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张开骏

刑法张开骏

发布时间: 2024-03-31 08:31:01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详细论述

我国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是以马列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因果关系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汇总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论述,言简意赅地写道:“因果关系是包括时间先后秩序在内的由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刑法因果关系是哲学因果关系在刑法上的具体应用,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先后次序性、原因的程度区别原则以及刑法因果关系与犯罪构成之关系诸问题上,我国法学界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但有一些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论.
一、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是指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客观上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能够决定或影响刑事责任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统一,基中事实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的基础,而法律因果关系是其本质,是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而存在于刑法中的。

(1)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因果关系就是由于事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联系的多样性,引起结果的原因往往是多个的,只要对于结果的产生起了积极作用,无论作用大小,都应作为原因看待,这才是真正的哲学观点。那么从刑法上来说,只要行为对于危害结果的产生起了积极作用,都不能否认其原因的性质。
我国刑法界都承认,和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一样,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也是存在于客观世界无限联系的因果链条这中,因此,必须采用孤立、简化的原则,抽出一定的环节来研究,但对于研究什么样的环节存在争议,即对刑法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两个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有许多不同观点:
①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人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认为刑法上所研究的因果关系是指一定的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某人的行为不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就失去刑法上的意义。
③认为是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④认为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上违反刑法的符合犯罪客观要件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同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⑤有的学者认为,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对象应包括三个部分:可能性危害行为与可能性危害结果之间、可能性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以及危害行为与可能性危害结果之间的困果关系。
⑥主为应将刑法的因果关系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意义上(即最普遍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目前在我国刑法界占通说地位的观点认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是:其一,作为此种因果关系中的结果的性质,只能是按照刑法规定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并且能够作为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的结果,包括已发生的现实损害,以及发生某种损害的危险状态。…其二,作为此种因果关系的原因的,是在客观上符合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特征的行为” 。
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必须符合“有A才有B”。凡是对危害结果的产生起了必要条件作用的,不论作用的方式、程度、大小都应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指体现在刑事法律中,作为司法机关定案标准的,追求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内容是运用什么标准确定某一案件中行为与结果之间达到特定法律条文的要求,这是中外刑法学者争论的焦点。在前文的论述中,对西方法学界的观点已经简要提及。而在我国,由于受前苏联和前东欧地区法学的重大影响,存在以下几种学说:
①必然因果关系说。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能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行为人只对必然因果关系承担刑事责任。这是毕昂特科夫斯基教授于30年代运用马列哲学原理提出来的观点。他认为,在刑法上应区分出必然与偶然结果。行为人只对其行为的必然结果负责。这种学说把偶然原因看作偶然事件,导致因果关系的成立范围过窄,爱到特拉伊宁的批评。这种学说是我国以前采取的理论。
②偶然因果关系说。该说的基本观点是:“当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危害结果的根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介入基他因素,并由介入因素合乎规律地引起了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就是偶然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必然因果关系。两者都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该学说还认为不能将条件与原因绝对分开,二者只是处于不同的等级和层次恧已,因为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观点的最早主张者是库德里亚夫采夫。
③近来,又出现了国外长期采用的条件说。这是大陆法系法学家提出的观点。在以上的篇幅中已经论述,不再重复。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两个机能,一是定罪的判断机能,即根据刑法的因果关系,要为谁定罪,也即判断犯罪的主体。二是量刑的机能,即在各个犯罪主体之间如何让其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刑法上因果关系可分为定罪的因果关系和量刑的因果关系。另外还可作多种分类:简单的因果关系和复杂的因果关系;直接的因果关系和间接的因果关系;高概率因果关系和低概率因果关系等。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任务和机能,而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对社会中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进行评判。在现实中,一般都是先有危害结果的发生,然后根据危害结果和各种事实,查明案件,分析事实因果关系联系,从中判定什么样的行为应对此危害结果负责,这即是一个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在认定因果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刑法上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某种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而不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对危害结果的认定。
②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因果关系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联系,不能离开客观条件认定因果关系;行为人是否认识到了特定条件,不能左右对因果关系的认定。
③一个危害结果可能由数个危害行为造成,因此,在寻找原因时,不能轻易否认其他行为同时也是该结果发生的原因;在认定某一行为造成某一结果时,也不要轻易否认该行为造成了其他危害结果。
④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其他因素时,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行为人的行为造成时,应当考察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介入情况对结果的作用大小等。
三、 刑法上因果关系和犯罪构成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因果关系是客观方面的要件,这要我国是通认的观点,但对于是不是所有的犯罪都存在因果关系,和因果关系是否所有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犯罪因果关系只存在于部分要求造成一定物质性损害或有形损害的犯罪之中,对于无损害结果的形式犯,则不存在因果关系问题。这是很多人认同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切犯罪行为都能给社会造成危害,基中包括事实上的损害和造成损害的危险,损害和危险都是危害结果的范畴,因此所有犯罪都有危害结果的存在,在所有的犯罪中都有因果关系。
解决争论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承认造成损害的危险属于危害结果。所谓危害结果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也即对刑法所保护的犯罪客体造成的危害结果。犯罪客体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之分,危害结果因此也可以表现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情况。物质性的结果通常可以直接根据数量、重量、状态或价值直接计算出来,例如:盗窃数额,伤害程度,破坏状态等。非物质性结果往往是无形的、抽象的、一般不能计量。但我们不可否认它也是危害行为造成的一种危害。“形式犯既是犯罪,必定对犯罪客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这就顺理成章地承认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

热点内容
商法和公司法 发布:2024-05-11 18:29:09 浏览:969
国家司法部部长 发布:2024-05-11 17:46:04 浏览:773
最新婚姻法解释一全文 发布:2024-05-11 15:28:56 浏览:961
峨眉律师行 发布:2024-05-11 14:01:10 浏览:269
九真司法所 发布:2024-05-11 11:54:34 浏览:494
常熟市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4-05-11 11:40:16 浏览:182
东城区法院审理 发布:2024-05-11 10:14:01 浏览:566
确山县人民法网现场直播 发布:2024-05-11 08:45:25 浏览:99
社会与法派出所的故事情理法 发布:2024-05-11 07:43:59 浏览:697
民法商法责任 发布:2024-05-11 07:28:57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