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经营
⑴ 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
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无法区分内的,以家庭财产承担。
根据《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五十六条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以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农户财产承担;事实上由农户部分成员经营的,以该部分成员的财产承担。
(1)民法典经营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第一百零四条非法人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⑵ 民法典村委会强行收回家庭承包土地一亩地能赔偿多少钱可以要求精神损失费赔偿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是针对我国目前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做的规定。根据本款的规定,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按照农业生产季节回来耕作;也允许承包方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然,如果承包方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也是允许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因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因发包方收回承包方弃耕、撂荒的承包地产生的纠纷,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发包方未将承包地另行发包,承包方请求返还承包地的,应予支持;
(二)发包方已将承包地另行发包给第三人,承包方以发包方和第三人为共同被告,请求确认他们所签订的承包合同无效,返还承包地并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但属于承包方弃耕、撂荒情形的,对其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以上条款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农村土地政策的稳定性。村委会实行的五年一变动政策显然是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具体规定和基本精神相违背的。第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子女外地求学,户口迁出,并非全家都转成非农户口。因此不符合承包法中所规定的发包方收回承包地的前提条件。第三,《农村土地承包法》省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统一组织家庭承包时,原户口在本村的下列人员,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是解放军、武警部队的现役义务兵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士官;二是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三是正在服刑的人员。第四,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或解除合同,发包方也不能随便调整承包地。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三十四条又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⑶ 民法典关于未经营大型商场交不交物业费
民法典中貌似没有相关规定,但是民法典规定了不得以未享受服务而拒绝缴纳物业费。
⑷ 依据民法典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什么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尽管承包方将土地经营权对外租赁给他人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但其出租的权益范围不能超过原承包经营合同范围,仅是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权进行出租,出租合同的内容不得与原承包合同相冲突。
(4)民法典经营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明确承包农户可以在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并赋予土地经营权登记、融资担保等权能,是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举措,也是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大创新。
《民法典》一方面继受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上述规定的实质内容和精神,于第339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于第340条规定土地经营权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为土地经营权的产生和权利行使提供民事基本法的依据。
⑸ 查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中的分公司地位职责权利有哪些
民法典》第七十四条规定: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支机构应当登记的,依照其规定。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
该条规定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
设立分支机构是法人的权利,法人在经营过程中,因开展业务等的需要,可以按照法律要求以自己的名义设立分支机构,即成立分公司。分公司可以分担法人内部的业务,又可以拓展法人的经营领域,因此设立分公司已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分公司应依照法律规定办理注册登记
法人要设立分支机构,成立分公司,应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对外公示。首先分公司的名称必须要冠以法人的名称,称之为某某分公司,不能另行设立公司名称。其次分公司要有自己独立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经营场所,要有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最后分公司的经营范围不能超出法人的经营范围,只能在法人的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分公司没有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为负责人。
