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订金
Ⅰ 关于定金的问题,民法上有什么明确规定
定金属于债的担保.属于债法的调整.不是物的担保.物的担保有抵押,质押,留置.
Ⅱ 关于定金到底怎么规定的
您好,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版不产生定金权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八十八条 【违约金与定金竞合时的责任】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
Ⅲ 传统民法中的定金分类
(1)概念:是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成立后和履行前,依照约定向对方支付的一比金钱,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饿,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种类
A.立约定金:指为保证主合同的订立而交付的定金。
【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115条: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B.成约定金:是以定金的交付作为合同成立或生效要件的定金。
【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116条: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主合同成立或者生效要件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已经履行或者已经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响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
C.解约定金:指以定金作为当事人一方保留合同解除权的定金。
【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117条:定金交付后,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以丧失定金为代价而解除主合同,收受定金的一方可以双倍返还定金为代价而解除主合同。对解除主合同后责任的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D.违约定金:是指以定金作为违约赔偿的定金。
【重点法条】:《担保法》第89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E.证约定金。 指以交付定金作为合同成立证据的定金。它并不是合同的成立条件,而仅是证明合同成立的证据。一般认为,第89条兼有证约定金的性质。
Ⅳ 民法中定金的问题
如果题目就是你所说的这样,题目是错了。
除了定金罚则之外,定金主要会产生问题的就几版个地方:
一、定金交付时权成立,不交付不成立;
二、定金特定,写作“订金”、“担保金”的一律不视为定金;
三、部分履行合同的,按比例适用定金罚则;
四、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20%;
五、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违约适用定金罚则,违约方可向第三人追偿。
基本就这几块,你可以对照看看。
Ⅳ 从民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定金与订金的区别主要有什么区别
(1) 定金合同是主合复同的从合同 , 定金合制同不成立或不生效,不影响主合同的效力。订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一部分,依约定应交付定金而未交付的,主合同不成立。 (2)定金与订金的法律后果不同。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 , 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 , 应当双倍返还定金。适用定金罚则。交付或接受订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债务的,不发生丧失或者双倍返还订金的后果,订金仅可作损害赔偿金。 (3)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而订金只是单方行为,不具有担保性。 《司法解释》第 118 条作出了相应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订金等,但没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由此可见,定金与订金是不同的,同样道理 , 其他诸如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如果没约定定金性质的,也不具有定金的法律后果。
Ⅵ 民法中定金返的比例是多少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当事人可以回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答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参见《担保法》89~91条
Ⅶ 民法中违约金、定金、赔偿金并用问题
A 定金、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题涉及定金、(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三者之间的关系。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预先设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时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具有补偿性特点,并兼有一定的惩罚性。《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因此,主张违约金时,可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作为要求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的法定依据。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向对方预先给付的金钱。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的部分由收受方退回或抵作价款。给付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应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可以看出,定金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规定,目的在于督促双方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的义务。
损害赔偿金,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责任原则上仅具有补偿性为原则,但以惩罚性为例外。根据等价交换原则,任何民事主体一旦造成他人损害都必须以同等的财产予以赔偿。因此,一方违约后,必须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全部损失。但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又作出例外规定,经营者在有欺诈行为时,应按消费者的要求以其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增加赔偿消费者的损失,该条是我国法律中惟一的惩罚性损害赔偿金。
定金、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三者的适用规则如下:
首先,定金与违约金的适用关系。由于我国的定金在性质上属违约定金,具有预付违约金的性质,因此它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相同,两者是不可并罚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了当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的,可以且也只能由非违约方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应当注意:这条规定是针对同一违约行为同时存在违约金和定金责任的情形。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和定金是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且两者在数额上的总和也不太高,在一方同时实施不同的违约行为形态时,两种责任形式是可以并用的。
其次,违约金与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一般来说,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视为对损害赔偿金额的预先确定,因而违约金与约定损害赔偿是不可以并存的。违约金与法定损害赔偿是否并存,牵涉到违约责任的适用是否以发生实际损害为要件以及国家对违约金的干预问题。原则上可以说违约金的运用并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前提,不管是否发生了损害,当事人都应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违约金低于损失的,可请求适当增加。据此,虽然违约金的适用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要件,但最终违约金金额大小的确定与实际损失额密切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金额的调整是以实际损失额为参照标准的。
对违约金和法定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可以概括为:①原则上不并存;②就高不就低;③优先适用违约金责任条款。
最后,定金与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定金具有非补偿性的特点,其适用不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前提,因而是独立于损害赔偿责任的。但也不能认为它与损害赔偿金毫无关系,定金与损害赔偿责任的联系表现在定金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并用不能超过全部货款的总值。
结论:据此,如果本题中的甲公司选择适用定金条款,甲公司能得到定金双倍返还的(5000×2)=1万元,同时乙还应支付给甲造成的损害赔偿金2万。则此种情形下,乙公司应向甲公司偿付总额为3万元。
综上所述,本题中对甲公司最有利的选择是适用定金条款,由甲公司向其偿付3万元。
Ⅷ “定金”与“订金”区别民法意义上的。详细!!
定金有法律约束力,交了就退不了。订金没法律约束力,交了还可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