,但不要用“激进伊斯兰组织(分子)”。
42.不要使用“十字军”等说法。
43.人质报道中不使用“斩首”,可用中性词语为“人质被砍头杀害”。
44.对国际战争中双方的战斗人员死亡的报道,不要使用“击毙”等词语,可使用“打死”等词语
45.不要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称“黑非洲”,而应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❷ 有谁知道,昨天晚上焦点访谈的内容是什么

《焦点访谈》 20160417 电信诈骗:不应有法外之地。
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性犯罪,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诈骗的发案数量年均增长20%至30%。据统计,以台湾人为骨干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实施的诈骗犯罪,占整个电信诈骗案件的20%,损失却占50%以上,千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实施的。仅去年被骗子从大陆卷到台湾的赃款就有100多亿元。

将坑害民众、危害社会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奇怪的是,在台湾岛内却传来另外的声音,一些政客和舆论认为大陆无权押解回来台湾的犯罪嫌疑人,强烈要求放人。一些政治势力甚至借机用民粹主义挑起两岸对立,把一些不了解情况的民众蒙在鼓里。那么,肯尼亚当局将台湾犯罪嫌疑人遣送到大陆的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据呢?

不仅在大陆,台湾方面的专家、学者也认为,把台湾籍犯罪嫌疑人遣返至大陆是没有问题的,符合国际法中“被害人所在国优先”的原则。

前台湾警察大学教授、亚洲警察学会秘书长叶毓兰表示,根据台湾现有的法律,台湾地区人民在境外犯诈欺罪,台湾没有管辖权,即使犯罪嫌疑人被遣送台湾,按照以往经验也会因侦办成本过高,而被简单处理。因为台湾法律的纵容,使得这些罪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

美国国际法专家朱利安·库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表示,将罪犯遣送于第三方,在国际法中并不是非法的,并且由于受害人位于中国大陆领土,大陆从肯尼亚接收台湾籍诈骗犯是完全合乎国际法的。

在大量事实和法理面前,台湾岛内舆论也渐渐发生逆转。台湾《中国时报》撰文称,朝野“立委”把骗徒当作无辜者,是对国际犯罪司法管辖原则的无知和黑白不分。一些台湾民众也纷纷在网上留言,支持大陆方面的作法。

16号深夜,台湾法务部门负责人也发表声明,对一些政客借此事件痛骂大陆,制造对立,激发仇恨的做法表达强烈不满,认为这类操弄民粹的作风,真的会害惨台湾。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台湾有人一边批评大陆的做法,一边又在做着令人所不齿的事情。就在前天,也就是4月15日,20名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被马来西亚遣返回台湾。可刚到台湾机场,他们就被当场释放了,有嫌疑人直接对媒体说,回家的感觉真好!而事实上,台湾方面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台湾舆论称,台湾已经成为诈欺犯的天堂了。

由于两岸对犯罪嫌疑人分开处理,很多作案累累的台湾犯罪嫌疑人没得到应有惩处,一些人刚被押回台湾,就被当即释放。15日台湾当局当场释放被马来西亚遣返的20名台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就是最新的一例。不过,这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台湾方面对电信诈骗嫌犯的纵容,导致许多人不断重起炉灶,多次犯罪。近几年,公安部刑侦局副处长张军,多次参与打击境外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遇见的台湾犯罪嫌疑人有好几百人。2012年6月,他曾在印度尼西亚参与过一次执法合作。

在清缴柬埔寨犯罪窝点的行动结束之后,张军发现,有一个台湾籍的犯罪嫌疑人一直在盯着他。他说:“上次就是你在印度尼西亚,也是你抓的我。”也就是说短短三个月内,犯罪嫌疑人在印度尼西亚被抓获后,又被台湾释放,跑到柬埔寨继续作案。

那么台湾当局为什么会不断上演捉放曹呢?这与台湾立法不够完善有关。由于台湾没有专门针对电信诈骗的刑法规定,而是把电信诈骗当作一般诈骗对待,因此诈骗集团头目往往被判刑较轻,有的只被处以罚金。正是因为低风险高收益,因此犯罪分子趋之若鹜。

释放犯罪嫌疑人十分容易,但查处跨境电信诈骗案件的难度却非常大。首先,它关系到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司法协助问题,这也是最难的部分。其次,由于此类案件发生在境外,证据链条很容易断裂,查证十分困难。第三,追赃很困难。

正因为如此,尽管每年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会从大陆骗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但多年来从台湾追缴回的赃款却仅有20.7万元,其他绝大部分赃款都被他们转移、挥霍,还有极小部分被台湾当局收缴。

尽管打击跨境电信诈骗活动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并不意味着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它取决于双方,特别是台湾当局是否愿意拿出诚意来共同解决。国民党主席洪秀柱15日呼吁:犯罪就要接受法律制裁,不要让台湾成为诈骗集团输出的地方。大陆公安机关也明确表示,将会加大打击力度。在加大打击大陆内部的电信诈骗犯罪同时,也诚邀台湾方面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随着电信诈骗案件事实和危害的不断披露,严厉打击、依法严惩这类跨境犯罪活动越来越成为两岸大多数人的共识。的确,对于大陆打击侵害两岸民众福祉、抹黑台湾形象的电信诈骗犯罪的行动,台湾方面不仅不应该政治操作、模糊焦点,相反,还应适当检讨相关法律、完善司法体系,达到惩治罪犯、救济受害人的目的。

❸ 查是否能入境台湾怎么查大陆查的到吗

现在台湾地区与大陆的司法合作加强,如果台湾地区有记录,当然知专道;至于你回去是否还会追究属刑事责任,这要看台湾地区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因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刑事方面的合作还不是很深,如果是按照大陆的法律,你是不会再追究的!!

