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赔偿代替刑法

赔偿代替刑法

发布时间: 2021-01-06 08:20:33

Ⅰ 民事赔偿法跟刑法有抵触吗

根据《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回给予刑事处罚答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在《侵权责任法》中也明确规定,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民事赔偿与刑法处罚并不抵触。

法律依据:
一、《刑法》第三十六条【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侵权责任法》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四条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Ⅱ 诈骗罪中国刑法怎么处置和赔偿

诈骗案件应当按照诈骗的数额定罪量刑,司法机关应当追回诈骗的赃款赃物。

诈骗内罪是指以非法占容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Ⅲ 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其损失可以免除刑法吗

不可以。
中国刑法上指由于犯罪行为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赔偿经济损失是以犯罪人承担刑罚处罚为前提,它只适用于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法律的情况,它不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而是根据刑法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

Ⅳ 诈骗罪判刑后还要还钱吗

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

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民事责任。一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都是这样的。

除非原告主动不要了,否则债务仍然存在的。所以,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但刑法规定中并没有要求还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本罪的,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除了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外,同时应当并处罚金或没收个人财产等附加刑,没有判令偿还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内容。

还款的情况只是在判决前作为酌定从轻处罚的依据,在判决后可能作为有悔罪表现的依据,与其他情节相结合,对是否减刑产生影响。

简单说,如果判决都已经下了,不还款也没什么不利后果,最多就是减不了刑而已,绝对不会在判决的基础上加重刑罚。

如果判决还没下,不还款会使法官量刑偏重,多个一年两年都有可能(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量刑幅度内)。

(4)赔偿代替刑法扩展阅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Ⅳ 失火罪造成直接经济财产损失达十几万的处几年刑法,民事赔偿能减多少刑罚

你好,失火案的抄立案标准是造成财产损失五十万以上,公安的立案标准如下:

第一条[失火案(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四)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
(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本条和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如果损失真的不足十几万,有没有其他人员伤亡的情况,应该不构成犯罪才是。

建议聘请刑辩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以保障权益。如果你还有问题,可以追问或私信,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烦请采纳我的回答,多谢!

Ⅵ 民事优先原则与刑事优先原则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一、“民事优先”。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独立存在,并行不悖,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如一责任主体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满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承担罚款、罚金及没收财产等行政或刑事责任时,三种责任就发生了冲突,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就是指责任主体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满足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时,优先承担民事责任。

相关法条:《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刑事优先”。解决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和行政处罚法律规范或民事法律规范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基本规则。

相关法条:《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赔偿代替刑法扩展阅读: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11条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作出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第16条以及《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下称《办法》)第12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据此,可以推导出“先罚后刑”情况下“不同罚则各自适用”原则,应当分别作出,各自适用,并行不悖。

“先刑后罚”情况下的适用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对行为人还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行政机关也必须追究其行政责任。但因“先刑后罚”的竞合情境具有自身的特性,在适用双重处罚时应当灵活把握“刑事优先”原则。

Ⅶ 中国刑法误判有没有经济补偿

是有国家赔偿的。比如像赵树海被误判,多做了好多年监狱,最后真相查明,获得了60多万国家赔偿

Ⅷ 外国刑法中的复仇思想

【摘要】西方法律文明下复仇制度有着清晰的历史演进过程,与东方文明有着相似性和区别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外国主要法学体系的形成背景、发展进程和主要观点的提炼,从历史角度把握古代复仇法律制度。

【关键词】复仇问题;传统社会;复仇争议;司法;荣辱观念

一 古希腊、罗马法复仇问题法律规定

古希腊为欧洲文明摇篮,作文明之端也复仇盛行。古希腊法律制度中,代表公权力的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诞生,因私力救济的复仇循环才得以有效限制。代表原始正义的复仇迈向了城邦的法庭裁判正义. 私力救济让位于公权力。作为古希腊的姐妹文化的古罗马复仇问题也有清晰的脉络.在吸收古希腊文化基础上有相当进步。查士丁尼时期的《国法大全》规定对人私犯产生轻微伤害侵权之债,规定禁止复仇,均强制以赔偿代替对于家较为严重的杀人、重伤现象还可以选择赔偿或复仇。最高裁判官法最终确立对人身体、健康、生命的侵害一律实行强制性赔偿复仇为法律禁止。罗马《卡马威刑法典》第二十条同时规定了含有精神赔偿的双重赔偿制度,进一步制约复仇。

可见先期罗马法规定肯定同态复仇同时对侵害他人身体者也要罚金同时考虑到了当事人的主观情况,足见罗马是较开化的法律。罗马法后期基本上否定了同态复仇理念,而以文明的赔偿和刑事责任代替复仇。

