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修改稿
A. 民法总则债权追诉期改为3年什么时候执行
2017年3月15日全国人复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制布了2017年最新民法总则,这次民法总则修改了很多内容。其中诉讼时效由原来的2年改为3年。
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新法)生效执行。
B. 民法总则里合同无效做了哪些调整
《民法总则》有关民事行为(含合同无效行为)的规定
1、民事法律行为包含合同无效的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理解与适用:涉及第三人时如何处理,有待明确。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理解与适用:但书部分确指“违反强制性规定中的管理性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无疑,与《合同法》解释规定一致。管理性规定通常表现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本身不涉及合同效力。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理解与适用:与“双方虚伪意思表示”的关系有待明确。
(6)部分无效、部分有效
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理解与适用:这一点与《合同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2、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1)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返还财产、折价补偿
第一百五十七条前半部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理解与适用:不论过错
(3)赔偿损失
第一百五十七条后半部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理解与适用:过错损害赔偿
以上的民事行为会导致签署的合同无效。
C. 民法总则审议稿第三稿和第二稿的区别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主要被区分为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两大类。 企业法人是从专事商品属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利润、创造社会财富、扩大社会积累为目的法人,包括从事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的经济组织。非企业法人是指依法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其他社会活动的法人。
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则认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D. 民法总则带来哪些新变化
一、新增条款
1、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本条规定了部分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规定》第一条仅规定了部分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规定》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4、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5、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6、第一百九十九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稿和二审稿的不同
这种征求意见稿,没啥评论的必要。
如果是学法律的或者法律工作者,发现有问题,可以提意见反馈。
等到民法典颁布的时候,再来评论吧。现在评论,没准过两天又修改了。
F. 民法总则过往修改之后自2017年什么实施
您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民法总则》第十一章附则
第二百零六条 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G. 民法总则"好人法"为什么要再修改见义勇为
在3月14日下午,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日程,各个代表团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建议表决稿。建议表决稿显示,民法总则草案中“好人法”条款再度修改,不再区分是否构成“重大过失”,只要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报告中表示,为了进一步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倡导培育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建议删除“重大过失”这一“但书”条款。
据此,今天下午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建议表决稿,删除了前几次审议稿中的“重大过失”字样,仅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意味着,只要是见义勇为行为,就享受依法的“特殊待遇”,不再区分是否有“重大过失”。
H. 谁有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更改对比,
http://mp.weixin.qq.com/s/64dE7EeqpTmut3XjQqFmgQ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版助!权
I. 为何说民法总则第184条是在为好人撑腰
据报道,备来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源民法总则》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被俗称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民法总则第121条规范了没有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进行管理的行为,帮助他人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支付为此产生的费用。
希望民法总则的改进和完善,可以让更多人敢于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