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减轻刑法

减轻刑法

发布时间: 2021-01-12 00:49:44

A. 在刑法中什么情形下可以什么情况可以免除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

1、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十条 我国领域外犯罪,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的
第六十八条第一款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164条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第390条第2款 行贿罪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2、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条第二款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
第六十八条第二款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3、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八条第三款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
第六十七条第二款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第六十八条第一款 有立功表现的
4、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七条第三款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5、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6、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对于从犯
7、应当减轻
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
8、应当免除
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自首,犯罪较轻的
9、应当从重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
第六十五条第一款 累犯,……(但过失犯罪除外)

B. 刑法中减轻和从轻处罚有何区别

根据我国《刑法》第61-63条的相关规定:
一、应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内、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容来决定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即罪刑相适应原则。
二、具有规定的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三、具有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可以看出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在法定刑范围内。
如某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具有从轻处罚情节时,量刑即倾向于较低的刑期,不一定是三年,且最低也不能低于三年。具有从重处罚情节时,同理,最高也不能高于十年。至于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轻、重,没有统一规定,当然也不能简单的以法定刑的“中间线”来做标准。
2、具有减轻处罚情节时,量刑的幅度就是在三年以下。(没有量刑幅度可以高于法定刑的)
注:还应注意“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及“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前者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也可以不从轻或者减轻”,后者则是“必须要从轻或者减轻”。
综上:“从轻”是在法定刑内,“减轻”是低于法定刑。从力度上说,“从轻”小于“减轻”。

C. 刑法中哪些是应当减轻或从轻的法定情节

一、应当减轻或从轻的法定情节
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第五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第五十九条又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刑法的这3条规定以及其他相应条款的规定,是我们对犯罪分子量刑掌握从重处罚或者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律依据。

(1)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四条第三款);
(2)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十六条第二款);
(3)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
(4)中止犯,应当兔除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5)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兔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6)共同犯罪中的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五条)。
二、可以从轻或减轻的情节
(一)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结果的(刑法第18条);2.未遂犯(刑法第23条);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教唆犯(刑法第29条);4.自首(刑法第67条);5.立功(刑法第68条)。
(二)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法第19条);2.预备犯(刑法第22条)。
(三)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1.在外国犯罪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刑法第10条);2.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68条);3.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刑法第383条);4.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刑法第390条);5.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刑法第392条)。

(四)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1.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刑法第37条);2.犯罪较轻的自首犯(刑法第67条);3.非法种植 罂 栗或者其它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 铲除的(刑法351条)。

D. 刑法中哪些时候能减轻处罚

刑法

第十七条抄【刑事责任袭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E. 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一、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1、特殊主体 (1)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在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完全丧失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其实施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 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典型的自首包括两个条件,一是主动投案,二是入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二、可以减轻处罚的情节有哪些 (1)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人犯罪的(刑法第17条规定)。 (2)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①正当防卫超过明显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刑法第20条);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刑法第21条);③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④犯罪后自当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68条)。 (3)应当从轻、较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从犯(刑法第27条)。 (4)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①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刑法第18条);②未遂犯(刑法第23条);③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和教唆犯(刑法第29条);④自首犯(刑法第67条);⑤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刑法第68条)。 (5)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且在外国已经受到刑罚处罚的(刑法第10条);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68 条);③(商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刑法第164条);④行贿人在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刑法第300 条);⑤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行贿赂行为的(刑法第792条)。
对于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刑事处罚的问题,律师365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公诉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对犯罪嫌疑人属于自首还是坦白,犯罪行为属于中止还是未遂可能存在不同的认定,这会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判决。

F. 关于刑法中减轻处罚的问题

三年以下包括三年,“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以下
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这已是共识。法定刑是一个量刑幅度,而这个幅度内一般存在最高刑点、最低刑点,还有处在中间位置的各个刑点。“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点以下,而不是最高刑点或者中间刑点以下,也不是某一犯罪行为具体应当适用的刑点以下。《减文》错误地把论罪应该适用的量刑幅度内的一个刑点(最高刑点死刑)当作一个独立的幅度,从而错误地认为在该刑点以下量刑就是减轻处罚。事实上并非一个量刑幅度内的任何刑点都可以成为该刑幅的最低刑,只有在该量刑幅度内比照刑种的轻重、刑期的长短才能确定谁是最低刑,如:非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的最低刑是有期徒刑10年,罪的最低刑是拘役1个月。例外的是,绝对确定法定刑因为不存在一个刑罚段,没有高、低之分,所以最低刑就是该绝对刑本身,如犯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是绝对死刑,死刑是它的唯一刑种、刑点,最低刑也就是死刑。在法定最低刑以下量刑,包不包括最低刑本身?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法第99条“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的规定,可以判处该最低刑。
这种理解是偏面的,不正确的。刑法第99条的以上、以下、以内是指的一个具体数字或者刑种,如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的3年和10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是指的10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并不包括这些刑罚幅度中的其他刑期。而刑法第63条减轻处罚所讲的法定刑以下,是指的整个刑罚幅度以下。我们强调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以下,是提醒人们注意要低于最低刑量刑,如果法定最低刑为10年,实际宣告刑不能等于10年,而必须低于10年。顺便指出的是,在法定刑以下量刑并不是在所该当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量刑,理由有二:其一,当法条设立了交叉刑的,下一个量刑幅度部分刑罚重于上一个量刑幅度的部分刑罚,如贪污罪:个人贪污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个人贪污在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两个毗邻的量刑幅度的刑期存在5-7年的交叉,如果该当适用前一个幅度而减轻处罚就不能笼统地说在下一个量刑幅度内量刑,这种情况下,上一幅度的最低刑对下一个幅度具有制约性,即必须在5年以下量刑,而不是在7年以下量刑。其二,如果所该当刑幅已处最低,往下已无量刑幅度规定的,如果称是在下一个量刑幅度量刑,则无法操作。

G.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各项中,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是

刑法第来十七条,已满十自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只有又聋又哑的人犯罪。故选D

热点内容
水行政法律知识测试 发布:2025-10-10 19:07:58 浏览:224
房山良乡律师 发布:2025-10-10 18:49:48 浏览:795
法院确情 发布:2025-10-10 18:35:36 浏览:114
湖北司法厅干部任命 发布:2025-10-10 18:29:03 浏览:476
论述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 发布:2025-10-10 18:29:03 浏览:42
立法是法治的 发布:2025-10-10 18:28:15 浏览:76
法官大人在线 发布:2025-10-10 18:22:11 浏览:870
法律法规培训评价 发布:2025-10-10 18:07:01 浏览:249
工会立法宗旨 发布:2025-10-10 17:27:34 浏览:876
新民法典第五编 发布:2025-10-10 17:15:11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