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绝对理论
Ⅰ 我国刑法中有哪些罪名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绝对来确定的法定刑:
1、劫持航自空器而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航空器严重破坏的;
2、拐卖妇女、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
3、暴动越狱罪、聚众持械劫狱罪的首要分子或积极参加者、情节特别严重的。
法定刑立法模式主要为相对确定主义,但同时也存在绝对确定的情形,且为死刑立法,这种情形总体上是非常少见的,在数罪并罚中并罚规则的运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刑法绝对理论扩展阅读:
法定刑还分为以下两种:
一、绝对不确定法定刑,是指在刑法条文中对某种罪只笼统地规定“依法制裁”、“追究刑事责任”,却未具体规定刑罚的种类和量刑的幅度。这种立法方式,因为赋予了审判人员过于宽泛的裁量刑罚权力,不利于适用法律的统一,所以现各国也基本不用。
二、相对确定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对该种犯罪适用的刑种和刑度,并对最高刑和最低刑作出限制性的规定。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有较大的裁量幅度,便于审判机关根据犯罪人的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刑罚,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也是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普遍采用的形式。
Ⅱ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这句话对不对
错误,错在“绝来对”源二字上。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在形式上并非绝对的平等,对于某些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由于这种身份对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存在的影响,因而会对某些人在罪与非罪的界限及量刑的轻重上区别对待。这种立法规定是形式上的不平等体现实质上的平等,是平等的应有之义。
Ⅲ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绝对确来定的法定刑,是指源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或某种犯罪的某种情形只规定单一的刑种和固定的刑度。 这就是判断标准。
比如刑法第239条第1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由此,绑架他人并致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只能判处死刑,并没收财产。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对封建司法专横反思的结果,是绝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它的特点是无任何自由裁量的余地,防止罪刑擅断,便于操作。但对于同一种犯罪,不考虑其具体情况而对犯罪人一律科以完全相同的刑罚,有失公正,不利于收到良好的刑罚效果。
再如“劫持航空器使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实际上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仅有以上两例,如果还是理解不了的话,不妨记住这两个罪名。
Ⅳ 刑法从旧兼从轻是绝对的吗
从旧兼从轻是一般的法律规则,但不是绝对的。如果新法对被告人有利,应当适用新法。但是,不允许“从旧兼从重或者从新兼从重”。
刑法第十二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Ⅳ 甲以杀人的故意向乙连捅数刀,致乙休克,甲以为乙死了,便把乙丢下悬崖,致乙摔死。问甲构成什么罪 最好
数刀致死的,都是故意杀人,更别说还推下悬崖了。 如果一刀致死,可以判断唯过失杀人,或者直接把人推下悬崖可以是过失杀人, 。
Ⅵ 我老师讲《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的含义的时候,有一条是:禁止绝对不定期型。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不定期刑,是指审判机关在判决时对构成犯罪需要监禁之被告只作罪名的宣版告,不给确定权的刑期,由行刑机关根据犯人在服刑期间的具体悔罪表现,而决定何时予以释放之制度。不定期刑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绝对不定期刑,二是相对不定期刑。前者是指裁判时只作罪名宣告,不指明所需服刑的刑期,而完全由行刑机关根据罪犯表现决定释放时间;后者是指裁判时,在法官作有罪宣告的同时,还确定罪犯所需服刑的最高刑期或最低刑期,行刑机关在此情况下决定释放的时间 。
我国新刑法亦采用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分则中对每一罪刑都规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刑种,自由刑均规定了适当幅度,包括最高与最低的刑期。此外,还有各种法定从轻或从重的规定。
绝对不定刑(规定处刑罚,但没有规定处何种刑罚)与绝对不定期刑(只是规定了刑种,但无期限 )。
Ⅶ 刑法禁止绝对不定期刑,故意杀人是绝对不定期,既然禁止为什么还有呢
你理解有误。
相对来不源定期刑是指法官作出刑事裁判时,在作有罪宣告的同时,还确定罪犯所需服刑的最高刑期或最低刑期,行刑机关在此情况下决定释放的时间。
绝对不定期刑是指作出刑事裁判时只作罪名宣告,不指明所需服刑的刑期,而完全由行刑机关根据罪犯表现决定释放时间。现代立法禁止(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你说的故意杀人罪,有一个刑期期限,这是给予法官一个自由裁量权,法官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灵活判决,但这里说的绝对不确定是,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仍没有给予明确的刑期期限,而现实情况是,法官对于每一个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都给予一个具体刑期了,所以故意杀人仍然是相对不定期刑
Ⅷ 康德在哪里说了"刑法是一种绝对命令.不能根据法利赛人的格言:'一个人的死总比整个民族被毁灭来的好。谢谢
康德法学抄理论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上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在此书中阐述了他的法学思想。他的法学思想的渊源,主要来自罗马法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特别是卢梭和孟德斯鸠。康德的法学理论有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了传统的西方法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西方的法学,自柏拉图起到康德乃至今天,若用粗线条来描述其主流的话,可以说就是从人出发,从人性出发,探讨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从而论述法律的实质、作用以及其他属性。康德也是沿着这根轴线来展开他的法学思想的。
作为一个有名的哲学家,康德的法学思想也突出了他的人情味,人的问题对于康德是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只有人才有自由意志和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自由。但人为了自身的自由,就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自由,因为他认为,法律就是依照这一最高原则,由立法机关制定出一整套明文规定,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公民,也就是人的自由以及由此派生的一切权利。当然他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所以本书供借鉴参考,并需批判分析。
Ⅸ 我国刑法中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有哪些一定要完整,谢谢了。
我国刑法对法定刑是采取的相对确定法定刑为主,绝对确定法定刑为辅的立法模式,只在劫持专航空器罪、绑属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暴力越狱罪、聚众持械劫狱罪、贪污罪、受贿罪等7种犯罪中设置了绝对死刑、绝对无期徒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china.find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