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发布时间: 2021-01-06 00:40:12

A.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复的物,是指自然人身制体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并且能够被人力所控制、支配的物质实体。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主要、最普遍的客体,涉及一切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性:
(一)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
(二)占有一定空间并具有一定形体;
(三)能够为人力所实际控制;
(四)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

B. 民法上“物”的种类有多少种

民法上的物,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之一,有3个特征:一是存在于人身之外,二专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三属是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通常是指资源或财物。骨灰是自然界中的物,但不是民法意义上的物,不具备第二个特征。

C. 民法上物的分类

法学者、专家们对民法上的“物”尚未作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分类。粗糙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层,以客观实在性为标准,分“实在物”和“虚在物”。具有的,为实在物;不具有的,为虚在物. (废弃“有体物”和“无体物”的划分。)
第二层,“实在物”下,以权利的取得和变更是否需要登记为标准(摒弃传统的以能否移动为标准),分“动产”和“不动产”;“虚在物”下,分“知识产”(即常说的知识产权之客体)、“网络产”(比如网络财产,IP地址,QQ号等)、收益产(比如常说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体现的利益)。

这样分类至少有几个好处:
一、避开电、热、水、气等“能”到底是有体物还是无体物的疑惑。
二、承认智力成果仍然是“物”之一种。这样,知识产权法可以归入物权法中。
三、及时适应现实需要,将与网络有关的“网财”吸收进民法理论中,使民法理论切实能适应现实、指导现实。
四、既然物权法草案已将诸如收费权之类的写进去,我们凭什么不承认其客体作为“物”之一种?
附:物的分类——周枏先生《罗马法原论》三编一章二节(供参考)
一、非财产物或不可有物与财产物或可有物
二、有体物与无体物
三、要式移转物与略式移转物
四、动产与不动产
五、消费物与不消费物
六、代替物与不代替物
七、特定物与不特定物
八、可分物与不可物
九、单一物、合成物与聚合物
十、主物与从物
十一、原物与孳息
十二、费用与损害
十三、有主物与无主物
十四、现在物与未来物

D. 什么是法律上的一个物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内观实体。法律上的物容(财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二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三是具有独立性;四是得到法律认可。要衡量虚拟财产能否成为法律上的财产,主要应看它是否具备三个条件,如果具备,就说明它应当得到法律认可。

E. 关于民法上的“物”

物权法不适用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即《专利法专》来调整。
物权属法中的物指传统民法中的物,即动产和不动产,而知识产权是舶来品,属于智力成果,虽然其不属于物权法中的物,但知识产权的一些特征和物权很像,如一般认为知识产权都是绝对权。
个人观点...

F. 民法中物的概念

你所说的是民法法律中的物格制度:
一、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这是以物能否流通、在何种范围流通为标准而进行的划分。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如外币、黄金、公民收藏的文物和运动枪支等。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如土地、矿藏、淫秽书刊等。

公民和法人违反有关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规定从事有关的民事行为的,民事行为无效。情节严重的,要承担行政的或刑事的责任。

二、动产与不动产

以物能否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而损害其价值为标准,可以将物分为动产与不动产。

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致损害价值的物,如桌子、电视机等。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则会损害价值的物,如土地、房屋。《民通意见》第186条规定,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

注意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标准主要是物理性的,法律上对车辆等不动产规定了登记手续,又被称为“准不动产”,但并没有改变它们作为不动产的属性。

区分动产和不动产意这义在于:(1) 流通性质和范围有区别。不动产中除土地、公路、铁路等相当种类的物为禁止流通物外,其他一些物多为限制流通物。流通物种类很少,但动产中大多数的物都是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比例比较小。(2)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否则不受法律保护。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交付为要件。(3)管辖不同。因不动产发生的纠纷,一律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管辖。动产纠纷的管辖就比较灵活。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

