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38
A. 中国海商法协会的理事成员
中国海商法协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主 席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总裁
副 主 席
刘国元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总法律顾问
姚 平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董松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副会长
王乐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纪委书记
张国发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副总裁
王彦君 最高人民法院 民四庭副庭长
朱伽林 交通运输部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於世成 上海海事大学 校长
司玉琢 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海 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 主任
顾 问
朱曾杰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顾问
高隼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顾问
杨良宜 Philip Yang § Co.,Ltd 海商法专家
尹东年 上海海事大学 教授
高宗泽 金杜律师事务所 律师
刘书剑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前副主任
秘 书 长
李 虎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副秘书长
副 秘 书 长
李 莉 中远集团总公司 法律事务室经理
杨运涛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部总经理
安 瑞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副处长
邹志洪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部/合规部总经理
沈满堂 中海集团总公司 总法律顾问
王淑梅 最高人民法院 民四庭审判长
张雅萍 交通运输部 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宋迪煌 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常 务 理 事
魏家福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刘国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李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律事务室经理
张永坚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孙家康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伟龙中国远洋物流公司总经理
王玉贵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经理
姚平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孟于群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
吴津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李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李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蔡鸿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安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处长
王乐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李玉泉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海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
邹志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合规部总经理
冯建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舶货运保险部副总经理
白飞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诉讼追偿处处长
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裁
沈满堂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茅士家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轮公司总经理
邱国宣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总经理
黄小文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吴昌正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运输部总经理
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刘寿杰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朱伽林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智广路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
宋家慧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
李科浚中国船级社理事长兼总裁
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
魏东交通运输部评价中心副主任
杨国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巡视员
马森述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副司长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前校长
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系主任
傅廷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昌早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水险部总经理
康国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
宋迪煌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高移风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
中国海商法协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主席
赵沪湘中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 主 席
姚 平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李玉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孙家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魏 东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校党委书记
李 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顾问
朱曾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顾问
高隼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顾问
杨良宜Philip Yang§ Co.,Ltd海商法专家
尹东年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高宗泽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书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副主任
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于群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刘国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商务总监
王海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
秘 书 长
陈 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副 秘 书 长
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
安 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处长
李祝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叶红军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李 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律事务室经理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宋迪煌广东敬海(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常 务 理 事
赵沪湘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 平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 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兼法律部总经理
吴津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李 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 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蔡鸿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
陈 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安 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处长
高小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海损理算处处长
李玉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祝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邹志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
默燕兵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诉讼处处长
冯建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副总经理
白飞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叶红军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法律顾问
翁 羿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