二 两大法系成型期的复仇问题法律规定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也经历了同态复仇阶段。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法影响的德国先是承袭古希腊、古罗马法律.在蛮族入侵后因袭蛮族习惯和法典形成罗马---日耳曼日法律.初期复仇现象多发,统治者采取了限制。日耳曼法代表《撒克利法典》中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命价格。贵族自由人至奴隶的价格,还规定杀死女性要赔偿更高的价格。在其后期发展中,查理大帝为了避免复仇的无休止循环主张以"和平金"代替复仇的方式. 因此发布敕令:为了避免罪恶的增加,也免基督徒寻仇不已,凡是受到魔鬼诱惑而杀了人的罪犯,应和解并向被杀者的家属付予适当的赔偿。在完成民间的赔偿后还需要向国王或者领主交纳罚金,公权力干预了私仇,达到对复仇的限定。《德国民法典》规定:"不法侵害他人的身体或健康,或剥夺他人自由者,被害人所受侵害虽非财产上的损失,亦得因受损害,请求赔偿相当的金额,在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以抚慰,以双重民事赔偿达到制约刑事复仇的目的。法国则自十九世纪中期也肯定双重民事赔偿制度,如德国经历了相似的历史过程,但是对于复仇的态度是总体上禁止的。大陆法系关于复仇的历史是与侵权法历史基本一致的,经历复仇时期和损害赔偿时期,或者说在大陆法系复仇与侵权是有着紧密关系的。可见以赔偿金钱来代替复仇是发展趋势。

英美法系的英国诺曼征服前后对于复仇规定有较大差异, 诺曼征服前的习惯法时期复仇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诺曼征服后对复仇等野蛮的行为加大了限制的力度,复仇作为制度和习惯法逐步消失。英美法系的美国法制基础高,认识到复仇属于一种粗陋的方式。英美法系于此发展经历四个时期,最后诉讼程序取代了暴力复仇,法律文明代替了野蛮行为。

三 古代其他国家复仇问题法律规定

在东方各文文明地区复仇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大致也经历与中国一样的过程和阶段。古希伯来法渊源为摩西律法基本原则《摩西十诫》,在《旧约》对同态复仇有具体记载,摩西以上帝代言人的口吻传达了上帝关于同态复仇的命令,可见古希伯来对复仇在初期是支持的。

古埃及法早期从肯定同态复仇逐步限制最终消失,其中对后世文明包括古巴比伦法、古希伯来法和古希腊法有很大影响.伊斯兰法的宗教意味浓重伊斯兰法规定:"侵犯人身的强暴行为如杀人罪和伤害罪,适用同态复仇或赔偿金制度,杀害穆斯林的处罚比杀害非穆斯林的处罚严重得多" 《古兰经》记载:"今以杀人者抵罪为你们的定制,公民抵偿公民,奴隶抵偿奴隶,妇女抵偿妇女。如果尸亲有所宽赦,那么,一方应依例提出要求,一方应依礼给予赔偿"。

古印度法也有关于同态复仇的规定,依照《摩奴法典》,出生低微的人殴打出生高贵的人,按照殴打的部位切除其相应的部位,用手打人断其手,用脚踢人断其足,与婆罗门同席烙其臀,"凡国王决定的对其亲者的法令和对其仇者的法令,即使你不赞成也不得违抗它"。古巴比伦法以《汉穆拉比法典》为雄,其规定了一个复仇法原则即犯罪分子应当受到和他施加给受害人完全相同的伤害或损失来作为惩罚其规定了复仇法。规定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彼折断自由民之骨,则应折其骨;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落其齿。这是明显的同态复仇承认同等报复手段被的正当性。而后的时代复仇法渐为与损害相当的赔偿代替。直至罚金成为惟一的刑罚,规定伤人一眼,如所伤者为自由人,罚金为白银60雪克尔;如所伤者为奴隶,罚金为白银30雪克尔。至此,刑罚的轻重,除与伤害程度有关外,还与当事人的身份、地位有关。

可见,在古代时期由于历史因素,不同文明对于复仇都是曾经大肆放纵,后逐步限制和禁止的,这放映了文明发展与法治进步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1997年。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美〉霍贝尔 :周勇译《初民的法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美>查德o波斯纳 : 苏力 译《法理学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5]蒋忠新 译《摩奴法典》[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6]〈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 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Ⅸ 中国刑法故意伤人罪钱赔偿

最好鉴定一下,是重伤还是轻伤,要是重伤对犯罪人应判3年以上十年以回下徒刑,要是轻伤只能答判三年以下,你还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我认为该案犯罪嫌疑人拿的是水果刀,定故意杀人罪好像不能,但要看扎人者的主观故意,他要承认有杀人动机就可以定此罪了。两罪你都可以提出民事赔偿的。

Ⅹ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 如果给不了 会加重刑法吗

般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在实践操作中,如在审判阶段,被告人积极赔偿,得到受害方的谅解,法院可以相对较轻的判罚,而被告人无能力或坚决不赔偿,那么在刑罚方面就不存在刚才所说的。

热点内容
外国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10-13 03:42:02 浏览:654
民事诉讼法解释102条 发布:2025-10-13 03:28:45 浏览:205
法治要公正 发布:2025-10-13 03:27:12 浏览:507
刚换工作就怀孕了有没有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10-13 03:26:37 浏览:374
刑法完善论 发布:2025-10-13 03:21:11 浏览:789
通州人民法院立案 发布:2025-10-13 03:19:30 浏览:71
运输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13 03:16:32 浏览:532
刑法高分突破讲义 发布:2025-10-13 03:16:31 浏览:818
教育部规定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3 02:41:31 浏览:249
江苏法官培训学院方山 发布:2025-10-13 02:23:47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