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宣告失踪司法考试

宣告失踪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 2021-01-06 00:16:47

A. 关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判断。司法考试。

你说的是对的,但是有几点需要说明的。一,申请人要符合法定条件。二,下落不明的事实要确定并有相应证据。三,宣告前应先由人民法院进行公告,公告期届满。四;宣告要由人民法院来进行,其它部门无权。

B. 司法考试14科,哪14科啊

法理、宪法、法制史、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道德、刑专法、刑属事诉讼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
没有专修的问题,都得考。主要是选择题,最后一卷全是案例分析的主观题(有标准答案),还有理论性强的论述体(没有标准答案,自由发挥),即文书写作。共四卷,每卷150分,合计600分,一般360分及格。

C. 司法考试答疑精华:民诉中一审终审的案件有哪些

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1、选民资格案件;
2、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民回事行为能力或者限答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7、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8、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D. 司法考试: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

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

6年不通问是指六年没有通信或者问候,就是指没有任何的消息,相当于现在的失踪。

E. 司法考试民法的重点有什么

2010 年的卷三,民法部分一如既往地占了62分。卷四的情况则比较复杂,第一道16分的案例题虽然主要考察民法,但也附带涉及民诉和刑法问题,民法大概占了11分。这样,单纯考察民法的题目分值只有73分,比去年的80分略有降低。卷四最后一道35分的论述题,虽然主要是考察民法,民法的基础理论为该题准备了最佳答案,但以多数考生的知识储备来看,该题似乎更偏向于考察法理。如果加上论述题中所含有的民法内容,则民法的分值就会大涨,大概有100分,算是对民法领袖地位的一种回归。
因为民法题中有不少综合性的题目,不同考点的分值不太容易准确划分。大致说来,总论部分占了9分,物权部分12分,债权部分35分,知识产权部分10分,婚姻继承部分7分。知识产权部分因为没有考察案例,其分值大幅下降,回到了正常的地位。刨除知识产权案例的影响,其他部分的分值则与去年大体一致。法|律教育网数据分析显示在第三卷中,婚姻继承和知识产权的分值跟去年一样。总论部分因为在案例中考察到合伙,分值有所上升。物权法在卷三里依然无足轻重,只有7分,只是加上卷四的分值,才稍稍有所改观。债权法则保持了其一贯的核心地位,分值35分,占了民法的将近一半。就债法内部而言,合同法占19分,与05年相比有所回升;侵权部分占7分左右,与去年一样;债法总论部分5分,比去年减少一些;而05年的一道不当得利题则换成了今年的无因管理题。

F. 2010年司法考试和2009年司法考试有什么不同

2010年司法考试大纲和教材的最新四大变化:

第一,全新修订。

根据国家法治建设要求,依据中央政法委员会等六部委组织编写并公开发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进行了相应调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关内容并单列一编。

第二,全新编写。

刑法作者调整,内容重新编写。其中,总则部分恢复采用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分则部分,增删、调整相关罪名,重新编排体例内容。

对于犯罪论体系,2010年大纲恢复采用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总则部分考点调整较多。就此变化,作者在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作了说明:“本书按照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展开论述。考生需重点关注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很重要的作为与不作为、因果关系、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犯罪故意和过失、认识错误等与犯罪成立与否直接有关的主、客观要素。”

第三,全新考点。

2010年司法考试新增考点48个,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等重点学科。

新增考点提示(48个)

学科
新增考点

法理学
法律规则与语言

法制史
故杀与谋杀

经济法
城乡规划和规划区 城乡规划的制定(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的实施(基本要求 近期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许可 建设规划变更 临时建设规划管理 核实与监督检查) 城乡规划的修改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刑法
刑罚权

破坏监管秩序罪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许可案件的受案范围 被告 法院对行政许可案件的审理 判决 行政许可中的赔偿和补偿及诉讼问题

民法
物业服务合同

知识产权的保护 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 知识产权保护的诉讼时效 知识产权诉讼特殊程序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教唆侵权行为和帮助侵权行为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
侵权责任中连带责任的承担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提供劳务一方致人损害以及自己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 承揽关系中的侵权行为与责任 见义勇为中侵权行为与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医疗损害责任的免责事由
高度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 高度危险责任的免责事由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举证期限的特别规定 实行独任制 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

上诉的审查
第二审的审判组织形式
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
对原财产所有人权利的救济
再审审理的管辖法院
对被执行人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撤销仲裁裁决的关系

第四,全新法规

2010年新增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22件,其中,民法7件,刑法4件,刑事诉讼法3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件,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1件,经济法2件,国际私法2件,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2件。

新增法律法规提示(22件)

学科
新增法律法规

经济法

国际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

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等等..

G. 宣告失踪的计算问题

按照万国的理解没错的,如果你想通过司法考试的话。法条上的规定与此并不冲突,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意思是战争结束之日那天为0,次日为1。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并没有针对第二十条第二款,不是吗?

H. 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一审终审的案件有哪些

  1.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专,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属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2. 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3.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和裁定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是根据民诉法第二十条,当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某案的一审的时候,因为不存在上级法院因此不能再上诉,实质性属于一审终审。

  4. 一审终审指一个案件经过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

  5. 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6. 最高院作的一审民诉案件;

  7. 不服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以外的所有裁定;

  8. 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

  9. 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

  10. 以特别程序审结的案件;

  11. 依照破产程序审结的案件;

  12. 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案件;

  13. 所有的决定都不能上诉。

I. 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 一审终审的案件有哪些

  1.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版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权、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2. 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3.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和裁定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是根据民诉法第二十条,当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某案的一审的时候,因为不存在上级法院因此不能再上诉,实质性属于一审终审。

  4. 一审终审指一个案件经过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

  5. 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6. 最高院作的一审民诉案件;

  7. 不服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以外的所有裁定;

  8. 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

  9. 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

  10. 以特别程序审结的案件;

  11. 依照破产程序审结的案件;

  12. 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案件;

  13. 所有的决定都不能上诉。

热点内容
北碚法学会 发布:2025-10-13 06:09:07 浏览:89
公司公车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13 05:55:01 浏览:782
南京大学2018法律硕士面试成绩 发布:2025-10-13 05:44:19 浏览:929
物业管理条例培训目的 发布:2025-10-13 05:43:39 浏览:479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含义 发布:2025-10-13 05:43:01 浏览:843
依法治税报告 发布:2025-10-13 05:42:52 浏览:340
环境法是行政法吗 发布:2025-10-13 05:11:06 浏览:492
劳动合同法曾湘泉 发布:2025-10-13 05:05:58 浏览:464
试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发布:2025-10-13 05:04:33 浏览:540
合同法对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发布:2025-10-13 05:01:32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