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条注释

刑法条注释

发布时间: 2025-05-06 12:51:55

① 《刑法》第20条第3款是什么

《刑法》第条第3款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20 条第 3 款是对特殊防卫权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此款,正当防卫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三、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1)刑法条注释扩展阅读:

别需要指出的是,大致有以下10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在客观上确实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

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4.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5.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无关的第三者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继续侵害能力时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7.防卫挑拨式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即为了侵害对方,故意挑逗他人向自己进攻,然后借口正当防卫加害对方。

8.对精神病人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9.对合法行为采取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公安人员依法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等合法行为,嫌疑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实行所谓的“正当防卫”。对紧急避险行为也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10.起先是正当防卫,但后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此种行为,法律称为“防卫过当”,不属正当防卫的范畴(出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例外)。

② 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条文注释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两层含义:

其一,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违法的,如果是合法的医疗行为,不能构成本罪;

其二,必须使他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包括人身组织的损害和身体器官正常机能的损害两个方面。

本罪主体方面,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分为两种情况: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已满十四周岁的人就应负刑事责任。

实践中查明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对区分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有决定性意义。如果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对他人是死是伤均是持放任态度,应当根据行为人使用的手段和工具、打击的部位是不是致命等因素综合考查,以确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还是损害他人健康。

(2)刑法条注释扩展阅读:

故意伤害罪的形态

故意轻伤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伤害意图非常明显(比如致人重伤、死亡),且已经着手实行伤害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行为人明显只具有轻伤的故意,但过失造成重伤;

二是行为人明显具有重伤的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重伤。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没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的未遂犯,如果主观上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故意,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③ 刑法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条:【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条文注释:

本条是关于刑事管辖中保护管辖原则的规定。我国《刑法》从保护国家和公民利益出发,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保护管辖原则,之所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刑法》对于外国人在域外犯罪行使管辖权受到一些限制:

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这是从犯罪的性质和范围上,限定是否适用我国《刑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犯罪,主要是指《刑法》规定的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各种犯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犯罪,主要是指我国《刑法》规定侵犯我国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一些犯罪。

2、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最低法定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指《刑法》规定的一种罪的最低起刑点必须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当然最低起刑如果是五年以上、七年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包括在三年以上的范围之内。

3、根据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应当给予刑事处罚的,才能适用我国《刑法》。如果犯罪地法律规定不予处罚的,尽管符合前两个条件,也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3)刑法条注释扩展阅读:

1、保护性管辖又称保护原则、安全原则,是指国家对于严重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行为及行为人进行的管辖,不论行为人的国籍,也不论行为发生在何地。

2、其适用的范围一般是世界各国法律中公认的犯罪行为,对这类管辖权一般在各国法律中都加以规定。从国际实践看,行使这类管辖权的条件如下:

(1)该外国人所犯罪行的后果危及本国或其公民的重大利益;

(2)根据犯罪地法律也应受到刑事处罚的罪行;

(3)法定之罪或按规定应处一定刑期以上的罪行。

参考资料:网络——刑法

网络——保护管辖权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解释

第六十九条来 【判决宣告前自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条文注释

数罪并罚主要是解决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罪,应当如何决定执行刑罚的问题。

数罪并罚的原则包括:(1)数刑中只要有一个是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就应当执行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但是对其他犯罪仍应当分别裁量刑罚做出判决,不能因为采用吸收原则而只判处一个死刑或者无期徒刑。(2)数刑中有两个以上有期徒刑、两个以上拘役或者两个以上管制的,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应该执行的刑期,但不能超过《刑法》规定的最高限制。即我国《刑法》对犯数罪的有期徒刑犯、拘役犯、管制犯采用的是限制加重原则。(3)如果数罪中判处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需执行,不论何种主刑都不影响附加刑的执行,体现了对主刑和附加刑的并科原则。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⑥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是遗弃罪,具体条回文:“ 对于年老、答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热点内容
供电职业道德 发布:2025-05-06 15:00:11 浏览:494
国际都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6 14:58:35 浏览:676
对经济法的体会和理解3000字 发布:2025-05-06 14:53:35 浏览:206
行政法学第四版胡建淼电子版 发布:2025-05-06 14:44:42 浏览:208
南漳县律师 发布:2025-05-06 14:32:17 浏览:980
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 发布:2025-05-06 14:30:06 浏览:873
刑事诉讼法修改最新规定 发布:2025-05-06 14:20:01 浏览:822
民法典失踪人员 发布:2025-05-06 14:19:15 浏览:504
劳动法对双休日加班的规定 发布:2025-05-06 14:14:25 浏览:68
自考合同法课程代码 发布:2025-05-06 13:52:40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