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两要件

刑法两要件

发布时间: 2025-06-29 07:19:00

Ⅰ 犯罪构成要件四要件说和三要件说和两要件说

刑法学中,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观点有多种,主要包括四要件说、三要件说和两要件说。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理论模式,源于苏联,强调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心理状态四个要素。犯罪客体涉及被侵害的利益,犯罪客观方面涉及行为的实施与危害结果,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的人,而犯罪主观方面则是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然而,张明楷教授对犯罪构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犯罪客体不是构成要件。他认为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法益,其本质在于揭示犯罪行为侵犯的法益类型,而不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犯罪客体的确定需要通过犯罪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的综合反映,这三个要件才是决定法益侵犯的关键因素。此外,张明楷借鉴德国和日本刑法的观点,提出了犯罪构成的三阶层学说,即犯罪构成该当性(客观要件)、违法性(排除客观犯罪构成事由)和有责性(排除主观犯罪构成事由),强调了违法性和有责性作为犯罪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因此,张明楷的观点倾向于犯罪构成的两要件说,即违法性和有责性,这是他在刑法理论研究中对传统四要件说的进一步深化和提炼。这种理论认为,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它是否违法以及行为人是否有责任。这一观点在2009年的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刑法两要件扩展阅读

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部分。要件的有机统一形成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要件是由刑法总则与分则统一规定的,而不是仅由分则条文规定。因此,不能认为分则条文都完整地规定了犯罪构成要件。例如,各种犯罪的故意内容,必须同时根据分则对客观构成要件的描述和刑法总则第14条的的规定予以确定。

Ⅱ 刑法两阶层体系和四要件

四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两阶层包括:客观违法要件: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内容不一样。四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两阶层包括:客观违法要件: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件,即故意或过失;客观要件,即犯罪的行为、结果或造成的危险;主体要件,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以及客体要件,即被侵害的社会关系。

希望以上问题能对您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法律问题请你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九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Ⅲ 刑法两阶层

犯罪构成的二阶段主要指的是犯罪的主观和客观。只有客观对社会或个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法律才会对主观当事人进行处罚办理。在办案的过程中,办案机关应积极地对案件进行调查,案件犯罪情况确定,案件证据确凿的才能够认定犯罪。
二阶层是从主观和客观上分别去把握,并且坚持客观主义的观点,先判断客观阶层再判断主观阶层。《刑法》二阶层体系为客观违法要件和主观阻却事由两部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主观有责要件:犯罪故意、过失、无罪过事件、事实认识错误。
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最后达到从1客观违法要件到2客观阻却事由到3主观责任要件到4主观阻却事由的体系化论证过程,只有符合前面的才能继续往下走,即从1一步一步走到4,走完了4才可以给被告人定有罪!
1.客观违法要件。这是判定一个被告人有罪最基本的条件,只有满足所有的要件才有罪。分别是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遗憾的是,被害人的死亡显然出自被告人之手,也就是客观违法要件完备,需要进一步判断。
2.客观阻却事由。虽然具备客观违法要件,但是如果危害行为为法律所认可,也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客观阻却事由的话,那么应依法认定无罪。法律上三种客观阻却事由分别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被害人承诺。
3.主观责任要件。符合了客观要件和没有违法阻却事由才能继续判断主观问题。
4.主观阻却事由。被告人故意实施这种危害行为有没有可谴责性或者说非难可能性,即主观阻却事由,包括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责任年龄自不必论。责任能力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人在饥饿到一定程度的神志不清,会不会使人接近到精神病人的状态,以至分不清行为,从而没有了犯罪故意,也就没有了可谴责性,无罪。
犯罪的客观存在危害自身的安全时,实施的自卫、防卫、紧急避险或被害人许诺的,不应该构成犯罪,办案机关在调查案件时,应该对案件情况进行了解后进行处罚。处罚后,犯罪人员对判决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上诉进行辩护办理。

Ⅳ 刑事犯罪构成有哪几个要件

1、犯罪主体,具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但是不同的犯罪,对犯罪主体的要求不同。2、犯罪主观方面,就是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3、犯罪客观方面,是说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4、犯罪客体,是说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一、刑事犯罪构成有哪几个要件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二、刑事犯罪有什么特点
第一,犯罪率持续“爬高”;
第二,传统的普通犯罪类型继续恶性发展;
第三,色情犯罪、毒品犯罪、黑社会犯罪等犯罪现象死灰复燃,恶性发展;
第四,新型犯罪,如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走私、金融、税收、知识产权、公司管理秩序、市场秩序等经济犯罪、计算机犯罪、恐怖犯罪等频繁出现,尤其是经济犯罪,几乎成了经济领域普遍性的“常态”行为;
第五,变态心理犯罪数量的增多;
第六,共同犯罪特别是集团犯罪与单位犯罪日益增加;
第七,犯罪人构成呈现多元化格局;
第八,犯罪区域扩展,在城市犯罪增加的同时,广大农村的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
第九,犯罪形式趋向国际化,同步性越来越强。
一般在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实际行为有没有达到规定的立案标准外,就是要注意是否符合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内容。要知道,虽然总结下来所有的犯罪均具有四方面的构成要件,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在这四方面的表现均是不太一样的,但其中也不乏某些要件相似的情况。

热点内容
济南物业条例 发布:2025-06-29 12:12:11 浏览:620
民法典则 发布:2025-06-29 12:05:57 浏览:931
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6-29 12:02:35 浏览:654
婚姻法法325条 发布:2025-06-29 12:01:46 浏览:551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发布:2025-06-29 12:00:24 浏览:856
上海私立法政学院 发布:2025-06-29 12:00:18 浏览:688
婚姻法第28条规定 发布:2025-06-29 11:56:35 浏览:734
法院文职招聘 发布:2025-06-29 11:54:59 浏览:708
合同法本金利息清偿顺序 发布:2025-06-29 11:40:51 浏览:354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适用 发布:2025-06-29 11:36:43 浏览: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