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年度报告
A.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1
公证制度是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公证机构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依法治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部门不断推动公证体制改革。省“两办”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办发〔20xx〕35号)后,省司法厅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20xx年10月9日召开全省公证体制改革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确定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方向、任务和责任,按下湖南公证改革的“快进键”。为征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和目前从事司法行政公证工作的人员对公证改革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助推我省全面完成公证体制改革工作,20xx年7月10日至25日,湖南省司法厅在网上发布了关于公证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有8道题目。问题涉及调查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公证处年度工作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等问题。结果显示,共有65人参与了该问卷调查,女性占38%,男性占62%;有56%的人表示公证收入有潜力可挖,有18%的人表示公证收入有较大增长空间;47%的人表示愿意继续从事公证工作;在愿意留岗的人员中,75%的人认为转换体制,激活动力,可以提升收入水平;转岗人员里有70%的人是因为留在体制内稳定,10%的人是因为所在单位大部分同事转岗。
二、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的反映,有如下几点建议:
1、妥善解决改制后公证处的缺员问题。设置过渡期,选择回机关的公证员可以继续在公证处服务两到三年时间,确保业务接续,培养指导新任公证员。实施公证机构托管,做得好的公证处可以托管改革后出现困难的公证处。工作力量强的公证机构可以经批准,跨区域设立办证点、分支机构或合作办公证处。加强人员交流互助,公证处主任、副主任可以选派到改革的公证处挂职,指导参与工作,新改制的公证处可以派公证员到发达地方的公证处学习、接受培养。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整合国有资产资源。公证处由行政体制转为事业体制时,对国有资产进行清点,正在使用的资产继续划归该公证处使用,公证处不需要的可以退回司法行政机关。按政策提取的'发展、福利、住房、医疗、养老、失业等基金一律划归公证处,对政策规定属于个人的,应划归公证人员个人所有。
3、改制后的公证处,实行全员聘任制。主任、副主任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从在职公证员中择优聘任。公证处的其他人员经公证处领导集体研究后,由主任聘任。
4、人事、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公证工作改革。财政和税务部门对改制及新建的公证处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以保证改制及新建的公证处能够正常运转。改为事业体制的公证处,实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其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根据公证处的收支状况、国家有关财政政策和各地的财力确定。具体办法由各级财政部门与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改为事业单位的公证处,其原定的行政编制一律收回司法行政机关。属司法行政编制的公证员,改制后不愿留在公证处工作的,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按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有关政策安排工作,符合离退休条件的可申请离退休,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离退休手续。
5、公证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并享受相应待遇。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2
公证是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司法证明制度,具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功能,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权益,保障民商事活动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事、经济活动依法有效进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和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公证工作。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公证暂行条例》,为我国公证制度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0xx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公证制度的目标,明确了公证改革的方向。20xx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公证法》,其中明确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法》的颁布为公证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随着公证带来的不断发展,公证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也由单一行政体制,发展到行政体制、事业体制和合作制多种形式共存,并建立了公证行业组织: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公证协会。
行政体制下的公证处公证员本身是公务员,公证处的组织、人事、经济完全由司法行政机关控制,公证机构的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公证员的个人收入也与一般公务员没有差别。
事业体制公证处,包括财政全额拨款公证处、财政差额拨款公证及自收自支公证处等三种类型。在这种体制下公证员不再拥有公务员身份,公证处在组织、人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公证员收入除全额拨款类型之外也不再与公务员相同,而是与公证处业务收入密切相关。
目前,我们青海省的公证机关全部都是属于行政体制或全额拨款事业体制。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两点: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公证机关按照法律规定是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的,我们省属于经济落后省份,各地公证机关隶属于当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公证收费缓解办公经费紧张的问题。二是法律对公证处的体制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公证处的管理体制各有不同。基于同样的原因,目前,我市的公证处现在全部采取的是行政管理体制,公证处完全成为了各级司法局的一个内设部门,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司法局的自留地,难以有效调动公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为我市公证处隶属于各级司法局,司法局从公证机构的收入中获得大量经济利益,直接导致司法局对公证处在进行监管的时候存在缺位乏力的现象,对公证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案件进行查处时不能严格秉公办理,影响公正执法,导致公证不公,政府失信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
目前,我们国内的许多省市已经在着手进行公证机关的体制改革。基于上述的原因,我认为我市的公证处也应该立即着手进行调研,将公证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完全分开,成立人、财、物独立的一级法人,司法行政机关就只承担对公证机关的监督管理,从而改变以前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情况,充分调动公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更好的促进公证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中的应有的作用。
公证处改革调研报告3篇3
6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李云涛深入太原市城南公证处进行工作调研。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太原市司法局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李云涛副厅长一行实地参观了公证处党建活动室、办证大厅、公证遗嘱中心和家事服务中心,查阅了公证案卷资料,详细了解了公证主要业务领域及办证流程,并与工作人员亲切座谈。
