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一
⑴ 民法典中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若其行为导致他人民事权益受损,且法律规定其应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须依法承担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若侵权行为对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采取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措施。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两人以上共同侵权导致他人损害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教唆或帮助他人侵权的,应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若教唆或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且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监护人亦应承担相应责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条规定,多人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造成损害的,能确定侵权人的,由侵权人负责;不能确定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多人分别侵权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条,多人分别侵权造成同一损害,能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若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过错,可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损害完全由受害人故意造成时,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条,若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第三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行为受损的,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除非其他参加者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情况紧迫时,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围内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己权益,但需立即请求国家机关处理。若采取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⑵ 法律规定第一继承权是谁呢
第一继承权是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立遗嘱,按照法定继承继承的,第一继承权是配偶、子女、父母;
如果被继承人立有遗嘱,按照遗嘱首先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人就是第一继承权当事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⑶ 民法典第几条规定不能发别人的照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指出,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所以也不能转发别人的照片。
⑷ 民法典的第一条按照哪四个层次的顺序
民法典的第一条按照:一般权利、类型权利、项别权利、具体权利四个层次的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4)根据民法典第一扩展阅读: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
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