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古代刑法借鉴

古代刑法借鉴

发布时间: 2025-06-21 13:48:41

Ⅰ 何谓《禹刑》、《汤刑》

禹刑和汤刑
(夏、商二朝都有严酷的刑法来惩治腐败行为和违法乱纪者,可是后来都没能遏制帝王的享乐和王朝的覆灭。)
中国最早的两部刑法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统治者为了惩治阴谋叛乱的反抗者和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者,同时,为了规范统治者内部的品德,惩治贪污腐化、争权夺利等丑恶行为,就要施行各种刑罚。为了施用刑罚有所依据,又必须制订统一的刑法。中国最早的刑法,就是夏朝制订的《禹刑》和商朝制订的《汤刑》,它们都是以这个朝代的第一位帝王来命名的。这两部刑法的全文虽然已经失传,但它的有些条文还散见于许多古书中。从这些条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统治者制订刑法的用心和它的严厉程度。
严刑中又要注意慎重
《夏书》上关于刑法说:“昏、墨、贼,杀。”这是《禹刑》内容的一个方面:所谓“昏”,是自己干了丑恶的事,还要掠夺别人的美名;所谓“墨”,是贪污腐化,败坏官纪;所谓“贼”,是乱杀无辜,毫无顾忌。刑法规定,犯了“昏、墨、贼”三种罪行,必须处以死刑。相传这条刑法是皋陶制定的。从这条刑法的内容来看,它是针对统治阶级内部,即约束当官者的纪律而制定的。掠夺别人的美名、败坏官纪、乱杀无辜,只有当官者才有可能。由此可见,在阶级社会一开始,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纪律约束是很严格的。
《禹刑》对于犯罪者据说采用五种刑罚,即:大辟、膑、宫、劓、墨。“大辟”是处死刑,“膑”是挖掉膝盖骨,“宫”是割掉生殖器,“劓”是割掉鼻子,“墨”是脸上刺字并涂以墨。这是《禹刑》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刑法中有处以大辟的罪二百条,处以膑刑的罪三百条,处以宫刑的罪五百条,处以劓刑、墨刑的罪各千条,所以后世有“夏刑三千条”之说。从这些刑法的条目之多和对身体摧残之烈,可见在初期的阶级社会中,刑罚是多么残酷。
不过,统治者为了防止刑罚的滥用,还制订了一些使用刑法时的注意事项。《夏书》中有这样一条规定:“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所谓“不辜”,是没有罪的人;所谓“不经”,是没有按常法办事,处理太宽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可因过于宽大而放掉犯罪的人。过于宽大,还可以补救;杀掉无罪的人,是无法挽回的。
遏制腐败和惩治不孝的条款
商汤为官府所订的刑法中传说有这样一条:“在宫廷中长期歌舞作乐,是一种腐败的风气。要处以刑罚,每个官员出丝二遂。”商汤制定这条刑法,是为了接受夏桀的教训。夏桀奢侈腐化,终日在宫廷中观看歌舞,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夏朝的灭亡。商汤为了后世子孙避免重蹈夏桀的覆辙,便制定了这一条刑法。丝绸在古代是很珍贵的,“二遂”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据说足以使人倾家荡产。
不过,这条刑法,到商代末期,并没有起到遏制腐败的作用。商纣王和宠妃们在一起,整天歌舞作乐,终于又重现了夏桀灭亡的悲剧。
《商书》中关于刑法的规定有一条这样写道:“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就是说,在商朝三百条刑法中,以“不孝”之罪判刑最重。商汤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子女孝顺父母是维护家庭稳固的基础;只有家庭稳固了,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再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来看,只有孝顺父母的子女,才能尊敬其他长辈,才能尽忠于君王,报效于国家。因此,“孝”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把“不孝”列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是商汤高瞻远瞩的决策。
对破坏社会公德者严惩不贷
传说商汤的刑法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在公共场所丢弃烟灰、乱抛垃圾,看起来是小事,但它影响公共卫生,污染市容环境,有时还会引起邻里纠纷,打架斗殴。这种行为,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极坏的道德作风。商汤有鉴于此,规定给“弃灰于公道者”以“断其手”的严重刑罚,惩一儆百,对维护社会公德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这条刑法看上去似乎重了一些,但它是有长远的考虑的。
《禹刑》和《汤刑》是中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最初的两部刑法。这两部刑法中的不少规定,对于今天的法制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充满幻想色彩的人面陶器(商代人像雕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充满神秘与幻想色彩的作品,表现了人的意识还处于幼稚、蒙昧阶段时对于人与大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的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艺术品仍散射出质朴的魅力,令人浮想联翩。)

Ⅱ 武则天发明的骨醉之刑到底有多可怕

武则天发明的骨醉之刑到底有多可怕?

