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上新
① 民法典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新规定
民法典做出了以下新规定:
见义勇为免责:民法典明确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以此鼓励见义勇为,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
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属于业主:民法典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这保护了业主对小区共有部分收益的权利。
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有助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自然人个人信息:民法典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民法典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进行了明确,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这有助于减少因债务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
增加打印和录像遗嘱形式:民法典在原有的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两种新的遗嘱形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空坠物责任认定:民法典对高空坠物造成的损害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明确了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补偿责任,以及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② 民法典档案年龄认定最新规定
民法典档案年龄认定最新规定明确指出,确定劳动者真实年龄应以户口簿或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为准。这一规定基于《民法典》第十五条,指出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应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为准,而无相关证明的,户籍登记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时间可作为参考。若存在足以推翻前述记载时间的证据,则以该证据所证明的时间为准。因此,需坚持登记公示的权威性,企业在判定职工年龄时,应遵循《民法典》指引,依据劳动者户口簿或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判断其是否已达到退休年龄。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强调了登记公示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在员工年龄判定时,以官方登记信息为依据。《民法典》为解决年龄认定的争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了员工权益的合法保护。企业需严格遵守这一规定,避免因年龄判定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同时,这一规定也提醒员工,确保个人身份信息的准确与及时更新,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③ 2023年《民法典》做出了哪些新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3年进行了最新修订,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规定,以下为部分亮点:
一、见义勇为者法律责任的免除
新修订的民法典明确了见义勇为者在救助他人时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旨在鼓励人们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勇敢实施救助行为,不必担心事后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二、小区共有部分收益归属业主
《民法典》规定,小区内如电梯、外墙等共有部分的广告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后,应归业主所有。这一条款保障了业主对共有部分收益的合法权益。
三、对高利贷的禁止
新法典禁止高利放贷,并对借款利率设定了上限,以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避免高利贷引发的社会问题,同时鼓励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个人信息的处理必须合法、正当、必要,并得到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这一规定有助于遏制滥用个人信息的现象。
五、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
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只有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以及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才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六、增加遗嘱形式
《民法典》承认了打印和录像遗嘱的有效性,规定了相应的见证要求,使遗嘱的订立更加灵活和便捷。
七、高空坠物责任规定
新法典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如果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给予补偿,并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这些新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