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优先权解释

司法优先权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1-08 10:41:08

A. 军属有哪些司法优先权

什么叫司法优先权?你懂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何况司法权有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跟军队或者跟军队家属有什么关系吗?所以有些问题你搞清楚再来问好吧?

B. 司法拍卖未提前通知优先权人,有何后果

法院没有义务去通知优先权人,你作为优先权人在拍卖前需要向法院申报并表明自己是优先权人。

C. 专利申请中优先权的定义中“相同主题”如何理解,司法解释中如何界定

在专利法不同的条款中,判断是否“同样”或者“相同”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判断新颖性时,是将在后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在先申请的说明书记载的内容进行比较。“专利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所述的‘同样的发明创造’是指对要求保护的发明创造相同。在判断时,应当对两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进行比较,说明书及其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D. 司法考试的一个问题

《专利法》第29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E. 淘宝司法拍卖的时候优先权

我国《合同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内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容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 2,上条规定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但拍卖中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如何行使,法律、法规却未规定。

F. 专利申请中优先权的定义中“相同主题”如何理解,司法解释中如何界定

相同主题一般指的是要求保护的客体相同,在后申请主张的权利要求,如果在先申请版中有权,则可以主张优先权。
相同主题比较简单的解释就是:是否在同一领域,技术方案是否基本相同,解决的问题是否相同,达到的效果是否基本一样

参考: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6.2节中对是否涉及相同主题的核实的规定中,明确规定:进行上述第(1)项核实,即将在先申请的申请文件整体看作说明书,判断在后申请的各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否以其为依据,即得到其支持。如果在后申请的某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在先申请的申请文件充分公开的技术内容中能够得到或概括得出的,则该项权利要求能够享受在先申请的优先权,否则拒绝给予其优先权。

望采纳!

G. 司法拍卖中使用人有没有优先权

有租赁关系并被认可的租赁人,有优先权。
请大家了解:签订了委托拍回卖合同,交的费用是拍答卖公司提供在拍卖会上叫卖你提供的拍品的服务费用,并不等于就能把拍品卖出去了,能收到卖出去的钱回来的。无论结果能不能成功卖出去,拍卖公司收的服务费按双方签订的委托合同是合理费用,不会退的。

