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大师
㈠ 法学专业有什么领域哪些分支各个领域的大师是谁主要理论是什么
法学专业,连续N年就业率排名各专业倒数,失业人数并肩站能绕地球好几圈。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是一个叫做司法考试的东西,因其难度极高,通过率极低,被称为“天下第一考”。而没有此证又无法从事法律专业领域业务,故每年有大批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倒在该门槛外而失业或转行。
1、宪法:宪法学(大一上学期专业必修)、外国宪法(春季学期通选)
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大二下学期专业必修)、外国行政法(大三下限选)
3、民法:民法总论(大一上专业必修)、债权法(大一下专业必修)、物权法(大二上专业必修)、侵权法(大二上限选,侵权法实际上属于债权法的内容啦,但是法学院单开了一门课,所以债权法课上基本不讲侵权法内容)、亲属法与继承法(大二下限选)、民法案例研习(大三上限选)、信托法(大三上限选,信托不局限于民法领域,商法方面也有)、非盈利组织法(大三上限选,社科君表示不清楚是民法还是商法……)
4、刑法:刑法总论(大一下专业必修)、刑法分论(大二上专业必修)、犯罪学(大一下限选)、司法精神病学(大二上限选)、刑事执行法(大二上限选)、刑法案例研习(大二下限选)、国际刑法学(大三上限选)、刑事侦查学(大四上限选)
5、商法:商法总论(大三下专业必修)、保险法(大二上限选)、企业法/公司法(大二下限选,也有把这个课分在经济法里面的,经济法的保研也会考察)、会计法与审计法(大三上限选,个人感觉是商法领域的)、票据法(大三上限选)、海商法(大三下限选?旧的专业计划上没有,感觉应该是有这个课,在国际经济法里面也会涉及)
6、经济法:经济法总论(大三上专业必修)、企业法/公司法(大二下限选,挺重要的课)、财税法(大三上限选)、竞争法(大三上限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大三上限选,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独立于经济法的独特“法域”)、金融法/银行法(大三下限选)
7、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大三下专业必修)、国际投资法(大三上限选,隔年开)、国际技术转让法(大三下限选,隔年开)、国际金融法(大四上限选)
8、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大三上专业必修)、国际人权法(秋季通选课)
9、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大三上专业必修)
10、环境法:环境法(大三上限选,有学者认为环境法和劳保法类似,都是独立的,但也有学者认为环境法也属于经济法的一部分……反正它们都是社会法啦……)
11、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大二上专业必修)、刑事诉讼法(大二下专业必修)、民法案例研习(大三上限选,其中也会涉及民诉的内容,社科君没选过刑案,表示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关于刑诉的内容,但是这类案例研习课对于诉讼法的学习往往有益吧……)、外国诉讼法(大三下限选)
12、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大三下专业必修,按理说应该是民商法的内容,但是北大保研时是独立招生的,而民商法保研不考察)
13、法学理论:法理学(大二下专业必修)、法律经济学(大二下限选)、比较司法制度(大三上限选),还有立法学、法律社会学等课,但是社科君表示没有在选课的时候见到过……
14、法律史:中国法制史(大一下专业必修)、外国法制史(大一下限选)、西方法律思想史(大二上限选)
整理了这么多,其实社科君自己也发现里面有很多废话……其中可能有不少遗漏的课程和错误之处,还请大家指出~
最为核心的区分,社科君认为还是在民法、商法和经济法上面。关于民法、经济法的区分,在我国已经有了很久的讨论,毕竟经济法是我国独创的概念。在历史上甚至还曾经将合同法(债权法的一部分)从民法中划到经济法中,但是现在二者的区分基本上已经比较清晰了。用邓峰老师的话说,民法的思维很抽象,而且法律的背后有相当完备的理论基础;而经济法的思维是针对问题的,因为面向问题,所以需要考量的不仅包含法律方面的因素,还要看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是否合适。而关于商法和经济法,一般认为前者在较为微观的贸易领域发挥作用,毕竟它起源于商人之法,而后者则更为宏观,因为一般认为经济法是在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的产物。
㈡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分类中的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概念,哪个大师可以解释下,最好举个例子!
区分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的意义:
(1)可以确定合同的性质。如买卖合同一般都是有偿专的,如果变为无属偿的,将变成赠与合同。在有些有偿合同中,如果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情况(一方利用对方紧迫情势获得利益),受损人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但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好证明那不是自己的真是意思表示。如甲父病危急需钱,乙知道甲家里有幅名画,要甲低价卖他,甲一时找不到其他买家只好卖给乙,就显失公平,甲有权请求撤销或变更。
(2)义务内容不一样。如无偿保管合同中,保管人承担的注意义务较轻,当自己 的东西来保管就行,保管人因过失造成保管物毁损时,虽不能全部免责,也会酌情减轻责任的;而有偿合同中,保管人的注意义务较重,也会负全责。
(3) 主体的要求不同。订立较为重大有偿合同要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经其法定代表人同意。对于纯获利益的民事合同(无偿合同),对民事行为能力并无要求。
㈢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分类中的 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不懂哪位大师可以举个例子呢
你好!
你买卖东西是财产行为,你和老婆结婚是身份行为。
卖东西(处分行为发生使相对人取得权利的法律效果)
买东西(负担行为的效力则在于使行为人承担给付义务)。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㈣ 请问大师:民事合同纠纷,唯一住房,法院可以查封拍卖吗
如果属于被执行人的唯一住房,人民法院只有查封,不能进行拍卖处理。
㈤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资格是什么有哪些 求大师解答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就特定的民事争议要求人民法院内行使民事裁判权的人及相对容人。要求法院刑事裁判权的人即原告,被诉的相对人即被告。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般理论,当事人成为诉讼主体的要件主要有:(1)具有当事人能力和诉讼能力;(2)具有诉的利益。
㈥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分类中的 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不懂哪位大师可以举个例子呢
财产行为是复发生财产制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有物权行为,也有债权行为。比如说你有一本书,卖给甲,就是一个财产行为中的物权行为。比如甲借你1000元钱,就是一个财产行为中的债券行为。
身份行为之之发生身份变动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身份行为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身份关系的变动。比如结婚,就产生了婚姻身份关系,比如说出生,父母子女关系。财产关系可以代理,你可以授权别人帮你讨债之类,但人身关系不可以,你试想一下,你不能授权别人叫你的爸爸为爸爸吧,当然,结婚了就产生人身关系了。
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其处分的客体是权利。首先你必须有所有权,若你有一本书,是送人、卖了还是仍掉随你处分,这就是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是指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或若干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之义务的法律行为,即产生债务关系,一般说来,负担行为是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也叫债权行为。
㈦ 求法律大师看下这份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这种情况如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仅就主体资格来讲,签订合同是没有瑕疵的。
如果不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但是实施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的话,也属于有效的合同。其他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只有法定代理人对此进行追认,才为有效的合同。
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你这个情况应该是符合合同法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你们协商一致离职需要付你四年还没有工作年限的每年的4500元,
如果直接离职的话也没有3倍的规定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
所以说不会超多18000元
希望采纳谢谢
㈧ 请问大师们一审二审都败诉还可以上诉吗
一审二审都败诉,若对结果确有异议且有新证据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目前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二审判决结果出来就是生效裁判。
如果二审生效,有履行义务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二审法院一般不会超过审限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8)民法大师扩展阅读:
法院对诉控的审理方式
全面审理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二审处理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至191条的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应按先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第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重新判决,并在判决中阐明改判的根据和理由。
3、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由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4、发现一审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违反法律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2)违反回避制度的。
(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
(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