三、分公司有民事行为能力
分公司有自己的经营场所,也具备生产经营条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开展民事活动。即分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与第三人开展业务,无需经过法人授权,其行为有效。
四、分公司可承担民事责任
分公司有自己的经营场所,可独立开展民事活动,也可对其民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因与第三人开展业务,对第三人负债时,第三人可以要求分公司以其管理的财产承担责任。该财产并非分公司的独立财产,而是分公司管理的法人财产,但分公司可以该部分财产履行债务。
五、也可要求法人承担分公司因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责任
法人竟然可以成立分公司,赋予分公司权利独立开展民事活动,那么法人就应当对分公司因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当分公司因与第三人开展业务,对第三人负债时,第三人除可以要求分公司承认外,也可以直接要求法人向其承担责任,履行该部分债务。
⑹ 新民法典农民二轮土地没获得承包经营权现集体土地被征迁该怎么办
就看你承包几年就按几年的补偿了,不可能按分到地的按三十年补偿,集体补给村里,补你的只是你从村里承包几年就补偿几年,补偿自然多不了,自己多争取吧,争取多少就是多少了,村里肯定是多一笔收入了
⑺ 商主体经营范围的限制制度
商事能力作为商主体从事营业性商行为的特殊权和能力和行为能力.其取得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按照各国商法学者的一般认识,民商法对于商事能力取得的实质性法律限制主要出于以下立法考虑:其一,基于对行为主体是否具备充分理解其行为意义和后果的意思表示(意思自治)能力的考虑,倒如各国法中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商事能力的限制即属之;其二,基于对行为主体是否具备必要的财产或财产能力的立法考虑,这往往须与不同国家的个人财产制度和家庭财产制度相协调,倒如某些国家法律对妇女商事能力的限制即属之;其三,基于不同国家本国公共利益政策和涉外法政策的立法考虑。这往往须与各国的涉外法律、国内法律、诉讼制度及其国际法上的政策相协调,例如各国商法对于外国人取得其国内法商事能力的限制即属之。此外,某些国家的商法除对商事能力的取得做实质性条件限制外,往往更主要地通过商业登记制度对其做程序性限制,我国法上的这一限制就较为典型。总的来说,各国民商法对于商事能力,特别是商事行为能力的取得,多设有以下三方面的限制。
一、对于未成年人商事能力的限制:
各国商法对于未成年人(包括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商事能力之限制主要是对其商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从理论上说,商事行为能力必然以民事行为能力为基础。人们很难设想,意思表示能力不健全的来成年人会具有必要能力经营商企业并承担经营风险。因而在承认商人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国家,对未成年人从事商事活动的商事行为能力多设有诸多限制。其核心问题在于是否承认未成年人可以获得商人的法律地位。按照某些国家的法律,未成年人不问其意思能力如何,原则上均不能取得商事行为能力。例如法国1974年对《法国民法典》第487条和《法国商法典》第2条均予以修改。根据该修改,未满l8周岁的“束成年人即使获得自治也不可以成为商人”。在另一些国家中,如葡萄牙、比利时等,法律所确认的未成年人之一般的意思自治能力中并不包括商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欲取得商事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特殊的意思自治能力。在荷兰,未成年人的商事行为能力之取得须由法官宣告,并且由法官决定其行为能力的范围。但德国法准许法定代理人以未成年人的名义或代理未成年人经营其营业,这样,未成年人也可以成为商人。(《德国民法典》第1822、1643条)依瑞士民法典,未成年人有权以“明示或默示”取得部分行业的商事能力,也可以在特定职业或商业的正常范围内单独从事各种行为。(《瑞士民法典》第323条)在对商人法律地位没有特殊规定的国家,法律往往认可商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以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为准。
二、对于已婚妇女的商事能力之限制:
在许多西方国家中,法律往往对已婚妇女的商事行为能力之取得也设有限制。这一现象当然与一定社会中歧视妇女或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观念有关,但它与这些国家的婚姻财产制度和家庭财产制度也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正鉴于此,许多国家的商法往往仅对已婚妇女的商事能力之取得加以限制,而不禁止未婚成年妇女的商事能力之取得;还有些国家的商法更明确地规定:已婚妇女仅在其独立从事工作所取得的财产范围内取得商事能力。例如在德国,已婚妇女欲取得商事能力时,除须依商法典的规定将其姓名与丈夫的姓名并列使用作为商业名称外,在其处分商业财产时还须受到婚姻财产制度的约束和限制。(《德国商法典》1355条以下)这实际上仅赋予已婚妇女以部分商事能力。《法国商法典》虽于1938年和l965年两次对已婚妇女取得商事能力之限制加以修改,但修订后的商法典仍然认为:已婚妇女取得某些范围的商事能力必须经过丈夫的同意,并且“除非丈夫对特定交易明示同意,或者在登记机关其妻子名下的一般申明中表示同意其妻子从事商务,或者其本人也参与了妻子的商业活动,妻子不得以家庭共有财产或者丈夫的个人财产承担义务和责任。”按照该法典的原则性规定,“已婚妇女可以自由地从事商业活动”,但其限制性条款又规定,。已婚妇女如果只有铺售丈夫的商业产品,则不认为是商人”。(《法国商法典》第4条)与此相类似,瑞士和比利时的法律也规定:惟丈夫明示或默示同意,妻子方得从事工商业活动;在未征得丈夫的同意时,妻子不得以家庭共同财产承担商法上的义务和责任,但这一规定不适用丈夫所从事的商事行为。
我国和一些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的国家的法律,根本摈弃对妇女商事能力取得之限制,并在商主体地位和商事能力取得问题上采取完全平等的立场。尽管从法律规则协调的角度看,我国法对配偶一方的营利性营业行为及其责任的规定也考虑到我国夫妻财产共同共有原则的限制,并且理应进一步完善这一限制,但此种法律限制对夫妻双方却都是平等的,等同适用的。
三、对于外国人的商事能力之限制:
与民法的一般规定不同,多数国家的商事法律对于外国人的商事能力之取得规定有特别限制,这种限制在某些特殊行为范围内体现的尤为明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对于外国人的商事能力之取得采取与本国公民完全等同的无差别待遇。由此意义言之.许多国家依据多边或双边国际条约而相互给予的“互惠”或“特惠”实质上仍为差别待遇。