赵宏舟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韩 骏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发展油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经理
邱国宣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家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李 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律事务室经理
陈 翔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许遵武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际庆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总经理
胡京武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总经理
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胡 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 审判长
魏 东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 处长
解曼莹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副司长
杨 赞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司长
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
王振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
孙立成中国船级社总裁
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单红军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初北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院长
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副院长
叶昌早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康国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
高移风环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刘世宏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行政总裁
杨国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马森述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副司长
傅廷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吴焕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 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永坚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宋迪煌广东敬海(北京)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 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理事
1赵沪湘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2姚 平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3李 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4杨运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总法律顾问兼法律部总经理
5吴津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部副总经理
6陶素云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7江 舰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8李 京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部副总经理
9虞建民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10高 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秘书
11邢乃群中国租船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2冯帼英中外运航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3李 勇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经监部法律处处长
14查选中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15刘建东深圳长航滚装物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6陈 玮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部总经理
17孟 然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法律部副总经理
18周建荣江苏中外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9陈海平中国外运广东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20翟 娟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21董松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副会长
22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23李 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24陈 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25蔡鸿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
26陈 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
27安 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副处长
28高小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海损理算处处长
29杨建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海损理算处副处长
30李玉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31李祝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32邹志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
33默燕兵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诉讼处处长
34冯建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总经理
35白飞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
36谷 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事业部总经理
37安国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总经理
38韩艳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货部保赔担保处处长
39唐光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事业部副总经理
40郑璐璐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制度条款处处长
41邵长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理赔事业部高级核赔师
42赵 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
船货部总经理
43苏立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分公司副总经理
44郑以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省公司船舶货运保险部总经理
45詹功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法律部总经理
46周 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专家
47李永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
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助理
48马熹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
法律部总经理助理
49鲍为民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合规部合规管理处、关联交易管理处高级经理
50张国发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副总经理
51叶红军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总法律顾问
52翁 羿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运营管理部总经理
53赵宏舟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54韩 骏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发展油运公司
董事总经理/总经理
55邱国宣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总经理
56胡曙光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法务与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57王松文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
58孟庆宽中海客轮有限公司 总经理
59陈 彬中海(海南)海盛船务股份有限公司
60寿 健中海船务代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61孙家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62李 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法律事务室经理
63金 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商务室高级主管
64徐 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法律顾问
65梁 宏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事务代表
66陈 翔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67彭 超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高级业务代表
68许遵武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69江 瑛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航运商务部总经理
