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司法刑法考试真题
04那道真题张铭楷的解释是.公共汽车上形成一个人数众多的特定空间 而03年真题设定是一个只有老板和甲的空间.
② 师哥师姐们,,跪求司法考试2014阮齐林基础班刑法的音频和讲义,,,非常谢谢。
你好,你需要的资料,可以直接去新华考资获取,直接网络新华考资即可。
2014年的司考已经结束,司考成绩已经陆续可以查询了,不知道亲们今年考的如何?如果考得不好,是否已经决定来年再战?如果已经决定,就不要在犹豫了,去新华考资获取你所需要的司考资料吧。
新华考资的资料来源于全网最优质的司考导师,而且集合多家机构的考试资料,亲如果觉得值得一试的话,可以直接网络新华考资前去了解学习。
司法考试,作为我国第一大考,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每年考司考的人一直是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司考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性。但每年司考通过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下,通过率一直很低。所以,作为司考专业人士,建议亲们不要再盲目的学习司考了,一定要有准确的方向,准确的资料,在这里,简单的跟大家说几点建议:
首先,把基础知识巩固牢固,这就需要诸多的练习题。去新华考资找找,有一个很不错的练习方式。就是司考真题通,可以模拟会对你有帮助的。
第二,熟练掌握法条的所有知识,这是司考的关键,你可以到新华考资与大家交流一下司考的经验,会让你受到很大的启发。
第三,视频音频资料,这样的资料,是提升资料,不可缺少,有的人可以直接在网上找去年或者以前的,但我不建议你看盗版的,更不建议看之前的,因为每年不仅有变化,而且盗版的质量太差。你也可以到新华考资去,那里有最新的资料。也可以上个冲刺的课。嗯,暂时就这么多,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
祝亲们未来司考顺利
③ 请问历年司法考试中,刑法的主考的罪名有哪些
2010年司法考试刑法的复习,法律敎育网主考的罪名有:总则中的刑法基内本原则犯罪构成容理论及其四个方面共同要件,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当然还要理解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罪数,排除犯罪的事由,以及刑法分则的解释方法。
具体来说,司法考试刑法复习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掌握重点
(1)总则部分:
①犯罪主观方面
④ 司法考试题刑法部分
司法考复试真题制分科目分题型整理2002-2009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691500100nuwn.html
⑤ 司法考试刑法问题。高手进
通俗的讲 对象错误就是打错人了,打击错误就是打偏了。
在对象打击错误下回,具体符合说和答法定符合说二者结论是一样的。而只有在打击错误的情况下才区分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的区别。
D这个案例属于打错人了,是对象错误,所以二者结论是一样的,都是故杀既遂。如果这道题题干变成,丁欲杀仇人,由于枪法不准,把站在仇人旁边的生父杀了,就是打击错误了,D就错误了。
所以你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先区分是对象错误还是打击错误,再区分具体符合和法定符合有什么区别。
⑥ 一道刑法司法考试题目
酒后驾驶造成受害人重伤,构成交通肇事罪;张某与王某为共犯;
逃逸的目的内是什么,就是逃避容法律追究,虽然已打120使被害人得到救助,但二人还是畏罪潜逃,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除非报警后在现场等待警察的到来,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构成交通肇事的自首情节。
望采纳!
⑦ 一道刑法司法考试题
1、以故复意杀人罪分别起诉甲制、乙二人。二人行为性质相同。
2、甲、乙二人均有杀人的故意,并实施了犯罪行为(二人分别投毒)。丙的死亡与二人的犯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故不论理论上的结果如何,二人行为的性质是不变的,只有在量刑时才会有所区别。
3、甲、乙犯罪,无合谋情节,故不存在主、从犯。
⑧ 2014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陈少文
陈少来文讲的的确很不源错,还有杨雄的也可以。另外其他老师给你推荐下。
民法:段波,钟秀勇
刑法:刑法攻略(必备技能)刘凤科题目(必备技能)
刑诉:(首要推崇)杨雄陈少文
民诉:杨秀清(胜在讲义)郭翔(题目是精华)
行政法:徐金贵(重点推荐)
三国:杨帆
商经:鄢梦萱+法条,足矣
法理:陈景辉
⑨ 2014年司法考试刑法主观题偏吗
万变不抄离其宗,之间都会有联系的。
保证充分的复习时间,时刻保持复习的状态。这同样源于刑法的理论性强这一特点。如果没有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相关理论、熟谙相关法条、揣摩相关真题,是不可能学好的。
必须大量做题,这个题包括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和新出现的,比较有价值的题目,通过一些题目的训练,我们才能够熟悉出题的套路,才能够熟悉出题的用语,它实际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效果是目标,效率是基础,时间只是保障。正确处理好刑法的复习时间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⑩ 刑法司法考试题
一、张某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被害人冯某残疾,其行为构成交通回肇事罪,应当答承担刑事责任;王某只是在案发当时给张某提供了一系列处理意见,并未明确表示让张某逃逸,其行为不应当认定为教唆。
二、张某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首先,在事故发生后,张某并没有立即逃离事故现场,而是拨打120,对被害人冯某进行积极的救助;其次,冯某被抬上救护车后,可以认定其已经获得有效的救助,这个时候张某离开事故现场不会对冯某的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法律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其精神旨在惩罚肇事后对被害人负有救助义务,能够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行为。本案中,张某在案发当时已经积极对被害人冯某实施救助,履行了其所负有的救助义务。综上,张某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但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