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保证责任
㈠ 民法典多个保证人没有约定担保份额
保证人一起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偿还责任。
㈡ 民法典581条如何理解
《民法典》将“保证合同”放入合同编中,作为有名合同独立成节,从六百八十一条至七百零二条,共二十二个条文。以下我们将从《民法典》与我国现行有效的保证规则比较的视角,对其中变化较大的条文进行梳理与解读。
保证合同从属性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于担保合同的从属性,新旧条文在明确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方面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但书条款。旧条文规定的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而新条文中删去了这一当事人可意思自治的范围,直接明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结合2019年《九民会纪要》的法律精神,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可以理解为:
1.除了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开立的独立保函外,其他主体开具的独立保函一律不具有独立性。
2.从属性表现在——从债权的产生、效力、范围与强度都不能超出主债权。如担保合同中约定的担保债权范围、违约责任、履行期间等,均应严格按照主债务范围进行界定,超出主债务的任何约定都是无效的;据此,一直争议的主债务人破产时,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在破产受理日债权人对主债务人的债务停止计息,而对保证人是否仍应计息的争议,即应盖棺定论。根据上述从属性担保与独立保函的区分理论,我们认为如果非独立保证,应当停止计息。而如果是独立保函,则不应受主债务范围的影响,其担保的债务范围可能会超出主债务。
由此可见,《民法典》与《九民会纪要》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将担保的根本属性定位为从属性,从而有效规范民商事活动中部分担保权人利用主体优势地位随意约定独立担保形式、扩大担保责任范围等违背立法本意的行为。
㈢ 2020年民间借贷担保人民法典实施后承担什么责任
无论是在民法抄典实施之后还是实施之前,只要给别人担保的话,那么就要承担保证责任,只不过是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是不一同的。
这是之前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方式的话,一般都是连带保证。而在民法典实施之后,如果没有约定的话,那就是一般保证。
㈣ 新民法典实施以前法院判的连带责任保证现在能改判吗
不能,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维护生效判决的既判力。
㈤ 民法典实施前发生的担保民法典实施后起诉如何裁定担保责任
事件发生在民法典实施之前,适用之前的法律规定。
㈥ 民法典之前签的担保人未约定担保方式怎么处理
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版约定不明权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2、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在连带责任保证情况下,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3、即将实施的《民法典》, 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按照一般保证来对待,比起现行法视为连带保证责任,有了本质的变化。因此,在《民法典》实施后, 在发生借贷款关系时,若有担保人愿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务必要让担保人签“连带责任保证人”,而不能简单地写“担保人”。
㈦ 民法典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为什么没有设定上限
是设定了上限的啊。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版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权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