70于智民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71陈新川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72潘东光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3赖奕光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 总法律顾问
74王增华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5李一平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6宋春风中远(香港)保险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77张际庆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总经理
78刘 益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79郭 锋中国远洋物流公司 商务部总经理
80胡京武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总经理
81郭春风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副教授律师海事仲裁员
82王彦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
83王淑梅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84胡 方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长
85郭忠红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员
86余晓汉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员
87傅晓强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助理审判员
88黄西武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助理审判员
89关正义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
90马书方天津海事法院院长
91霍力民青岛海事法院院长
92谢 晨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长
93李群星武汉海事法院副院长
94郑菊红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95钟健平广州海事法院院长
96张希舟厦门海事法院副院长
97简万成海口海事法院副院长
98曾 艳北海海事法院院长
99魏 东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100张雅萍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条法处处长
101解曼莹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副司长
102罗德麟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法规协定处处长
103翁笑冰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法规协定处副处长
104杨 赞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司长
105任为民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副司长
106王宏伟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 国际组织处处长
107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
108翟久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副司长
109马 军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法规处处长
110鄂海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船舶处处长
111王振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局长
112冯建中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经济发展管理处 副处长
113孙立成中国船级社 总裁
114徐庆岳中国船级社 法律顾问
115朱伽林交通出版社 社长
116黄克清交通运输部 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
117胡正良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
118蔡存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119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120蒋正雄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
121单红军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122初北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院长
123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法学院副院长
124李志文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副院长
125郭 萍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博导 系副主任
126张永坚大连海事大学 教授、博导
127谢春林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28王春阁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部总经理
129叶昌早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130林大鹏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
综合管理处处长
131陈建锋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
船舶险理赔处高级经理
132刘 榆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
货运险处高级经理
133徐 峰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水险业务管理部经理
134高雅琴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副总经理
135马富学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航运保险事业部船舶险中心总经理
136康国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
137张洪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非车险业务管理部临汾管理处 经理
138毛卓戟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海上保险处 高级经理
139王承军中银保险有限公司 理赔部总经理
140刘世宏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行政总裁
141张旭波仁祥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董事长
142纪文光山东省海丰船舶经纪有限公司 总裁
143周宏勤江苏华西村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144张 芳广州润溢海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
145高移风环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46朱宇波夏礼文律师行 中国事务部经理
147祝默泉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48李兆良广东华瀚律师事务所 主任
149杨运福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主任
150张智勇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51李连君齐伯礼律师行礼德律师行联营行合伙人
152肖东升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153郭 瑜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54傅廷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155吴焕宁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156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
157邢海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158张湘兰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导
159王淑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160何丽新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161邓瑞平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162陈 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163李小年上海社会和学院法学所海商法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
164杨国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165谢 伟商务部条约法律司WTO法律处副处长
166马森述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 副司长
167谢生新天泽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168崔寄语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董事 总裁助理
169余根荣上海四维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70冯建成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 副主任
171蒋五四北京市昌明律师事务所 主任
172黄顺刚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原上海市华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73宋迪煌广东敬海(北京)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74李 海广东海利律师事务所主任
175陈豪杰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176卢 敏上海市汇盛律师事务所 首席合伙人
177王 敬广东敬海律师事务所 管理合伙人
178朱 清辽宁海大律师事务所 主任/教授
179孙芳龙文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80汪 杰福建海杰律师事务所 主任
181杨文贵北京海通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182徐 捷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183金玉来上海市凯荣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184陈柚牧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律师
185童登勇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 律师
