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刑法
⑴ 我国自由刑包括哪些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都属于自由刑的范围
关于自由刑的种类各国及版各地区规定不同:法国权刑法曾作了重徒刑、轻徒刑、拘留、监禁、徒役等的区分,但在1994年刑法典规定了徒刑(reclusion)、监禁(imprisonment)、拘押(detention)三种自由刑。德国刑法也曾规定了重徒刑、轻徒刑、监禁、拘留四种自由刑形式,但在1969年修改后统一规定为“自由刑”。俄罗斯1996年刑法规定了剥夺自由的新刑种,如拘禁、终身剥夺自由和限制自由。我国台湾地区自由刑分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我国香港地区自由刑只有监禁刑。我国澳门地区在《澳门刑法典》适用之前一直沿用的1886年《葡萄牙刑法典》中规定的自由刑有两种:徒刑和监禁;而新刑法典废除徒刑与监禁之别,只规定了一种自由刑,即徒刑。相比较而言,我国大陆除规定与以上国家和地区相似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自由刑外,还规定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自由刑——管制。
⑵ 刑法上的自用"的含义
在《刑法》中没有“自用”的词语。
在《刑法》中与“自用”近似或近音的版有“自由”,并权有13处出现“自由”的词语。其中涉及的词组有“人身自由”、“示威自由”、“信仰自由”、“通信自由”、“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婚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等。
在《刑法》中所称的“自由”,是指法律规定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受法律保护或有条件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若侵犯了这些权利就是犯罪行为,就要受刑罚。如侵犯人身自由、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侵犯通信自由、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在《刑法》上是被限制的,即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的,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所以,“自由”对公民而言,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都不在“自由”之列,法律没有禁止的均可为之,即“法无禁止即可为”,但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就不能视为自由。
⑶ 刑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权包括那些权利
剥夺的人身自由权参见宪法的规定了。我不一一例举。楼上所言有失偏颇,政治权利当人身内自由权了。
至于容是否有结婚权、生育权这个法律上没有完整的相关规定,不能一概而论!
婚姻法中规定的结婚要件,的确没有提到服刑人员不能结婚的情况,但是有一点很关键,结婚需得双方到登记机关登记,试问监狱里出不来的人员如何去登记?代办么?
至于生育权,更是要慎重考虑,生育权的实现必须要有性生活为前提,而失去人身自由的服刑人员那里去实现这一权利?若可以实现,那监狱成什么了,不敢想象啊。
实践中,出现过服刑人员准许结婚的案例,但是那是特例,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同时,也有所谓的探视性生活,不过那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可能允许你生育!
相关的信息你可以搜索看一下,这事在法学理论上尚存争议,我也不妄加评判了。
⑷ 刑法:人身自由 名词解释
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为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版禁,不被非法权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它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进行行动和思维、不受约束、控制或妨碍的人格权。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⑸ 请对“刑法具有保障人权、惩罚犯罪的功能,所以,刑法是自由人的大宪章,但不是犯罪人的大宪章”进行辨析
错。根据刑法的任务来辨析这句话。
根据刑法第2条,刑法应做到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回两答个方面的统一,这两个方面归结为刑法的保护机能。但保护机能只是一方面的作用,刑法还应当增加保障机能,即保障所有人包括犯罪人的人权,做到罪刑法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法治国家的刑法不仅应当是善良公民(即你所说的自由人)的大宪章,还应当成为维护犯罪人人权的大宪章。
⑹ 刑法上所谓的意志自由能力是否是指控制能力,若失去,是否等同于身体受强制当然主体是完全责任能力人。
身体强制指被强制者在客观上受到他人外力的强制,在主观上违背自己的意志的前提回下,既不能自由支配答自己的身体,也无法排除强力控制的情况,不属于犯罪。此时,行为人只是犯罪工具。如:甲乙两人将丙打昏并捆绑起来,然后把丙抬起来撞击丁,致丁摔下悬崖死亡。我个人认为,身体强制是客观上完全不能(彻底不能)支配自己的身体,主观上违背自己意志的行为。
精神强制指被强制者在主观上违背自己意志的前提下,在客观上虽然受到他人的胁迫,但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的情况。若此时行为人的举动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即为合法行为,否则就是犯罪行为。
因此,意志自由能力受限制应该包括精神强制和身体强制。二者的区别在于意志自由能力受限制的程度不同。
不同的理解角度,希望有所帮助。
⑺ 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哪些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刑法
刑法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一)组织、胁迫、诱骗不满16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6年5月16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检察院办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242.3元,该标准较上年度增加了22.58元。
据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统计局2016年5月13日公布,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3241元。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统计数据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对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赔偿案件,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确定了新的日赔偿标准为242.3元。另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自2016年5月16日起执行该日赔偿标准。[1]
⑻ 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自由刑是哪种
自由刑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的种类,是指以剥夺或者限制人身自由专为内容的刑罚,因此属,又分为剥夺自由刑和限制自由刑,剥夺自由刑有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限制自由刑只有管制。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被管制犯罪的义务与权利】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第四十条【管制期满解除】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
⑼ 限制自由但是可以在外面的刑法叫什么
不同情况不同的叫法,可以是取保候审,缓刑,监视居住等;
取保候回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答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⑽ 刑法哪一条是信仰自由
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不是刑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宪法
(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权大五次会议通过 1988年4月12日、1993年3月29日、1999年3月15日、2004年3月14日修正)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