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法最字
⑴ 电子商务法带来的影响申论
《电商法》的影响: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淘宝小店铺的店主,还有代购和微商专。现在的代购有两种属,一正规合法经营的的海外代购店铺,因为缴税的原因他们的价格会偏贵;二是个人海外代购,无特殊情况是不用交税的,价格上会比第一种低出不少,并且第二种会出现大量的假货(部分消费者可能就遇到过)。
现在随着电商法的实施,只要是代购,就必须要有采购地和中国两个地方的经营执照,而且海关也将配合电商法,对以后进口的商品作出更加严格的检查。
《电商法》第十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但是,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进行登记的除外
⑵ “唯有一处”违反广告法吗
《广告法》并未扩大禁止广告中使用绝对化用语的范围,除已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外,其他有近似含义的广告用语是否违法,应由执法机关结合广告个案的语义、语境和事实依据,进行综合判定。像“首个”、“独家”、“唯一”等用语,如有事实依据且能完整清楚表示,不致引人误解的,则允许使用。
对此,江西省抚州市工商局法制科黄璞琳表示支持。他认为,并非所有带“最”、“一”、“极”或“级”字的用语都属于新《广告法》禁用语,且1994年《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三)项就已明确禁止广告中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新《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不过是保留原规定而已。在他看来,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法律条款在9月1日前后收获如此不同关注度的原因,在于“1994年《广告法》处罚力度太小,商家们将对绝对化用语的广告禁令完全不放在眼里,而新《广告法》的处罚条款总算让商家有点‘痛感’了”。
黄璞琳还指出,一些网帖中将广告中“首个”、“第一”、“国家级”等用词表述为“极限词”的做法并不规范。“虽然《广告法》中未明确概括这些用语为‘绝对化用语’,但是,国家工商局《关于‘顶级’两字在广告语中是否属于‘最高级’等用语问题的答复》(工商广字〔1996〕380号)已将‘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明确概括为‘绝对化用语’。”黄璞琳说。
如何使用绝对化用语
既然并非所有带“一”、“独”、“极”的词语都属于新《广告法》禁用的绝对化用语,那么,在广告行业法律实践中,究竟怎样才能合法地使用这些词语呢?对于这个问题,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乐认为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对于无法证实或者证伪的形容词要绝对禁止使用,例如“国家级”、“最高级”、“最优秀”、“独一无二”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王清主编的《广告法解读》一书中也指明:“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商品或服务的任何表述都不可能是绝对化的。使用绝对化用语不但容易误导消费者,而且可能不正当地贬低同类商品或服务,因此应当禁止。”
第二,对于没有限定范围或者限定范围无法通过客观证据证明的描述,属于相对禁止使用,例如“顶级”、“最高”、“最大”、“最先”、“全球首发”等。
第三,在限定范围可以被客观证明的情况下,此类词语可以在证据充足的条件下进行使用。
⑶ 为什么国家新规文学作品里不能出现“最”字
没这事儿。只是在吐槽广告法里的新规,对于“最”字的强化管理罢了。……以前只是抓传统广告,近年开始抓电商,所以,你是看到哪里的截图后才问的吧?
【引用】
《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广告执法实践中,将“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称为“绝对化用语”。关于“绝对化用语”的认定,国家工商局曾做过解释。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广告管理办法》
第二章 广告内容
第八条 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含有下列内容:
(八)使用绝对化语言,欺骗、误导公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篡改成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