B. 论述我国物权的变动模式
(一)所有权的变动
我国《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它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
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按
照我国民法学界的通说,此处的合同系仅指债权合同,包括买卖、互易和赠与合
同等。《合同法》第133条,几乎是照搬了民法通则的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
标的物交付之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我国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是交付移
转所有权,但是有两个例外可以排除这一规则,一是法律另有规定,二是当事人
另有约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这里的“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是就不动产物权变
动而言,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0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
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
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同级人民政
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此外,我
国所有权变动还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所有权可以依当事人的约定而移转。
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关于所有权的变动可以按照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采取不同
的变动规则:不动产所有权变动采取严格的形式主义,即“债权合同+登记”方
可移转所有权,动产则主要采“债权合同+交付”移转所有权,但当事人可以通
过约定而排除其适用。
(二)他物权的变动
《土地管理法》第12条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
变更登记手续。”《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2条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第38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
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
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
日起生效。”第43条规定:“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
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民
用航空法》和《海商法》也有类似规定。
上述规则表明,我国现行立法在用益物权上既有形式主义的变动模式(合同
+登记),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特定财产的抵押,又存在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
式,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流转和动产的抵押。
通过对我国现行实然法律的考察,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法律中既有形式主义
的的法律规范同时又存在意思主义的法律规范,这样我国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有
的物权变动的二元化立法模式。通过本文第一部分对当前世界各国存在的物权变
动立法模式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样一种二元化立法模式是我国独有的,究竟是什
么样的理论基础对这样的一种二元化立法模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笔者未见深入
细致的分析。正如有学者指出,“这样一种对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平行继受并没
有建立在进行充分合理性论证的基础之上,很有可能是学派折中的产物甚至是一
种无意识的照抄与模仿的结果。”
[52]
虽然这种二元化立法能够部分弥补形式主义过
于僵化、效率低下的弊端,但是其直接导致了物权公示方式的不一致,以至于严
重危害交易安全。试举一例进行说明,一般动产所有权的公示方式是占有,而一
般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式是登记(只有登记才可以对抗第三人),在动产抵押担保
中,抵押权利人并不实际占有动产,第三人无从知悉担保物权的设定,所以易导
致当事人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动产担保权人与善意第三人间的利益冲突。因为
标的物仍然保留在设定人手中,若其将之让与善意第三人,则第三人依据公信原
则善意取得所有权,动产担保权难免遭受不测之害;若允许抵押权人行使追及权,
则第三人权益又无法保障,这样,法律因此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这正是二元化
立法模式致命的弊端。
C. 船长的法律地位
一.引言
一些相关国际公约和主要海运国家的海商立法或专门法律法规都对船长特别是远洋船长的法律地位予以界定,以便从法律的高度促进和保障船长在航海活动中更好地履行其职能。这是由船长极富特色的身份决定的。同样,以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CMC:China Maritime Code,以下简称《海商法》)在相关章节中集中地规定了船长的职能、权限以明确其法律地位。不仅由此,纵观《海商法》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船长的法律地位问题。
船长的法律地位通过其在不同的海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船长兼有指挥、管理、准司法、公证、代理等多种职能。船长在航海实践中的职能决定了船长处于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而且处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中。这就决定了船长具有多重的法律地位。总之,船长多重的法律地位,渗透到《海商法》诸多法律制度之中,这正是船长颇具特色的法律地位的魅力之所在。
二、《海商法》在明确界定船长法律地位的同时,也昭示了船长作为海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必然性。
主体的存在使世界变得有意义,因此,主体是第一位的,客体是第二位的。1在讨论《海商法》下船长的法律地位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船长是不是《海商法》中海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毫无疑问,《海商法》明确地将船长视为诸多海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船长作为船舶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与海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所为的法律行为,表明了船长处于海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我国海商法学者也认为:公民是指与海上运输和船舶管理有关的人,特别是船长、船员、引航员或国家航运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2 《海商法》第32条规定:“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电机员、报务员必须由持有相应适任证书的人担任。”这表明,从行政法律关系角度看,《海商法》明确了船长是海事关系的主体。同时,也有人按照经营的业务划分海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将船长视为海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之所以有人认为《海商法》中虽然明确了船长的法律地位,但却忽视了或淡化了船长在《海商法》中海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色彩,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受外国有关法律的影响。有的海运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否认了船长是海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而认为船长应是船舶所有人的辅助人员。在英美有关海事立法中,认为船长与作为海事法律关系主体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其次,是囿于《海商法》对其调整对象的界定。《海商法》第1条规定:“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由此看来,我国《海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海上运输关系,主要是指有关海上运输合同关系、海上侵权关系以及海上特殊风险产生的社会关系。而船舶关系,也就是与船舶有关的特定社会关系,主要包括船舶的法律地位、船舶物权、船舶安全、船舶管理诸多关系。可见,《海商法》在规定其调整对象时并没有直接地大量地提到与船长有关的特定社会关系。其实,这丝毫不能动摇船长作为海事法律关系地主体。首先,《海商法》调整“船舶关系”的内涵及于船员管理上,主要是指船长、船员证书的管理与船舶安全的管理。其次,船长独具特色的法律地位,才使船长的权利义务表现在诸多海事法律关系之中,包括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目前有一种观点或立法倾向,认为应该将与船员制度、船员管理等方面有关的海事法律法规纳入到海上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之中。至于这种观点是否科学,从我国目前的海商法体系及航运实践上看,是值得商榷的。
三 从公私法的角度,看《海商法》下船长的法律地位
从公法的角度看《海商法》下船长的法律地位问题,主要是指基于社会公共利益而对船舶进行管理而产生的职能,进而明确船长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船长处于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法律地位、行使准司法权的法律地位、公证人的法律地位。《海商法》赋予船长以一定的准司法权。《海商法》第36条对船长的这种准司法权予以明确地规定,进而使船长处于极富特色的行使准司法权的地位。这完全是由航海活动的特殊性及船舶作为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所决定的。行使司法权职能本是主权国家的司法机关所行使的职能,但由于船长在航海活动中的特殊地位,法律便赋予船长能代表国家机关行使一定的司法权。与船长具有行使准司法权的法律地位一样,船长在特定情形之下,也处于公证人的法律地位。这也是法律赋予船长在特定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有特色的法律地位。公证职能本是国家公证机关所行使的职能,《海商法》赋予船长一定的公证职能,使其处于公证人的法律地位。