目前两岸主要是在民事方面司法联系比较多,对于刑事方面,司法协助是有,一般是取证方面,至于两岸法院是否相互通报,不知,但要通报也是高院通报!

❹ 如何继承海外遗产

问题:我们村镇很多人有海外亲戚,有的海外亲戚有很多财产。请问,如果海外专亲戚去世属,国内公民如何继承他们的遗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你可依法确定遗产所在地的国家法律,并依据其法律要求提供下述有关证件或资料:
①由继承人户籍所在地,或行为、事实发生地(如婚姻缔结地、出生地)的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权证明书或者当事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书、结婚证明书或者有关当事人的出生证明书。这些公证文书一般还需取得有关国家驻我国使、领馆的认证或签证。
②委托书。继承人若委托国外亲友、其他继承人、中国银行、华侨团体、外国律师或我驻外机关代办申领遗产时,必须出具合法的委托书,它是受委托人以委托人名义申领遗产的身份证明。这一委托书也必须经过公证和有关国家驻我国使、领馆认证。
③其他有关证件,如死亡证明书等。
④遗产若是在与我国有司法协助关系的国家,则可按有关司法协助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
上述文件和事项我国公民均可自己亲自去办,也可委托律师或他人去办。

❺ 陈同佳案后台湾向香港发出司法协助请求,香港为什么没有将陈同佳移交给台湾而是在香港对其进行了审理

香港法律是属地主义,对香港市民在领域外的犯罪无法审理,香港审理陈同佳的罪名并回不是在台湾的杀人案,答而是在香港盗刷他自己女友信用卡的罪名,最终判了22个月。同时香港和台湾之间没有引渡条例,所以无法把陈同佳引渡到台湾接受审判。

❻ 新华社规定翻译禁用词,你都知道哪些

社会生活类
◆禁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语,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通稿中不应使用“哇噻”、“妈的”等俚语、脏话、黑话等。如果在引语中不能不使用这类词语,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脏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SB”、“TMD”、“NB”等,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

法律类
♣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属;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
(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5)严重传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8)艾滋病患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
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使用原告“将某某推上被告席”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句子。
♣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得称“村长”。村干部不要称作“村官”。
♣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要使用其社会身份作前缀。如:一个曾经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写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写成“教授罪犯”。
♣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正副行政首长称“审计长”、“副审计长”,不要称作“署长”、“副署长”。
♣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要写成“检察院院长”。

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
▼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族”等。
▼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族”或“突厥人”。
▼“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报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称“穆斯林”。
▼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要提“猪肉”。
▼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
●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行政院”、“监察院”、“选委会”、“行政院主计处”等。不得出现“中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如不得不出现时应加引号,如台湾“中央银行”等。台湾“行政院长”、“立法委员”等均应加引号表述。台湾“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也应加引号。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即使加注引号也不得使用。
●对台湾地区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涉及对台法律事务,一律不使用“文书验证”、“司法协助”、“引渡”等国际法上的用语。
●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
●不得说“港澳台游客来华旅游”,而应称“港澳台游客来大陆(或:内地)旅游”。
●“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
●“台湾独立”或“台独”必须加引号使用。
●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如“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有“中国”、“中华”字样者,应加引号表述。
●不得将台湾称为“福摩萨”。如报道中需要转述时,一定要加引号。
●南沙群岛不得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
●钓鱼岛不得称为“尖阁群岛”。
●严禁将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

国际关系类禁用词
▶不得使用“北朝鲜(英文NorthKorea)”来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可直接使用简称“朝鲜”。英文应使用“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或使用缩写“DPRK”。
▶有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中,既包括一些既有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而应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英文用members)。
▶不得使用“穆斯林国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世界”。
▶在达尔富尔报道中不得使用“阿拉伯民兵”,而应使用“武装民兵”或“部族武装”。
▶在报道社会犯罪和武装冲突时,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冲突参与者的肤色、种族和性别特征。比如,在报道中应回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公开报道不要使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等说法。可用“宗教激进主义(激进派、激进组织)”替代。如回避不了而必须使用时,可使用“伊斯兰激进组织(分子)”,但不要用“激进伊斯兰组织(分子)”。
▶不要使用“十字军”等说法。
▶人质报道中不使用“斩首”,可用中性词语为“人质被砍头杀害”。
▶对国际战争中双方的战斗人员死亡的报道,不要使用“击毙”等词语,可使用“打死”等词语。
▶不要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称“黑非洲”,而应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❼ 在台湾违法被遣送回大陆还要受到什么处罚吗

海峡两岸有犯罪引渡协定,即便逃到对岸,被公安抓到时还是会被遣送回台湾服刑

引渡是指一国把专在该国属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 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热点内容
大学经济法练习 发布:2025-10-11 23:47:58 浏览:968
山东畜牧法规 发布:2025-10-11 23:30:56 浏览:318
2014二建法规真题及答案 发布:2025-10-11 23:26:54 浏览:365
泽库司法 发布:2025-10-11 23:18:45 浏览:798
行政法中的行政包括 发布:2025-10-11 23:12:49 浏览:261
法律知识竞赛名次 发布:2025-10-11 23:07:04 浏览:892
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10-11 23:06:59 浏览:173
法律效力而不是法律 发布:2025-10-11 22:54:23 浏览:549
前30交易日均价经济法 发布:2025-10-11 22:42:30 浏览:867
金桥人民法 发布:2025-10-11 22:42:26 浏览: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