太原市城南公证处主任陈秀峰介绍了该处的历史沿革、党的建设、机构建设及队伍发展、公证业务拓展及便民化服务情况,并重点汇报了该处整体转制为合作制公证处试点工作筹备情况。太原市司法局张彤局长就太原市公证工作总体情况和城北、城南两家公证机构整体转制工作推进情况做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就《民法典》颁布对公证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李云涛副厅长对太原市公证行业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服务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太原市下一步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提出要求。他指出,司法行政部门和公证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唯有改革才是出路”的思想观念,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坚定不移地把公证机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引向纵深,争取让公证事业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赢得主动。他强调,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触及面大,社会关注度高,更加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公证管理部门要有思路、有办法,针对改制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诉求,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蹄疾步稳”。他要求,太原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制定“作战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转制工作圆满完成,向厅党委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
;B. 2008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内容,能帮我查到吗谢谢您啦,好心人.得到答案我就得到了世界上最善良的女孩
一、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
ISBN 978-7-80217-767-3
Ⅰ.中… Ⅱ.最… Ⅲ.最高法院-文件-汇编-中国-2008 Ⅳ.D926.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210350号
责任编辑 钱小红 贾毅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话 (010)67550520(责任编辑) 67550516(出版部) 6755055 1 67550558(发行部)
网址 http://courtpress.chinacourt.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印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经销 新华书店
开本 787×1092毫米 1/16
字数 879千字
印张 36
版次 2009年1月第1版 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定价 96.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条形码9787802177673
二、编辑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开介绍我国审判工作和司法制度的重要官方文献,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办,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司法解释、司法文件、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及其他有关司法信息资料的法定刊物。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选登、司法解释、司法文件、裁判文书、案例、任免事项和文献等。其中,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法定权限对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适用有关法律规定所作的解释和说明,具有法律的效力,可以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司法文件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下发各级人民法院的有关审判工作、法官队伍建设、司法行政工作的各类行政性公文;裁判文书和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选编的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审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各类案件的裁判范例,对于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任免事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任免决定;文献选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关于审判工作、法官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内容的部分工作报告和讲话。作为公开向全社会介绍人民法院各类司法信息的文献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权威性、专业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一直享有盛誉。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鉴版)是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月刊)为基础编辑出版的系列司法文献性丛书。编辑和出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鉴版),为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查阅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信息资料,全面了解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以及法官队伍建设、司法改革工作的状况,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鉴版)按年度汇编,每年1卷,面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卷)基本保留了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月刊)的内容,并以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文献、任免事项、裁判文书和案例等各项资料的类别为栏目,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全年公布的资料和文献内容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便于读者能够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年度、资料的文档类别和法律类别进行查阅。在重新整理文献和案例的过程中,对个别文字错误做了必要的补正。
编者
二○○八年十二月
三、目录
法律选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7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7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的决定(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79)
法规选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80)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96)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97)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105)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118)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128)
司法解释
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133)
刑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137)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38)
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1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台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1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1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1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156)
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1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161)
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162)
文献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167)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8年3月1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肖扬)(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五号)(182)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简历(182)
