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的财产是

民法中的财产是

发布时间: 2021-01-09 18:55:21

A. 民法中财产关系中的财产义务是什么请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解释。

财产责任是指由民事违法行为人承担财产上的不利后果,使受害人得到财产上补偿的民事责任,如损害赔偿责任。
①以财产执行为内容的民事担保责任。在责任范围上有有限财产责任、无限财产责任、连带财产责任之分。财产责任对于责任人意味着某种附条件的义务:在主债务人有支付能力的条件下,责任人不直接承担债务,仅负有不得减少或抽逃设保财产的义务;在主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责任人负有以设保财产清偿债务的强制性义务,这一般通过破产程序或连带偿债程序实现。在法律上,对财产责任人的担保责任范围设有数额限制者,称为有限责任;对其担保责任范围不设限制者,称为无限责任。
②违约或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财产性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各国法中财产性责任形式主要包括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排除妨碍、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它们主要适用于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害或损失的违法行为。

B. 《民法总则》中财产关系是什么意思

您好,财产抄关系(property relation),生产袭关系的法律用语,即在法律上被确认的所有制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特征: 1.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
2.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
3.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有偿的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C. 民法中关于法人财产的部分在哪找

1、《民法通则》关于自然人和法人部分。
2、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对法内人的概念作了容明确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公司法》中有更明确的规定。
4、《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D. 哪些是民法中最基本的财产形式多选题

物权是和债权相对应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们共同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财产形式。财产权的静止状态体现为物权,在运动状态中又表现为债权,物权和债权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财产关系。 物权和债权尽管都属于财产权的范畴,但和债权相比较,物权是支配权,而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一般不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而是请求债务人依照债的规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 除此外,物权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 第一,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债权人的请求权只对特定的债务人发生效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债权又被称为对人权。债权要成为物权必须要完成一定的公示方法。 第二,物权具有优先性,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的优先性,首先表现在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一般的债权。物权的优先性还表现在,同一物上有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这就是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第三,物权能够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物权都具有追及性,所谓追及的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通到什么人手中,所有人可以依法向物的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其物。任何人都负有不得妨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义务,无论何人非法取得所有人的财产,都有义务返还。 第四,在权利设定上的区别。物权设定时必须公示,动产所有权以动产的占有为权利象征。动产质权、留置权亦以占有为权利象征,而不动产则以登记为权利象征,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等亦以登记为权利象征。公示常常伴随着物权的存在。而债权只是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它并不具有公示性,设立债权亦不需要公示。因此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设立某项物权,如未公示,可能仅产生债权而不产生物权。物权的设立采取法定主义,物权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种类。然而债权,尤其是合同债权,主要由当事人自由确定。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公共道德,则可以根据其意思设定债权,同时又可以依法自己决定债的内容和具体形式。 第五,物权和债权的保护方法不同。

E. 民法中跟财产权有关的内容

《民法通则》规定:
第七十一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条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
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第七十四条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包括:
(一)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
(二)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
(三)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水库、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
(四)集体所有的其他财产。
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七十六条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第七十七条社会团体包括宗教团体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第七十八条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第七十九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第八十条国家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国家保护它的使用、收益的权利;使用单位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

F. 《民法总则》中财产关系是什么含义

您好,财产关系(property relation),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即在法律上被确认的所有制关系。是指人们在版产品的权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特征: 1.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
2.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
3.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有偿的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G. 民法中的财产关系和经济法 有什么区别

1、财产关系

网络对财产关系的定义是:在法律上被确认的所有制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其特点是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发生、受价值规律支配。那么,这与民法中的平等原值、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及经济法中的遵循价值规律原则是向匹配的。从定义上来说,经济法强调的是不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调控),而民法上强调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界限(区别)之一吧。
但是同时,民法规定和调整平等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而我们又是在经济活动中(受经济法调整)开展经济活动的,界限还真不明显……
2、民法中涉及哪些财产关系
那就得对“财产关系”进行分类了,该如何分类?民法中对财产的处置主要是占有、支配和流转,由此产生了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流转关系。(同时,大民法中的《婚姻法》中还有“夫妻共同财产关系”,我觉得只是主体为夫妻二人的差别而已)。民法中有财产的占有、支配和流转,由此产生了所有权、用益权和债权等,经济法和商法中同样也包含,只是商法的主体主要是商事主体(企业法人、社团法人等),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调控)行政部门,如税收部门等。从三种财产关系的分类上而言,若论是否有界限,我觉得主要在参与的主体同。
3、经济法和商法中有没有涉及到财产关系
结合财产关系的定义和分类,我觉得财产关系既然是一个法律概念,那么它应该是贯穿于所有的法律,或者所有的部门立法都会考虑到的,毕竟它是生产关系在法律层面的体现。肯定是有啦,但还是离不开上述的三种分类。

H. 民事案件中什么叫做涉及财产关系

民事案件一般都是侵权纠纷,在侵权中涉及了财产关系:比如给付、继承、财产处分、合同债权债务等等,就是涉及到财产关系了。

I. 民法中法人财产与其成员财产是如何区分的

这句话是错的。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关键:
1、平等主体
这是判断是否受民法调整的关键。
2、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民法典。

J. 财产关系在婚姻法和民法中的区别

1、主体不同

财产关系在婚姻法中调节的对象是夫妻双方之间,其主体相对确定,而民法中财产关系调节的对象一般不确定。而民法中财产关系的相对人则是不确定的,去商厦买衣服相对人是商厦。

去饭店吃饭相对人是饭店。从婚姻法上分可以由夫妻共有财产关系、夫妻个人所有财产关系。民法上则有共同共有关系、按份共有关系等等,比婚姻法的财产关系要复杂得多。

2、调整关系不同

婚姻家庭法中的财产关系以法定为原则,以约定为例外,即法定共同所有制,但可以约定个人所有制;民法中的其他财产关系一般以约定为主,即财产关系的内容主要以当事人约定为主。

婚姻家庭法中的财产关系产生、并依附于身份关系,而民法中的其他财产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不必然存在身份关系。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遵循民法建立相应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本质上都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

3、法定从属不同

婚姻家庭法属于民法一部分,区别于刑法行政法,具备民法的基本特征,私权自治。婚姻家庭法总的财产关系有其特殊性,特殊在与人身关系(尤其表现为身份关系)的附着性。

具体表现为,身份关系影响和决定财产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继承法里的继承。此外,夫妻财产公有制也是一个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夫妻财产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财产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热点内容
法院是党委书记 发布:2025-10-11 15:01:56 浏览:401
比较法学探析 发布:2025-10-11 14:55:13 浏览:647
经济法概论b题库 发布:2025-10-11 14:29:56 浏览:886
大理市法院院长 发布:2025-10-11 14:29:01 浏览:990
法官信条 发布:2025-10-11 14:26:11 浏览:920
欠薪罪立法 发布:2025-10-11 14:26:09 浏览:878
公司子公司法人 发布:2025-10-11 14:11:50 浏览:274
深圳律师在线咨询qq 发布:2025-10-11 14:07:55 浏览:336
党建引领农村经济法发展 发布:2025-10-11 14:06:48 浏览:740
微信借钱怎么才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11 13:54:02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