吕后和武则天应当是最容易被忆起的。吕后因为和戚夫人的旧仇,在刘邦逝世后找借口狠狠地报复了戚夫人:剁掉手脚,挖去双眼,熏聋耳朵,毒哑嗓子,扔进幽暗的地下室。吕雉想出的这个手段被称作“人彘”,而同样以狠毒出名的武则天,在借鉴了吕雉的这个发明后捣鼓出了更可怕的改良版——骨醉之刑。


剁去手足本就已是酷刑,武则天还将她们泡入烈酒之中。酒接触到伤口,王氏和萧氏感受到的刺痛势必让人难以忍受。而她们越是挣扎,痛感就会越明显。如果把女性在分娩期间最厉害的宫缩定义为7至8级疼痛,那么骨醉之刑就可以轻松超越这种疼痛,甚至超出疼痛等级的范围。况且王氏悔不当初,萧氏心有怨恨,她们对于这份痛楚的感受就更深刻。所以两人不久后便痛苦离世。

王氏和萧氏在宫中打压武则天,阻碍武则天的前路,武则天便让两人体会骨醉之刑的痛苦。如此狠绝,武则天也对得起“最毒妇人心”这话了。

Ⅲ 满门抄斩不杀女儿是真的吗

满门抄斩是古代针对一个家族的极刑,从牵涉范围来看,比诛九族要轻一些,但因为这种刑罚的残酷性,统治者也很少会判处将某人满门抄斩,因此,在历史上可借鉴的案例并不多。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即便是被判处了满门抄斩,或者是诛九族的极刑时,这也并不代表要将某个家族赶尽杀绝。通常情况下,被判处满门抄斩的人家,一定年纪老人和孩子是可以免于处刑的,而年龄的划分在不同的朝代,规定也是不同的。
在周朝8岁以下的男孩,7岁以下的女孩,年满80岁的老人即便有罪,也不能处以死刑,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被罚为奴隶,但可以处以刑罚;魏晋南北朝时期,14岁以下的孩童,7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从宽处罚,年龄不到9岁的孩子,年满80岁的老人,除了杀人罪,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相对完善的唐宋时期则规定,年纪在15岁以下,70岁以上被判处流放以下的刑罚,可以花钱赎罪,不满10岁,和年满80岁的老人只要不是犯谋反罪的,可以上奏皇帝减轻处罚,通常是死罪改为流放,90岁以上,7岁以下的犯了死罪,可以免除处罚,因谋反被判处死刑的除外。
这些从宽处理罪犯的法规,对待满门抄斩的罪人同样适用,但问题在于通常被判处满门抄斩的犯人,他们犯的罪行几乎都是谋反罪,所以,虽然有这些从宽处理罪犯的规定,对待满门抄斩的犯人也同样适用,但大多数时候却因为他们犯的罪行是谋反罪,进而导致相关的法律条文失效。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犯罪者的女儿是孕妇,在这种情况下孕妇可以等到生育之后,在执行死刑,而她的孩子属于年幼者,父亲,祖父只要不是因为谋反罪,被判满门抄斩的,就可以免于处罚。因此在古代被判了满门抄斩的罪犯,他的女儿在满足相应条件时,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热点内容
河北省司法厅冀东分局 发布:2025-08-15 08:44:03 浏览:35
体现民事诉讼法的案例 发布:2025-08-15 08:43:11 浏览:341
在职法律硕士骗子 发布:2025-08-15 08:41:46 浏览:757
法律援助精准扶贫会议信息 发布:2025-08-15 08:41:36 浏览:96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知识测试问卷 发布:2025-08-15 08:36:36 浏览:691
云南省高速公路条例 发布:2025-08-15 08:34:57 浏览:166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9条 发布:2025-08-15 08:24:23 浏览:328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发布:2025-08-15 08:10:08 浏览:866
在经济法的定义中 发布:2025-08-15 07:58:58 浏览:145
合同法第5258条 发布:2025-08-15 07:58:56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