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小知识
① 民法典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哪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放弃权、标记权。
(二)商标权人的权利: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
(三)著作权的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使用权、获得报酬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
② 小学生民法典宣传内容
小学生民法典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正确维护自己权益及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学习基本法律知识及如何用法律保障自己权益、增强法制观念及正确解决矛盾纠纷等方面。
1.民法典与小学生
民法典是指一部涉及全体公民及各个领域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次级法律系统。针对小学生集中使用所需的法律保障问题,国家发布了小学生民法典,针对其独特的法律属性进行了完善和明确。
总之,小学生民法典的宣传内容应该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主要帮助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理解和遵循公共道德、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法律认知水平和法制观念。
③ 民法典基本知识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新中国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并不是《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被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已被民法典纳入保护范围的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以法典的形式肯定、固化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表述。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需要把握好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边界。需要在立法、决策、执法及司法中妥当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④ 民法典知识摘抄内容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摘要主要有:总则、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继承和侵版权责任权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民民事权利内容: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衍生问题:
民法典的作用是什么?
民法典的作用为:1、可以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不让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2、可以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3、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的意义为:它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并将对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