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时间规定

民法时间规定

发布时间: 2021-01-04 05:54:48

A. 打民事官司有时间规定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均有时间限制的规定,其中最主要的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法院立案的规定、当事人上诉期限的规定和审结期限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他就不能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时间规定。《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另有规定指的是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另外,第137条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人民法院立案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经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予以处理的时间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这里的“7日之内”就是立案的时间。

当事人上诉的期限,是指当事人不服原审法院的裁判,依法定程序和期限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时间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审结案件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从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限,简称审限。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按不同的程序有不同的审结期限。

.按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5个月:环需要延长的,要报道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6条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时,根据《民事讼诉法》159条规定,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除了以上几类时间的规定外,还有许多规定,如被告人提出答辩状的期限为收到起诉状的15日之内;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副本之日起起5日内送达原告: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等等。这些规定,无论是针对当事人还是法院的规定。都要遵守,也就是说所有的诉讼行为只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才能生效,否则不产生效力,还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B. 民法总则时间效力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总则时间效力的规定具体如下:

1、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4、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5、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6、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7、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8、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9、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10、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5、第一百九十七条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6、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C. 欠款有效时间<<民法通则>>的新规定

《民法通则》复第135条规定的:“制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D.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时间为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回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答效期间为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3月18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4)民法时间规定扩展阅读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E. 民法总则的实行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实施时间:2017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专的总则编,属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5)民法时间规定扩展阅读

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

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F. 求民事诉讼的一些时间规定

民事诉讼涉及到时间的规定非常具体繁多
仅就常见时间规定举例:
民事诉讼内法第一百容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G. 民法上的时间原则

在《民法通则》一百三十五~一百四十一条有讲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专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属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H.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间期限为几年

三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章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内请求保护民事容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8)民法时间规定扩展阅读:

提起民事诉讼的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热点内容
原始点疗法治疗糖尿病 发布:2025-10-12 06:25:20 浏览:42
注册公司监事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2 06:21:09 浏览:192
道德观古诗 发布:2025-10-12 05:51:21 浏览:199
乡镇法律服务所属事业单位吗 发布:2025-10-12 05:48:41 浏览:614
行政复议知识框架经济法 发布:2025-10-12 05:39:58 浏览:915
工伤保险支付条例 发布:2025-10-12 05:32:14 浏览:138
正规律师 发布:2025-10-12 05:30:37 浏览:894
人民法治记者刘青 发布:2025-10-12 05:30:32 浏览:409
如何建立为侨法律服务平台 发布:2025-10-12 05:29:21 浏览:440
刑事诉讼法15条可以国家赔偿 发布:2025-10-12 05:24:50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