任免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苏勇、李晓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18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免职名单(1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马三刚等20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18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沈德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1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6)
司法文件
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若干意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187)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194)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民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卫生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1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2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期间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通知(206)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处理涉及汶川地震相关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一)》的通知(2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通知(2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2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的通知(213)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的通知(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本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执行局的通知(226)
刑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27)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印发《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的通知(229)
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中国证监会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2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的通知(2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236)
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5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通知(260)
司法统计
2007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263)
裁判文书选登
河北胜达永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银行承兑汇票协议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35号(271)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与山东省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山东省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医药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二终字第153号(276)
中国恒基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与广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青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06)民四终字第28号(280)
泛华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5)民一终字第85号(285)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36号(291)
山西嘉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62号(302)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借款抵押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25号(315)
陆丰市陆丰典当行与陈卫平、陈淑铭、陆丰市康乐奶品有限公司清算小组、第三人张其心土地抵债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二提字第10号(323)
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崂山国土资源分局与青岛乾坤木业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84号(332)
意大利费列罗公司与蒙特莎(张家港)食品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元行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三提字第3号(338)
史文培与甘肃皇台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皇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互易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139号(350)
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组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青年路支行返还扣划结算资金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147号(359)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工程公司与陕西恒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74号(365)
浙江省乐清市乐城镇石马北村村民委员会与浙江顺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一终字第59号(373)
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市太平支行与哈尔滨松花江奶牛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178号(379)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昆明办事处与昆明新人人海鲜酒楼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新人人金实酒楼有限责任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210号(385)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办事处与四川泰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泰来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泰来娱乐有限责任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8)民二终字第55号(390)
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市综合信息交易所、上海三和房地产公司委托贷款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5)民二提字第8号(401)
大连渤海建筑工程总公司与大连金世纪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宝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宝玉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39号(40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车站支行与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8)民二终字第81号(424)
国家开发银行与沈阳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隔离开关有限公司、沈阳北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撤销权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8)民二终字第23号(431)
荷属安的列斯·东方航运有限公司与中国·澄西船舶修造厂船舶修理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07)民四监字第27号(444)
瑞华投资控股公司与山东鲁祥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嘉祥景韦铜业有限公司、陈中融、高学敏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07)民四终字第28号(446)
案例
