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头三条
① 刑法七十三条
您好,刑法第抄七十三条是对考验期限的规定
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关于给贪污罪量刑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七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八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九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例第23条具体内容
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应当同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同犯罪预备相区别的主要标志。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表明行为人已经从犯罪预备阶段进入实行阶段,即行为人从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进入了开始完成犯罪意图的阶段。其次,犯罪未得逞,即犯罪分子没有实现本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相区别的主要标志。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由于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能得逞,其社会危害性要小于犯罪既遂,因此,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是指不是一律必须从轻或减轻,而是由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或减轻。
(3)刑法头三条扩展阅读:
犯罪未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也就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二是犯罪没有得逞,也就是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三是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也即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在这三个条件中,前两个侧重于揭示犯罪未遂的客观特征,第三个侧重于揭示犯罪未遂的主观特征,这三个条件以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揭示犯罪未遂的本质。
④ 刑法303条,及法释第一款
《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9次会议、2005年5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法释[2005]3号,为依法惩治赌博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聚众赌博”:
(一)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
(二)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的;
(三)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的;
(四)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0人以上赴境外赌博,从中收取回扣、介绍费的。
第二条 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开设赌场”。
⑤ 中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内容是什么
中国刑法来第三百六十三条内容是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明知他人用于出版淫秽书刊而提供书号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是什么
《刑法》第四十三条【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刑法》第三章 刑罚
第三节拘役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第四十四条【拘役刑期的计算和折抵】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刑法头三条扩展阅读:
4月24 日上午,前北京国安球员南方因醉驾案在东城法院受审,法庭因危险驾驶罪将其判处拘役3个月。
公诉机关指控,4月4日4时许,南方醉酒后驾驶小型轿车在东二环朝阳门桥南被查获。经血液酒精含量检测,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19.3mg/100ml,远超醉酒驾驶标准,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诉人称,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即达到酒驾标准,而一旦数值超过80mg/100ml,将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南方的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他的饮酒量超醉驾底线两倍以上,情节严重,应当从重处罚。
但鉴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南方对酒驾事实供认不讳,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建议判处拘役2-3个月。
⑦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第三条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简单地说,刑法第三条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这个问题我的老师给我讲过。他说当年97刑法制定的时候,立法委对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改革派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的刑法不规定罪刑法定原则是不可想象的;而保守派则坚持“中国特色”,认为中国刑法不可以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否则会削弱刑法的威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妥协,形成了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条实际分成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肯定性内容,即犯罪者要受到处罚;后半部分是否定性内容,即未犯罪者不得受到处罚。这种对立体现了当年立法思想的对抗,而两者的前后关系也透露出双方实力对比的内情。
我国刑法第三条其实是句废话,有罪当罚,无罪不罚,这是最基本的道理,还用的着特别规定吗?事实上,刑法学界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段表示强调的是“无”和“不”,都是否定性内容,即强调的是为当事人脱罪而非入罪。
我国刑法第三条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差别,其实体现了我国刑法思想的落后。在我国,主流依然是认为“刑法是打击犯罪的工具,是维护正义的手段“。我的老师跟我说:国家打击犯罪,用得着刑法吗?国家想杀人,拉出去就毙,用得着你同意吗?所以,刑法其实并不是国家用来打击犯罪的工具,而是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武器;在刑事诉讼争诉双方的对立中,刑法要做的并不是公平的保护,因为争讼双方一方是拥有国家暴力的国家,一方是孤立的犯罪嫌疑人个人,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关系;在原本就失衡的天平两端各压上一个同样重量的砝码,天平依旧不会平衡。所以,刑法的公平实际恰恰是体现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侧重保护上,赋予犯罪嫌疑人对抗国家暴力的武器,才能真正实现刑事诉讼的公平。
⑧ 如何理解刑法第三条的含义
刑法第三条是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刑法中最重要的原则。该条的含义,就是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判刑。
刑法第三条【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不再核准类推案件的通知
(法发[1997]23号 1997年9月22日公布实施)
一、1997年10月1日以后,各级人民法院一律不再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向我院报送类推案件。
二、1997年9月30日以前已经报送但在10月1日前尚未核准的类推案件,应当根据修订后的刑法第三条的规定,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对于按照修订前的刑法需要类推定罪,修订后的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一律不得定罪判刑;对于按照修订前的刑法需要类推定罪,修订后的刑法也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如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应适用修订后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三、1997年10月1日以后,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发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按照修订前的刑法需要类推定罪的案件,应当按照本通知第二条的规定办理。
⑨ 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量刑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为:
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内分子具有容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这是刑法总则的规定,适用于刑法分则的所有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