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是

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是

发布时间: 2021-01-07 16:57:21

㈠ 我国法律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行法回定原则:法无明文答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㈡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正是罪行法定原则的法律条文表述,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要求罪和刑都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而不仅仅是看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结果以及危害的后果是否严重。关键要看该种行为构成犯罪有无法律明文规定,构成要件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危害社会的某种行为是否认定为犯罪行为以及是否给予刑罚处罚,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处罚,必须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准。如果一种违反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造成了一定范围的社会危害,但是刑法对其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就不能作为犯罪来处理。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该条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其含义是指任何人没有地位、职务、出身等因素的区别,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权。就犯罪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不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仰、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就被害人而言,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当依法追究犯罪、保护被害人的权益;被害人同样的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样的保护;不得因为被害人身份、地位、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财产状况等情况的不同而对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法适用。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该条规定体现了罪责行相适应的原则,其含义是指犯罪的轻重与所受的刑罚相称,轻罪轻判,重罪重判。刑罚轻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它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㈢ 我国的司法原则是什么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回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答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受法追究和制裁,决不允许其逍遥法外。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司法责任原则
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采取的一种责罚制度。

㈣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我国法制复建设的基本要求制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就是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法制建设的先决条件。

有法必依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这是法治建设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就是执法机关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违法必究就是任何人不管谁,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存在。

(4)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扩展阅读: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确立。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通过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组织法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行政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立法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㈤ 列举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受法追究和制裁,决不允许其逍遥法外。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司法责任原则
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采取的一种责罚制度。
--卢云主编、王天木副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374页。

为了保障法律得到正确的适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系列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对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客观事实作为唯一根据,而决不能以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依据。
第二,以法律为准绳,就是审理案件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68-378页。

在当代中国,法的适用同法的创制一样,最根本的原则是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此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意味着:a.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c.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
D.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E.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0-439页。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主权的原则。
--王果纯著:《现代法理学--历史与理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356页。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也应当包括四个方面,即事实性原则、法律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和技术性原则。
A.事实性原则
B.法律性原则
法律性原则是指法律适用在实体内容上要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它包括准确合法原则、正当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权利本位原则、有错必纠原则等等。
C.程序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是指适用法律活动过程和方式应当正当合理,遵循法定程序。它包括司法独立原则、权力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工作效率原则等等。
D.技术性原则
技术性原则即在法律适用技术上反对擅断,进行科学合理地解释、推论的原则。它包括遵守效力与逻辑的原则、合目的性原则以及各部门法的一些特别原则。
--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173页。

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基本准则主要有下列几项:
1.司法法治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司法。依法司法既指依实体法司法,也要依程序法司法。
2.司法平等原则
司法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法律平等原则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3.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
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
4.司法责任原则
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应承担的一种责任制度。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67-369页。

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根据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项: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依法行政、司法独立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公认的一项行政管理原则,它反映了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依法行政有三项内容和含义。首先,执法主体的设立及其职权的设定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其次,行政机关执法的内容必须合法。……再次,行政机关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律要求。……
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赔偿原则
法的适用的赔偿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的适用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予以赔偿的原则。
--卓泽渊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332页。

在当代中国,适用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3.坚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坚持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甄玉金、彭志远主编:《新编实用法律辞典》,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

法律适用或司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司法平等原则
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赵震江、付子堂著:《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3-441页。

法的适用基本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
三.依法行政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383页。

㈥ 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_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_

我国法律适用的复原则是制:(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据客观事实,不能以主观臆断为根据;只能以国家法律为标准、为尺度。决不允许另立标准。(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依法承担平等的义务。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规定,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二是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对于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㈦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多选题)a正确及时b合法合理c自然公正d司法民主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正确”,要求各级司法机关适用法律时,对案件确认的事实要准确,证据确凿,在此前提下依据法律,准确定性,做出公正判决。

“合法”,要求各级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法律规定,依法司法,做到主体合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

“及时”,要求各级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办案质量,及时办案,及时结案。



(7)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扩展阅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据客观事实,不能以主观臆断为根据;只能以国家法律为标准、为尺度。决不允许另立标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依法承担平等的义务。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有两层含义:法律规定,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对于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㈧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符合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这些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弄清案件的事实真相,掌握全部有关材料,把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是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前提条件。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法律是衡量案件是非曲直的标准和尺度。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违法犯罪,只能以法律来衡量,法律是定罪量刑的惟一准则。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不仅要求在确定是否违法和定罪量刑上依法办事,而且也要求在处理案件的全部过程中,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法律手续。任何违反法律的自由裁量、徇私枉法、营私舞弊的做法,都是同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相违背的,是社会主义法制所绝对不允许的。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适用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做到:对任何公民适用法律规范时都一律平等,决不能因人而异;对任何公民的权利都依法平等地保护,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承担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给予应有的制裁,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第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基本措施之一。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就是说,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第四,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是法的适用的专门机关。群众路线是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司法工作更要走群众路线。查明案情,要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审理案件,要吸收群众参加,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保证案件判决合法、合情、合理。只有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才能保证准确地适用法律。第五,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这是由我们国家性质和法律的本质决定的,它体现了我国法律的适用的正义性和严肃性。这一原则要求:法的适用必须置于法律监督之下;发现在法的适用中有错误必须坚决纠正;因法的适用的错误而给公民、法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必须依法予以赔偿。

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符合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这些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弄清案件的事实真相,掌握全部有关材料,把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是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前提条件。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法律是衡量案件是非曲直的标准和尺度。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违法犯罪,只能以法律来衡量,法律是定罪量刑的惟一准则。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不仅要求在确定是否违法和定罪量刑上依法办事,而且也要求在处理案件的全部过程中,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法律手续。任何违反法律的自由裁量、徇私枉法、营私舞弊的做法,都是同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相违背的,是社会主义法制所绝对不允许的。
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适用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做到:对任何公民适用法律规范时都一律平等,决不能因人而异;对任何公民的权利都依法平等地保护,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承担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给予应有的制裁,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这是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基本措施之一。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就是说,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四,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是法的适用的专门机关。群众路线是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司法工作更要走群众路线。查明案情,要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审理案件,要吸收群众参加,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保证案件判决合法、合情、合理。只有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才能保证准确地适用法律。
第五,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这是由我们国家性质和法律的本质决定的,它体现了我国法律的适用的正义性和严肃性。这一原则要求:法的适用必须置于法律监督之下;发现在法的适用中有错误必须坚决纠正;因法的适用的错误而给公民、法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必须依法予以赔偿。

热点内容
发挥政府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2025-10-12 16:49:20 浏览:935
财政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发布:2025-10-12 16:49:15 浏览:763
业务员合同期内旷工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2 16:44:30 浏览:688
刑辩律师价格 发布:2025-10-12 16:44:21 浏览:865
反恐怖法之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2 16:36:01 浏览:484
2018与2016刑事诉讼法的区别 发布:2025-10-12 16:21:24 浏览:124
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规的总称 发布:2025-10-12 16:16:33 浏览:278
江苏法律服务机构人员 发布:2025-10-12 16:16:27 浏览:921
中央巡视条例最新 发布:2025-10-12 16:13:00 浏览:13
合伙建房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12 16:06:05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