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救助释

司法救助释

发布时间: 2025-05-27 19:10:33

A. 茂名茂南法院对有困难的当事人给予司法救助,什么是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也称之为是诉讼救助,根据网络的解释: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中,通过对当事人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的救济措施,减轻或者免除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的负担。

从司法救助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要点,首先是在诉讼的过程中,其次是一种救济措施,目的是为了减轻或者免除当事人的负担。因此,这应该是法律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对经济比较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一种救济措施。

三、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司法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立法,救助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解释,比较狭义,而且司法救助的范围也比较下载,一般是列举式,能不能够做到全方位的保证。此外司法救助的对象也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立法支持。

B. 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国家司法救助是指国家向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而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证人(限于自然人)等即时支付救助金。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将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和免交称为司法救助,有学者认为,应将此类救助称为诉讼费用救助。现行国家司法救助为辅助性救助,对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请人只进行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在刑事审判方面的研究比民事、行政审判方面的研究较早,刑事司法救助已经形成体系化和规范化。我国对于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实行刑事司法救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为其提供辩护来实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热点内容
骂法官咒警察 发布:2025-08-15 21:05:04 浏览:450
什么是交通法规 发布:2025-08-15 20:52:35 浏览:927
吉林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废止决定 发布:2025-08-15 20:52:35 浏览:285
司法考试2013卷三真题解析 发布:2025-08-15 20:52:32 浏览:670
怎么理解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 发布:2025-08-15 20:37:25 浏览:87
邀请律师法律知识的邀请函 发布:2025-08-15 20:36:46 浏览:798
经济法著名案例分析 发布:2025-08-15 20:36:41 浏览:805
民法典辅导报告会 发布:2025-08-15 20:35:05 浏览:773
潮阳区法院 发布:2025-08-15 20:14:30 浏览:988
违法经营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20:09:16 浏览: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