刑事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检察院诉白雪云等抢劫案(450)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渭南市尤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惠庆祥、陈创、冯振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惠庆祥挪用资金案(454)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诉李彬、袁南京、胡海珍、东辉、燕玉峰、刘钰、刘少荣、刘超绑架案(46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诉杨志成盗窃案(464)
民事
吴林祥、陈华南诉翟晓明专利权纠纷案(468)
刘志兵诉卢志成财产权属纠纷案(476)
天津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诉济南市大观园商场天丰园饭店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479)
仲崇清诉上海市金轩大邸房地产项目开发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486)
伊士曼柯达公司诉苏州科达液压电梯有限公司商标权侵权纠纷案(491)
河北三河福成养牛集团总公司诉哈尔滨福成饮食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498)
郑克宝诉徐伟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兴支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505)
何丽红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512)
黄宇森诉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广东省三茂铁路国际旅行社等人身
损害赔偿纠纷案(520)
王春生诉张开峰、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侵权纠纷案(528)
李忠平诉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振泽律师事务所名誉权侵权纠纷案(532)
陈伟诉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侵权纠纷案(537)
西安奥克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诉上海辉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及上海辉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反诉西安奥克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545)
行政
杨庆峰诉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551)
北京国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诉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557)
四、光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光盘版
版权所有,翻制必究
CD-ROM
ISBN 978-7-900207-15-9
条形码9787900207159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
C. 法院结案率怎样计算的
计算公式:
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如全国、各省、市、区、县)和一定时期内结案数占发案数的比重。其算式是:结案率=报告期内的结案总数/同期发案总数×100%。
结案不同于破案,破案由侦察部门执行,并只要求采取强制措施,而结案由预审部门执行,并要制作侦查终结报告、制作起诉、免诉意见书等。
结案部分依赖于破案,是破案的继续,而另一部分独立于破案可自行完成。结案率主要反映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效果。
(3)司法改革年度报告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曾要求取消不合理的年终结案率考评,当时基层法官干警拍手称快,然而好景不长,近年又死灰复燃,一些地方甚至变本加厉,要求结案率达到92%以上。下面笔者就“结案率”这一顽疾之弊略作分析:
其一、结案率要求90%以上违背司法规律。法院收案每个月基本上是均衡的,要求年底很高的结案率,必然导致来年开始几个月结案率非常低,人为破坏收结案平衡,是典型的用行政思维方式管理司法工作。
其二、人民群众不满意。由于高结案率的压力,基层法院一般从每年的11月开始控制收案,岁末“立案难”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快结案速度,法官要求当事人撤诉,找理由驳回起诉;要求快速结案,必然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严重影响案件质量。
其三、法官干警不满意。为了追求高结案率,法官干警不得不加班加点,在案多人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法院,法官干警已经疲惫不堪,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其四、错误的政绩观。要求高结案率,无非是领导觉得向上级汇报工作、给人大作报告时能显示成绩。其实,法律明确规定了审限,与其汇报年结案率90%以上,还不如汇报审限内结案率99%以上更能让人满意。
D. 王四新主要成果
王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专著《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于2007年3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对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他还参与了多项著作的翻译和编写工作:
- 《民权公约评注》(2003年10月,三联书店),译出5.5万字,对国际人权法有所贡献;
- 《影视法导论》(2005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与魏永征教授合作撰写导言,约2万字,关注影视法律问题;
- 翻译和撰写Access to justice等6篇文章,汉译英,收录于《改革司法-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200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约2万字,关注司法改革议题;
- 英译汉《印度结社法》等7部法规,纳入《外国非营利组织法译汇/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丛书》(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总计约7万字,涉及国际非营利组织法律。
王四新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众多论文,涉及言论出版、人权教育、影视法律规范、互联网内容控制、广播管制等多个领域:
-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2006年9期,《国际新闻界》)
- 《大众传播与人权教育》(2006年5期,《学海》)
- 《美国法律对影视色情暴力内容的规范》(2006年6期,《现代传播》)
- 《互联网与内容控制》(2004年10月,《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会聚与学术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国广播管制简介》(2005年,《中国传媒经济》第2辑,科学出版社)
- 《表达性行为的宪法保护》(2005年,《中国舆论监督年度报告-03-04》,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简论》(2004年4期,《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网络匿名通讯与表达自由》(2004年7月,《中国传媒改革与社会进步》,同济大学出版社)
-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2004年5期,《中国传媒报告》)
- 《论我国隐私权立法与实施的完善》(1997年1期,《攀枝花大学学报》)
- 《表达自由:媒体与互联网—以美国为例》(2007年5月,第5期,《国际新闻界》)
- 《论创世纪中的平等思想》(2007年4月,第2期,《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中国法律对淫秽色情内容的规范》(2007年1月,第1期,《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E. 司法独立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专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属人的干涉。”从中外学者的基本观点来看,司法独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含义就政治层面而言,司法独立指司法权独立,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第二层含义是法院独立,法院独立是司法权独立的制度表现,包括法院独立于非法院机构和法院之间相互独立;第三层含义是法官独立,既独立于其他职业的公民又须特别强调法官与法官之间的自主性,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形态。法官个人独立与法院独立是司法独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法院独立,单个法官无法履行其职责;同样,如果法官不能免于其独立审判可能会带来的种种担心,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审理与判决,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独立。法院独立审判与法官个人独立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结构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好的结构,组成部分豪无根据,没有组成部分,结构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