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前的遗嘱
『壹』 2021年民法典实施以后,2020年老人立的遗嘱怎么继承
新法不具有溯及力,不能溯及以前的行为,还是公证遗嘱有法律效力。采纳谢谢
『贰』 民法典草案取消了公证遗嘱优先,那之前我在公证处立的遗嘱现在中华遗嘱库重新立一份吗
民法典属于实体法,实体法的效力是从旧,立遗嘱适用立遗嘱时的法律,即使民法典施行后,也不改变在施行前已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
『叁』 民法典遗嘱的形式有几种
遗嘱,是立遗嘱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意愿,将个人合法财产预先进行身故后的分配。民法典继承编(草案)中,从更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角度出发,取消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新增遗嘱形式,并创设了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
背景
现行继承法出台于1985年,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法律规定,立遗嘱人需要通过自书或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方式订立遗嘱,并需要见证人在场。随着社会发展,更多的遗嘱订立方式出现。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打开手机便可以开始录像,甚至有机构开始探索互联网“区块链+遗嘱”的存证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订立遗嘱,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
草案亮点
●新增打印遗嘱、录像遗嘱两种遗嘱形式;
●公证遗嘱效力不再优先,立有数份遗嘱的,以设立时间最后的遗嘱为准;
●若立遗嘱后又实施了与遗嘱相反的法律行为,视为对遗嘱相反内容的撤回。
专家解读
行为与遗嘱相反以行为为准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智慧表示,在民法典继承编(草案)中,有多处条文都体现出法律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
现行继承法中,公证遗嘱被确认为效力最高的遗嘱形式,其余形式的遗嘱不得对公证遗嘱进行撤销、变更。但《民法典(草案)》对这一规定进行了较大修改,如果被继承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符合法定要件的最后一份遗嘱为准,也就是说,遗嘱效力确定的基本依据是遗嘱意愿表示时间的先后,而非是经公证与否。
公证遗嘱有着规范的办理程序,但要想对其进行撤销或变更,同样面临复杂的流程。如果立遗嘱人遇到紧急情况,又有新立遗嘱的意愿,严格的程序便成为了障碍。
此外,从草案中新增了打印遗嘱、录像遗嘱,使得遗嘱的法定形式得以丰富。民法典颁行后,立遗嘱将变得更加便捷,这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民众对遗嘱形式灵活多样的需要。同时,草案规定遗嘱订立时需有见证人在场。
立遗嘱人还可以“行胜于言”,用实施法律行为的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如果其行为与所立遗嘱内容相反,以其实施的行为为准。
草案新增的被继承人宽恕制度中,同样体现着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即使继承人曾经实施过隐匿、欺诈、胁迫订立遗嘱等可能丧失继承权的行为,但其最终改过自新,被继承人也表示愿意宽恕,法律则不强制剥夺他的继承权。给继承人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也可能让被继承人有机会得到更好的照料。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 刘伟利
『肆』 民法典增加了哪些遗嘱形式
第一,来增加打印遗嘱。依据新继源承法的规定,打印遗嘱是指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该等增设,主要源于时代的变化。原《继承法》于1985年颁布,彼时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非常稀少,普通人很少考虑以打印形式设立遗嘱。社会发展到现在,电脑已经十分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打印,打印文件也远多于手写文件,可预见通过打印形成遗嘱文本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第二,新增录像遗嘱。新继承法在原《继承法》规定的“录音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的基础上,对形式要件进行了补充规定,增加了“录像”这一形式。通过录音录像形式订立遗嘱的,立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肖像,以及年、月、日。录像形式的补充,正体现出我国立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步性。
『伍』 《民法典》新规来了,设定遗嘱最新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颁布后,在保留原有的自书、代书、公证、录音、口头遗嘱的基础上,继承编新增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两种形式。遗嘱的形式这么多,该选择哪种好呢?
『陆』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人不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二条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为准。
《继承法》第二十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这里所说的公证遗嘱不得撤销,指的是不得被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撤销或变更,但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仍可以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二条规定,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为准。由此可知,最早立的公证遗嘱可以被后立的公证遗嘱撤销或变更。
(6)民法典前的遗嘱扩展阅读:
遗嘱是于遗嘱人死亡继承开始之时才发生 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是遗嘱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因此,在遗嘱发生效力前,遗嘱人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所立的遗嘱。不须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也不必有任何的事由,只要撤销、变更遗嘱的意思是出于遗嘱人的本意即可。
不知遗嘱是否公证过,公证遗嘱变更或撤销是有条件的:
一、遗嘱变更、撤销时,遗嘱人须具有遗嘱能力。
遗嘱人设立遗嘱后丧失遗嘱能力的,于丧失遗嘱能力后恢复遗嘱能力前对遗嘱的变更、撤销不发生变更、撤销的效力,原来的遗嘱仍有效。
二、遗嘱的变更、撤销须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伪造的遗嘱的变更和撤销,不为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当然不能发生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效力。遗嘱人因受胁迫、受欺诈而变更、撤销遗嘱的,不发生遗嘱变更、撤销的法律后果,原遗嘱仍有效,利害关系人可以主张撤销遗嘱人的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