这是根据物是否有独立特征或是否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所作的分类。

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它物替代的物。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和从一类物中指定而特定化的物。前者如一件古董、名人的一幅字迹等;后者如从一批机器设备中挑选出来的某一辆等。

种类物是指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不需具体指定的物。如级别、价格相同的大米等。

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1) 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所有权法律关系,租赁法律关系等;而有些法律关系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如买卖法律关系等。(2)物意外灭失时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可以免除义务人的交付义务,而只能请求赔偿损失。种类物如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由于其具有可替代性,故不能免其交付义务,义务人仍应交付同类物。

四、主物与从物

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把物分为主物与从物。同属一人所有的两个独立存在的物,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才构成主物和从物关系。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与其他独立物结合使用,并在其中发挥主要效用的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例如杯子和杯盖。其中杯子是主物,杯盖是从物。在法律或合同没有相反规定时,主物所有权转移时,从物所有权也随之移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是从物,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物,故房屋墙上的门、窗非从物。

五、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物依其能否分割的特点,分为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并且不因分割而损害其效益或改变其性质的物,如油、米、布等。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质不能分割,否则会改变其效益或性质的物。如一辆汽车、一部机床、一匹马等。按照财产共有人的协议或权利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分割的物,也属于不可分物。

区分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确定共有财产的分割。共有财产是可分物的,共有人可分割实物,各得其所;共有财产为不可分物的,不得分割实物,只能是有人得实物,其他人从得实物人处取得合理的折价补偿。

六、原物与孳息

根据两物之间存在的原有物产生新物的关系,物可分为原物和孳息。原物是指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产生新物的物,如产生幼畜的母畜、带来利息的存款等。孳息是指物或者权益而产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据自然规律产生的物,如幼畜。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据法律规定带来的物,如存款利息、股利、租金等。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外,孳息归原物所有人所有,转让原物时,孳息收取权一并转移。在转让时孳息所有权的移转时间,根据《合同法》第163条的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中国法学会的杨立新先生对此有专注《民法物格制度研究》,是目前对此研究较为深入的专著,可供同道学习。

G. 民法上的物名词解释

物:是指民事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H.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的物,与狭义上的财产是同义语
民法上的物具有三个特征1客观存在2能被人支配与控制3具有效用
D

I.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所具备的条件

民法上的物是指可以由民事权利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它与自然界的物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存在于人身之外。民法上所称之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具有非人格性。只能是存在于人身之外的一切有体物。它可能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也可能是自然界的产物。它可以有固定形状,也可以没有固定形状。但必须是物质的东西,智力成果就不是物。

(2)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的社会需要。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物。社会需要可以分为社会物质生活需要和社会精神生活需要。具有经济价值和用途的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同样,具有精神价值,如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的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也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

(3)物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能够为民事主体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也就是说能由主体支配的物质资料,才能成为民事权利客体的物。人们的力量不能控制、支配的自然界的物,就不是民法上的物。

(4)物以有体物为限。德国民法将物限于有体物。所说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且具有某种形体的物。近年来,学理上对有体物逐渐采扩大解释,认为有体物不必具有一定形状或固定的体积,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均为有体物。

J.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是什么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一种,是一切财产关系最基本的要素。

热点内容
北碚法学会 发布:2025-10-13 06:09:07 浏览:89
公司公车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13 05:55:01 浏览:782
南京大学2018法律硕士面试成绩 发布:2025-10-13 05:44:19 浏览:929
物业管理条例培训目的 发布:2025-10-13 05:43:39 浏览:479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含义 发布:2025-10-13 05:43:01 浏览:843
依法治税报告 发布:2025-10-13 05:42:52 浏览:340
环境法是行政法吗 发布:2025-10-13 05:11:06 浏览:492
劳动合同法曾湘泉 发布:2025-10-13 05:05:58 浏览:464
试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发布:2025-10-13 05:04:33 浏览:540
合同法对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发布:2025-10-13 05:01:32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