从私法的角度看《海商法》下船长的法律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在航海活动中,船长为了维护船舶所有人、船上人员以及船载货物的安全或利益,作为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聘任或雇佣的船长在一定情形下所行使的处分权和代理权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船长处于处分权人的法律地位和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海商法》规定了船长在船舶沉没不可避免情况下可以弃船等对船舶财产的处分权的职能。《海商法》第38条继续规定:“但是,除紧急情况下,应当报经船舶所有人同意。”这是对船长行使处分权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在航海实践中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值得商榷的。原因之一,什么是“紧急情况”,船长的判断标准和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经营人的判断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之二,在实践中,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船长来说,当然是在紧急情况下才做出弃船的决定的。一般是不会轻易弃船的。原因之三,即便是船舶所有人最后有权做出是否弃船,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弃船决定也是建立在船长对当时紧急情况的判断的基础之上。因为一般情况下,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是不随船的。可见,《海商法》赋予船长一定的对船舶财产的处分权是由航海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对航海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也同时说明船长的素质高低是多么的重要。
不仅如此,《海商法》在其他章节中也对在一定情形下的船长的处分权进行了规定。船长处于处分权人的法律地位,显示了《海商法》下船长这个角色的法律地位是多重的,是有特色的。
《海商法》第72条第2款规定了提单由载货船舶的船长签发的,视为代表承运人签发。第175条第2款规定了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根据海商法理论上的通说,或者大部分的海商法教科书,一般将以上视为船长的代理职能,船长处于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在现代海商法中,可以查到的船长代理权,一般仅限于签发提单和签定救助合同。3 将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或货物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的权利视为代理权的观点很普遍。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船长代表船舶所有人或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的权利,是法律赋予遇险船舶的船长的法定签约代表权。4根据此项法定权利,船长在行使此项权利时,无需经过有关所有人的委托授权。究竟哪一种观点更能准确地说明船长在此情形之下的法律地位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代理权和代表权是不同的。在民法上,相对于法人主体而言,法人的代表及其成员对外并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因此代表的行为不适用代理制度调整。法定代表人形式上与代理颇相类似,实则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资格不同、行为性质不同以及行为的法律限制不同等方面。5
我认为,船长在此情形之下是处于代表人还是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主要是取决于大陆法上和普通法上代理理论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海商法》一般被认为是民法的特别法,故大多数人是按照民法理论来分析船长在此情形之下的法律地位;而我国的民法理论一般认为属于大陆法系。而问题的关键是大陆法上对代理的界定和英美法上对代理的界定是有很大的差距。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在思维特点、司法传统、理念、概念与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海商法》中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或船载货物的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的权利是参照《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alvage,1989)有关条款而制订的。这样自然会产生由于两大法系上代理理论的不同与我国传统民法理论上关于代理理论以及作为国际公约对代理制度的立法思维的冲突。
无独有偶。与船长具有签订救助合同的权利一样,《海商法》也赋予船长签发提单的法定权利。一般地认为这也是船长的代理权。6 但我们仔细研究《海商法》第72条第2款的规定,发现与我国民法理论中代理的特征是不相吻合的。因为《海商法》第72条第2款规定:“提单由载货船舶的船长签发的,视为代表承运人签发。”换句话,即使承运人没有委托船长签发提单而船长擅自签发了提单,法律认为船长代签提单的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和承运人亲自签发提单产生的法律效果一样。显然这与我国民法上代理理论是有差别的。
以上关于船长处于代理人的法律地位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同观点,但在航海实践中,一般不会影响到船长的职能。其根本原因是船长具有多重颇具特色的身份,能够有效地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使当事方的利益达到一个平衡点。
四 我国《海商法》对船员范围界定上,进一步分析《海商法》下船长的法律地位。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关于船员范围的海商立法或相关立法,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合并式的规定方式,将船长、船员合并界定为船员;另一类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分开规定方式,将船长、船员分章规定,而且视船长不同于船员。我国《海商法》关于船员范围的界定属于前者。究竟我国《海商法》应以哪种方式对船员范围的规定更为科学,更符合法理和航运实践?目前,很少有人在理论上对此问题深入研究。对此,笔者有一些粗浅的看法。我认为,无论从海商法理论上,还是从航运实际上,我国《海商法》似乎更应该将船长和船员分开规定,而且从法律明确船长不属于船员。
1、如前所述,《海商法》明确了船长处于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处于各种法律关系中,具有其他船员所不具有的职责,而且是颇有特色的职责。诸如船长的管理和指挥船舶的职能、公证职能、应变职能以及代理职能等。可以说,正是由于如此富有特色的职能集于船长一身,才使法律对船长这个独特身份进行单独界定成为必要。在航海实践中,无不渗透着作为人的因素的船员作用,而船长的作用更体现了人的因素。船长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影响着对国家主权和人身财产的保护程度;影响着航运安全生产和航海活动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影响着防止海损事故发生的力度;同时也影响着诸如运输成本高低等重大问题。这些都与船长这个身份息息相关,船长的作用与其他船员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故《海商法》不宜将船长视为船员,而应从法律高度上明确船长的特殊性。至于船长具有准司法职能和公证职能,更能说明船长这种独特的身份和地位。法律只是赋予特定国家机关享有司法权和公证权的职能,由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来执行司法权或公证权。《海商法》考虑到航海活动的特殊性以及作为船员活动载体的船舶的特殊性,也赋予了船长的这种职能,不能不说是很有特色的规定。船长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执行使准司法权和公证权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这样《海商法》对船长进行不同于一般船员的精心界定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在航运实践中,为了使船长行使此项权利与法律理论相衔接,相一致,《海商法》对船长进行不同于船员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由此看来,《海商法》有必要对船长进行不属于船员的界定,是由法理和船长在航海实践中的特殊职能决定的。
2、船员立法由福利型向资格型转变的世界海事立法趋势,对船长的资格、法律地位的审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在航海上的应用,船舶逐渐智能化、集装化、自动化和大型化,这种变化要求船长必须具有集技术、管理、经营、法律于一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船长的职能。为了提高船长的业务素质以便使船长具有上述综合素质,《海商法》应该明确界定船长与其他普通船员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同。
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国家。但明清以后闭关锁国,特别是清朝后期国力孱弱,航海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日趋下降,更为可悲的是明清实行的“禁海”政策,余毒流传至今。今天一部分人特别是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谈起航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的情形与我国作为世界航运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这样有必要提高船长的社会地位,从法律上保障和提高船长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地位,鼓励人们认知认同航海,尊重航海从业人员,教育人们海运业对于我国经济贸易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
我们知道,英国一个具有尊敬航海从业人员传统的国家,虽然这与英国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特征有关,但也无不与英国有发达的法律来明确界定船长的法律地位有关。被称为“船员宪章”的《1970年商船航运法》(Merchant Shipping Act,1970)便是一例。今天中国已是世界航运大国,有必要从法律高度进一步明确船长的法律地位、提高船长的社会地位。
4、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当然会涉及到海运业。为了搞活航运市场和与国际接轨,我国国有航运企业在船员劳动和任用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由船员聘任制向船员劳动合同制(雇佣制)转变。这也是目前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基本运作方式。随着上述转变,船长在航运实践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实务中,一般都是船长代表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与船员或船员劳务公司签订船员劳务合同(Crewing Agreement)。这种合同极其重要。它是保障船员合法权益,规定船员权利义务,而且是关于解决争议和赔偿依据的法律文件。此时船长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为了使法律与实务的一致,《海商法》有必要在界定船员范围时,对船长进行不同于普通船员的规定。
五 我国《海商法》下对船长法律地位的界定,显示了船员制度成为《海商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必要性——代作结束语。