H. 实际施工人是否享有工程款优先权

1、实际施工人应首先向合同相对方(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主张权利。 《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实际施工人主要是指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的承包人。实际施工人往往与转包人、违法分包人签订合同,他们是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的相对人。实际施工人向转包人、违法分包人起诉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此毋庸置疑。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主要是倡导性地告诉各级人民法院:实际施工人起诉索要工程款的,首先应当向与其有合同关系的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主张权,这是实际施工人主张权利的主渠道和主导方向。 2、实际施工人可以发包人为被告直接起诉。 实践中,承包人与发包人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往往再将建设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实际施工人。按照合同的相对性来讲,实际施工人应当向其有合同关系的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主张权利,而不应当向发包人主张权利。 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法律不允许建设工程的转包与违法分包,转包和违法分包合同违反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而是无效的。根据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双方返还财产的原则,既然实际施工人已经为发包人履行了工程建造任务,那么发包人对实际施工人付出的劳动就应当付出对等的劳动价值。这符合我国民法通则“平等、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另外,由于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是无效的,无效合同的相对性已经弱化,在程序上人民法院可以视不同情况允许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因此,实际施工人直接以发包人为被告是合乎情理的,也是符合我国民法基本理论的。 然而,考虑到合同相对性原则,《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没有明确指出,实际施工人可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而是规定“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该款的真正含义首先是“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为方便案件审理,人民法院可追加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 为了方便案件审理,《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还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时人,考虑到案件的审理涉及两个合同关系,如果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不参加到诉讼的过程中来,许多案件的事实难以查清,法律责任难界定。所以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追加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共同被告或案件的第三人;实际施工人也可以发包人、承包人为共同被告主张权利。这样既能够方便查清案件的事实,分清当事人的责任,也便于实际施工人实现自己的权利。 4、 发包人只在拖欠工程款的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 《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还同时对实体问题进行了规定,即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发包人已经将工程价款全部支付给承包人的,发包人就不应当再承担支付工程价款的责任,在此情况下,实际施工人只能要求收到价款的承包人支付工程款。 但哪些价款属于“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呢?《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都没有予以明确。笔者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案件实践,以及建筑业计算工程造价的规则理解,工程价款范围应包括(1)实际拖欠的工程款及其逾期付款利息;(2)施工进程中发包人签证确认的价款;(3)由于发包人的责任导致实际施工人的停工、窝工损失。 1、在法律时限内行使诉权 由于《司法解释》赋予实际施工人直接起诉发包人的权利,如果发包人拖欠工程款,而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又不愿起诉发包人的,实际施工人要及时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失去其应有的籂海焚剿莳济锋汐福搂权利。《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承包人对建设工程有优先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的优先受偿权,但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实际施工人如果也想利用优先受偿权来追讨工程款,那么就要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 2、 把握发包人应当对实际施工人承担的责任。 首先,由于《司法解释》规定发包人只在拖欠工程款的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因此,实际施工人提起诉讼前,应当了解发包人是否已经向合同相对方承包人支付了全部工程款,如果发包人已经向转包人支付了全部工程款,而转包人没有向实际施工人付款,此时实际施工人就应当将转包人列为被告,而不应当向发包人提起诉讼。 其次,实际施工人在行使诉权时,应当按照相关的合同进行工程造价的结算。要了解和掌握发包人欠款的事实就应当与发包人结算工程款,核对收付款情况,确定已经支付的工程款和尚未支付的工程款,以便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如果难以与发包人进行工程款结算的,实际施工人可先与转包人结算工程款,并收集相关的付款凭证、往来函件以及涉及价款和经济签证等。为在法院主持下结算或司法审价鉴定时提供充分的依据。 3、实际施工人在提起诉讼前,要提供工程质量合格的依据。《司法解释》生效后,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成为支付工程款的关键依据。《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应予支持。《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不予支持。由于多数实际施工人是通过转包获得工程的,转包合同是无效的,那么是否能按无效合同结算工程款,就要看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了。

I. 税收民事司法应该怎样理解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大量借用了民法的概念、规则和原则,对税收领域的各项活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不仅大量体现在税收实体法制建设过程中,对税收程序法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税收权力的债权性质,对各类税收进行债权保护,需要在税法上设定相关的民事司法保护制度予以救济。其中税收的优先权、代位权、撤销权制度等,都是有关税收债权的重要保护制度。
①税收优先权
按照民法对优先权的定义,税收优先权是指当国家征税的权力与其他债权同时存在时,税款的征收原则上应优先于其他债权。《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处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②税收代位权、撤销权
税收代位权是指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对国家税收即税收债权造成损害时,由税务机关以自己的名义代替纳税人行使其债权的权利。税收撤销权是指税务机关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滥用财产处分权而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行为,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法》第五十条对税收代位权、撤销权作了框架性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该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J. 双重优先权原则的我国的司法解释

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双重优先权原则,但是在司法解释中,也体现了这一内原则,例容如:
1957年最高人民法院第1480号文件规定:“关于合伙经营的企业与独资经营的企业均负有债务,独资企业无力偿还时,拍卖合伙企业的财产,应先清偿合伙企业所负债务,然后才能就各合伙人按比例分得部分,清偿其独资企业所负债务。”
1990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联营合同若干问题的解答》中也规定了双重优先权原则:“联营体是合伙组织的,可先以联营体的财产清偿联营债务,联营体的财产不足以抵债的,由联营各方按照联营合同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清偿。”

热点内容
合同法交付产品不合格 发布:2025-10-12 08:53:15 浏览:499
道德经蒙氏 发布:2025-10-12 08:50:49 浏览:687
岗位竞聘法规 发布:2025-10-12 08:44:24 浏览:474
2020经济法基础题库及答案 发布:2025-10-12 08:36:30 浏览:475
华政民商法经济法 发布:2025-10-12 08:35:51 浏览:595
法学的命题 发布:2025-10-12 08:35:11 浏览:435
钱上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2 08:23:45 浏览:818
工会法律援助总结材料 发布:2025-10-12 08:06:53 浏览:579
经济法视频教程 发布:2025-10-12 08:03:09 浏览:457
刑事诉讼法解释139 发布:2025-10-12 07:53:53 浏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