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多个第一
❶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拿破仑法典》(Napoleonic Code) ,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
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法典多个第一扩展阅读
《拿破仑法典》的起草背景:
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便下令起草民法典。1800年,雾月政变刚刚结束,拿破仑成了法国的最高统治者。随后,他正式命令大理院长特龙谢、罗马法学家马尔维尔、政府司法行政长官普雷阿梅纳和海军法院推事波塔这四位法律专家开始起草民法典。
拿破仑对这部民法典相当重视,曾多次亲自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在具体制定法典的过程中,几位法学家在他授意下,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
法典草案在一年之后完成,拿破仑命人将其送往枢密院和各个法院,这些政府部门为了审核、修改草案,总共召开了102次讨论会,其中有97次是由拿破仑亲自主持参与的。
经过三年半的修改、讨论,于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
❷ 中国历史上上第一部民法典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29-1931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专》。该法典在国统区适用20年,属1949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了文告,废止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国民党《六法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法典后来仅限于在我国台湾省施行。
《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颁布实施的民法典。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法制编制法为主干的六法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当时中国在西方先进法文化和移植与法律资源的本土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标志着以近代法律理论为指导、具有近代特征的法律制度在中国的成长与确立。开始于清朝末年的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至此得以初步完成”。
❸ 民法典是我国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及附则,共计1260条。
从胎儿到坟墓,民法典保护中国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涵盖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保护的权益范围相较于之前的单行法也将更加广泛。作为民法典时代的初代公民,我们应该了解它为我们赋予的新权利,不做法律的糊涂人。
(3)民法典多个第一扩展阅读
婚姻家庭编新增条款更倾向于女性权利的保护
婚姻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的内容占比不算大,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即将实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比原来的婚姻法,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改动。比如,离婚冷静期的增设,让更多想要离婚的夫妻多了一个缓冲的机会。
此外,诉讼离婚实践中,经常存在“久调不判”问题,民法典为解决此问题,新增一款“应准予离婚”的情形,即如果初次起诉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男女双方分居满一年,再次起诉离婚的话,法院应判决准予离婚,这给那些想从婚姻中脱身、却始终深陷泥潭的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还增加了全职太太离婚时的补偿规定。在婚姻法时代,只有“分别夫妻财产制”的全职太太,才有权利要求获得离婚补偿,这背离了实际情况,因为在我国很少有夫妻会约定“夫妻分别财产制”,所以它成为一条被封印的条款。
民法典删掉了对于“离婚补偿”的限定性条件,新规定施行后,离婚补偿只要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离婚时就有权提出“离婚补偿”,从法律的层面来讲,这是对全职太太的权益保障。
❹ 民法典第几条规定不能发别人的照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指出,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所以也不能转发别人的照片。
❺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什么意义
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
意义:
1、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专典,属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编纂民法典,民法典编纂第五次立法活动启动,并很快迈出了第一步。
2、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还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现行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5)民法典多个第一扩展阅读:
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草案内容涵盖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每个组织的业务活动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❻ 民法典是第几部以法典命名
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战国时期的《法经》、曹魏时期的《新律》、西晋时期的《秦始律》和北朝时期的《齐律》等四部法典。
❼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拿破仑法典》。
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版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权阶级共和回国。取得革命胜利的答资产阶级着手制定统一的符合自己阶级意志的新民法来巩固胜利成果,并发展资本主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草案四度拟定都未有成果。
帝国成立后,《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在议会最后通过,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从1870年后,习惯上一直沿用《民法典》的名称。
(7)民法典多个第一扩展阅读:
这部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❽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民法典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法国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1804年法国颁布的,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拿破仑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
(8)民法典多个第一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便下令起草民法典。1800年,雾月政变刚刚结束,拿破仑成了法国的最高统治者。随后,他正式命令大理院长特龙谢、罗马法学家马尔维尔、政府司法行政长官普雷阿梅纳和海军法院推事波塔这四位法律专家开始起草民法典。
拿破仑对这部民法典相当重视,曾多次亲自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在具体制定法典的过程中,几位法学家在他授意下,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
法典草案在一年之后完成,拿破仑命人将其送往枢密院和各个法院,这些政府部门为了审核、修改草案,总共召开了102次讨论会,其中有97次是由拿破仑亲自主持参与的。
经过三年半的修改、讨论,于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1807年这部《民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包括总则、三编(35章),共2281条。
❾ 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是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内的法容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10)民法典多个第一扩展阅读:
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重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
同时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