在航海实践中,船员包括船长和作为其生产活动载体的船舶,是不可或缺的两大生产要素。在航海生产活动中,无不反射出船长、船员作为人的因素对于航海活动的重要作用;在《海商法》中诸多独特的法律制度中,无不展示船长、船员这一特殊主体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中国已成为WTO成员国,而作为一项世界范围服务业的海运业来说,更需要有一部完美的海商立法或相关立法与之相适应。一些发达航运国家的相关立法在这方面对我们是有启迪的。虽然目前我国的《海商法》规范与国际海运公约或航运惯例已接轨,《海商法》内容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尤其是作为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海商法》,有待随着航运市场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正是本着以上认识,在分析我国现行《海商法》下对船长法律地位的界定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航海经历,粗浅地谈了一点看法。其目的是使作为船员制度基本内容的船长法律地位问题在《海商法》下得到一个更加科学界定,更好地指导航运实践。
D. 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有哪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5月12日颁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4月28日颁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年12月8日颁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1996年5月15日颁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8月20日颁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颁布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6月30日颁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9年颁布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12月27日颁布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12月27日颁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颁布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7月2日颁布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
15. 经纪人管理办法:1995年10月26日颁布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颁布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颁布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10月27日颁布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颁布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1996年7月5日颁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年12月29日颁布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26日颁布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11月7日颁布
24.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2003年12月8日颁布
25.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2003年12月5日颁布
26.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试行)》的通知:2003年1月3日颁布
2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
28.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2年04月18日颁布
29. 贷款通则:1996年06月28日颁布
30.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2003年3月24日颁布
31.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进出口收付汇逾期未核销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3年3月13日颁布
32. 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2003年4月9日颁布
33.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
34.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2003年4月4日颁布
35. 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监督管理职责的决定:2003年4月26日颁布
3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规定:2003年4月9日颁布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12月2日颁布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颁布
39. 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1988年5月18日颁布
40. 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2003年5月26日颁布
41.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6月26日颁布
42.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2002年3月1日颁布
43.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3年颁布
44.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2003年6月24日颁布
45. 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1992年5月15日颁布
46.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47. 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2003年6月18日颁布
48.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3年颁布
49.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办法(试行):2003年9月29日颁布
50. 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29日颁布
51. 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28日颁布
52.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2003年9月9日颁布
53.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2003年9月22日颁布
54. 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2003年09月03日颁布
55. 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9月18日颁布
56.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2003年10月3日颁布
57.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10月16日颁布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10月28日颁布
59. 外币代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5月28日颁布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12月27日颁布
61. 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2003年12月7日颁布
62. 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出口采购中心管理办法:2003年9月29日颁布
63. 《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暂行办法》补充规定:2003年12月7日颁布
64. 《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2003年12月7日颁布
65.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12月31日颁布
66.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2003年12月9日颁布
67. 《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2003年12月9日颁布
68.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2月4日颁布
69. 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2004年1月15日颁布
70.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分项目)管理办法:2003年12月25日颁布
71. 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2004年11月16日颁布
72. 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2004年2月12日颁布
73.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4月1日颁布
74. 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办法:2004年2月14日颁布
75.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3月1日颁布
76. 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3月8日颁布
77. 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2004年颁布
78. 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2004年8月17日颁布
79.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2004年3月25日颁布
80.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2004年4月2日颁布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2004年6月19日颁布
82.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04年6月14日颁布
83. 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2004年6月23日颁布
84.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6月11日颁布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6月25日颁布
86.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2004年6月17日颁布
87.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04年6月4日颁布
88. 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8月9日颁布
89.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004年7月27日颁布
90. 汽车贷款管理办法:2004年8月16日颁布
91. 商务部国内贸易标准化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