许多国家对于外国人的商事能力的取得.采取明确的差别待遇政策。《德国工业法》第l条认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任何人均可从事工商业活动;然而,无论是其联邦法还是各州立法都实际上对于外国人的商事能力之取得附加以愈来愈多的限制。按照该法第12条的具体规定,外国法人必须在经德国主管机关授权后,方可在德国独立从事工商业事务,否则将构成违法。十九世纪以来,愈来愈多的欧洲国家法律对于外国人或外国公可的商主体地位采取严格限制立场,法国法便是此种严格限制主义的典型。按照法国1938年对外国人商事能力的限制性规定,外国人在法国从事商事活动,首先须取得专门机关签发的外国人经商许可证,然后才能办理商业登记手续;登记机关在核准其商主体地位时,不仅须进行形式审查,而且应对其商业信誉和财产状况进行特别审查。按照法国法律的解释.此种对外国人商事能力取得的特许制度和特别审查制度,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商事企业,而且适用于小商人、手工业者、商合伙人、公司董事长、常务董事、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甚至其他有权处理公司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法国l939年<外国人申领经商许可证条例>第5条)这实际上已经将对于外国人商主体和商事能力的限制扩展于仅为商业使用人的外国人。与法国的规定相类似.比利时与荷兰的法律也确认;外国人在某国家取得商事能力或从事商行为,不仅须由专门机关或行业组织签发经商许可证,而且在商业登记中还受到资信审查、居住年限、财产能力、学历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多方面的限制。按照《意大利民法典》第l6条的规定,在互惠前提下,外国人在意太利享有与本国国民“等同的权利”。但在实际上,意大利不仅以民法典对于外国人在其国内从事任何商行为均附加以政府特许授权的限制,(《意太利民法典》第2084条)而且通过特别法对于在意大利境内申请商业登记的外国人规定以由政府机关进行的资信审查、专业技术资格审核,甚至商业设备和设施调查等方式加以必要的限制。
在另一些国家中,法律仍然保留了近代商法以来所形成的“商人无国籍”或商法国际化的传统原则。按照瑞士法律的规定,外国人在瑞士欲取得商主体资格.须履行商业登记手续,并与瑞士本国国民原则上具有平等的待遇。《西班牙商法典》也规定:外国人在西班牙设立商主体,取得商事能力,从事商行为以及从事商事诉讼活动,原则上均受到与其国民相同的法律约束.适用相同的法律规定。英美法国家商法传统对外国人的商事地位原则上也采取与本国国民相同待遇的立场,除了在某些特定的商事领域外,外国人通常适用与其国民相同的法律。近年来。上述国家的法律也产生了对外国人商事能力的取得加以程序限制的倾向。
值得提及的是,欧洲共同体法在对外国人的商事能力取得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商法“无差别待遇”的措施。根据这些措施,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负有分阶段废除国内法中限制外国人商法上资格,逐步过渡到外国人与本国商人“完全平等自由”的对等义务。尽管这一立法改革仅仅意味着欧洲共同体内“外国人”商法上地位的变化,而对其他国家的外国人并不适用,欧共体内各国的这一法律变化反映了现代商法的发展趋向,随着国际商业活动的普遍化,随着有关国际条约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商法上的无差别待遇原则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确认。
⑻ 分别列出物权法和民法典物权编规定了哪些物权类型并进行比较二者在物权类型规定上的区别思考立法理由。
民法典中物权编变动点如下
(一)征用制度
1. 最新变化:《民法典》第245条
(1)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
(2)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
(3)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2. 注意:《民法典》对征用制度,根据疫情有重要修改,需要考生引起足够的注意,对新的制度变化要了解、记忆。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1. 最新变化:《民法典》第274、275、276、278条
(1)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2)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中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
(3)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问题:
①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
②决定筹集维修资金、改建或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③决定其他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2. 注意: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常规核心考点,是哪些财产属于业主共有,民法典在这里有新的规定,考生要足够注意。此外,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问题属于记忆性质的考点,需要考生足够注意并进行记忆。
(三)土地经营权
1. 最新变化:《民法典》第333、334、335、342条
(1)“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是指权利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2)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3)流转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自流转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 注意: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近年的考试当中,考查次数较多,而且着重在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模式。近年《民法典》又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置”制度,要引起充分重视。
(四)抵押权
1. 最新变化:《民法典》第405、406条
(1)抵押财产的处分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2)抵押不破租赁规则
抵押权设立前,抵押财产已经出租并转移占有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3. 注意:抵押权是担保物权中最为重要的制度,每年均进行考查,考查的分值在2-4分左右。今年《民法典》还有相关的新变化,需要考生引起足够注意。
(五)抵押权与质权竞合时的先后顺序
1. 最新变化:《民法典》第415条
同一财产既设立抵押权又设立质权的,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登记、交付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
2.注意:担保物权的竞合与混合担保一直都是命题人偏爱的制度,特别《民法典》还有相关的新变化,考生要注意具体效力规则。
⑼ 民法典对取得流转土地经营证的土地是否可以再转租
这个是可以再转租的,但是不能破坏土地的性质,必须是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