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三百九十八条
『壹』 刑法三百九十八条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是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规定。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秘密,包括国家绝密、国家机密和国家秘密。犯罪主体通常是负有保密义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参与国家事务的相关人员。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对于任何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触犯此罪的个人或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解释如下: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核心是保护国家秘密不受泄露。国家秘密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信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因此,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义务,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关于犯罪主体,主要是指那些接触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军队的官兵等。此外,参与国家事务的其他人员,如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也需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当这些人员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时,就构成了泄露国家秘密罪。对于此类行为,刑法将会依据泄露的严重程度和相关后果,给予相应的处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处罚,而是可能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每一个涉及国家秘密的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保密的重要性,并切实履行自己的保密职责。
总的来说,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任何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都将严厉打击,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与保密工作的有效进行。
『贰』 刑法第398条规定
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三、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构成该罪,不仅要有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而且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果不属于情节严重,即使具有泄露行为亦不可能以该罪论处,情节严重与否,则应从泄露国家秘密的密级程度、泄露的次数、时间、后果、目的、动机以及行为人泄露后的前后表现、态度等全方面地进行分析,综合地加以判断。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对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分:
(一)泄露国家秘密又造成损害后果的;
(二)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数较多或数量较大的;
(四)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等。
其第37条规定,泄露秘密级的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免予或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酌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也可以免予行政处分;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情节特别轻微的,可以酌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这样,情节是否严重可以比照上述标准加以认定。如泄露国家秘密造成严重后果的;利用先进手段大量泄露国家秘密的;多次泄露国家秘密危害较大的等等,就可以认定构成本罪的情节严重,从而以本罪治罪。刑法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区分该罪与非罪行为的关键是看泄密的情节是否严重。如果泄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程度的,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可以行政处分,但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