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国司法权

民国司法权

发布时间: 2021-01-06 04:56:47

『壹』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主要特征

2、“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统一法典结构,一部法典把民法刑法、诉讼发、经济法的内容都装进去了。 3、宗法制度的影响很大。 4、儒家立法道德化思想,原心论罪论。 中国法律主要起源于早期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古人将这些战争称为"刑征"或"刑伐".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统一的纪律,于是首领的军令成为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军纪军规成为中国法最早的一个形式。<<甘誓>>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这种在作战前当众发布的誓词或者说军令就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法律形式。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 昭公六年》)不仅如此,一些最初的刑罚方式也来源于此,比如死刑中的殛刑便是黄帝与蚩尤战争中产生的,蚩尤战败后,黄帝对其施蚩攴刑,"蚩"即蚩尤,即杀,殛蚩攴同音假借,故称"殛刑"。肉刑是苗族攻打异族时创造的,《尚书吕刑》中有记载"爰始淫为劓、刵、椓、黥黄帝哀矜庶戮之不辜,相虐以威,遇绝苗民,无世在下。"其中"劓"、"刵"、"椓"、"黥"就是肉刑的几种方式。也就是说,中国法律从一开始便和异族联系,和暴力制裁联系,这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大多数人仍把"法"和"刑"联系在一起,认为法律就是制裁那些品性不良,不顺教化,即是和自己不处于同一范围的人,因此得出结论,对这些人以重刑惩罚,便是理所当然。中国古代刑法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一种"人性本恶"的指导思想上的。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享乐,好逸恶劳,趋利避害,这是犯罪的根源。"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因此主张以毒去毒,以刑去刑,商鞅认为:"刑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所为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韩非子也说过:"重罪者人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所谓重刑者,奸之利之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不生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也,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以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既然轻刑不能制止犯罪,就加重刑罚.中国人的重重刑传统使得整个封建社会法律所采用的刑罚普遍较严厉。就以死刑为例,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章可循的就有斩、枭首、弃市、戮、戮尸、肢解、剖心、炮烙、射杀、凌迟、醢(捣成肉泥)、车裂、活埋、磔(分裂人体)、具五刑(五种极刑并用)等等。直到近代,伴随西方法律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法制逐渐走向现代化,法律的轻刑化才逐渐得以实现。这个观点在实际也得到证明:以刑法本身为例,中国封建社会中,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民法,没有违法犯罪之分,而是刑法一统天下。而如今,一大批部门法产生,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由全面保护各种利益逐渐演变为其它法律的保障法。世界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潮流和趋势,中国法律的发展进化必须与之相吻合。但我国刑罚轻刑化和死刑的废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与世界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政府不断的努力 。

『贰』 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等百位皇亲在忠臣随扈版下出宫避祸西权安。回銮之后,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

(2)民国司法权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固然是慈禧集团为强化封建国家机器,整顿和巩固清王朝统治搞起来的。也不可否认新政改革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多重局限,加上王朝自身的顽固保守,使改革在打折扣,存在诸多缺陷和差强人意之处。

尽管这样,清末新政改革,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效果,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应该肯定的,不能视而不见,一笔抹杀,更不应该视之为“假维新”、“伪变法”,

而应谨重地分析,肯定其是一个确确实实推行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广泛而深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其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做了怎样的规定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xian%fa!对你上述的三个权利规定之外,还把行政权中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剥离出来,做成五权宪%*政!法律@教育网

『肆』 国民党政府的法外司法机构主要有哪些

公开的法律强制与秘密的非法镇压相结合,是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基本特征专之一。国民党政府在普属通司法机关体系以外,还设立了党、政、军各系统庞大的特务组织,法外司法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的现象。

国民党的主要法外司法机构主要是:

其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成立于1929年,并于1937年扩大改组,1947年改称“党员通讯局”,1949年3月划归内政部称“内政部调查局”。

其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成立于1937年,1946年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1943年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上述特务机构可不经任何法定程序肆意监视、搜查、扣押、逮捕、杀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人民。法外司法活动的猖撅,充分暴露了国民党政府法制的本质。

『伍』 谁知道北洋政府统治的起止时间

北洋政府(1912年~来1928年)源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形成。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5)民国司法权扩展阅读

北洋政府时期的民营企业、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的一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国内工业增长迅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尤其是棉纺织业、面粉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奠定了近代中国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时期内国内产业的基本格局。

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些法令和条例尽管大多仍停留在纸面上,但毕竟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合法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洋政府

『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归属有怎样的规定

临时约法的规定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即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及国务院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柒』 三权分立的名词解释

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内

政治上的三权分立指:司法容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在美国,行政权指政府,立法权指国会的上下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权分立很好的实行了“宪政”的主旨思想。实现了依宪治国的目的,也是法治国家的根本面貌。

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

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基本政治功能,是在西方社会的解决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防止专制问题。所谓“资产阶级民主”,主要是指它的立宪共和与政治民主,而立宪共和和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三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及相应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排除封建势力对政治的干扰,对于避免专权现象和减少腐败,对于促进地方政权的建设,对于保证“司法独立”,对于资产阶级政党用和平手段统一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等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捌』 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的先后顺序请帮忙排一下!!

1、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2日)

1912年1月1日成立,由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之临时管治机构,也是中华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中央政府机构。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改用民国纪年,中华民国正式建国。

其存在时间约3个月。1912年4月1日,孙文在南京向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4月2日解散。

2、北洋军阀政府(1912年——1928年)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

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

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开谈话会,决定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消武汉国民政府。

1948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出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中华民国由训政时期进入宪政时期。同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组织了三大战役,国民党政府的覆灭已成定局。

(8)民国司法权扩展阅读:

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战败。

3、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热点内容
外国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10-13 03:42:02 浏览:654
民事诉讼法解释102条 发布:2025-10-13 03:28:45 浏览:205
法治要公正 发布:2025-10-13 03:27:12 浏览:507
刚换工作就怀孕了有没有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10-13 03:26:37 浏览:374
刑法完善论 发布:2025-10-13 03:21:11 浏览:789
通州人民法院立案 发布:2025-10-13 03:19:30 浏览:71
运输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13 03:16:32 浏览:532
刑法高分突破讲义 发布:2025-10-13 03:16:31 浏览:818
教育部规定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3 02:41:31 浏览:249
江苏法官培训学院方山 发布:2025-10-13 02:23:47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