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未成年人保护法
Ⅰ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
法律分析:我国的未成年是受法律保护的,除了未成年保护法之外,我国最新颁布的民法总则未成年人也有一些规定,而且民法总则未成年人的规定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法律的规定,从未成年的监护人和未成年的民事能力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可以更大力度更加全面的保护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与未成年人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未成年人的规定如果父母尽不到应有责任,法律会主持公道,必要时甚至会撤销其父母的监护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Ⅱ 民法典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
民法典并没有直接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此外,学生守则里都有规定“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所以,不能带手机进入校园,属于校规校纪范畴,在校学生应该遵守。然而,这些规定并不等同于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没有具体到学生不能带手机这一条。宪法赋予公民通信自由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手机是通讯工具,学校无权禁止,其他文件和法规与宪法相冲突了就是无效的。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有:
1、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有《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民法典》等。且前述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父母应当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二、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哪些
1、审判的及时性
为所有的未成年人案件特设“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强调快审快结。
2、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1)从立案时即关注未成年人的诉求,从有利于其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的角度提供法律指导和帮助。
(2)制作专门的权利、义务告知书,向未成年人案件的所有当事人送达,不仅依法保障其知情权,还从源头上强化其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意识。
(3)对于经济困难的未成年当事人,减免诉讼费以及通过司法援助途径为其指定辩护或代理律师,以确保未成年人获得司法救济及律师帮助的权利。
Ⅳ 有没有法律限制农药不能出卖给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物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定了,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力瑕疵,往往需要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因此,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出了很多具体的规定。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该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对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应当予以制止。在社会保护层面,经营者向未成年人销售的药品、食品等,均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并且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管制刀具等有伤害性的物品。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的行为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如果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则其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如果未成年人已满八周岁,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或者是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为,未成年人不得独立实施,而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代理或者经过代理人的事先同意。否则,其实施的行为效力待定。法定代理人事后追认的,行为有效。法定代理人事后拒绝追认的,行为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销售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可能致人严重伤害的器具等物品。经营者难以判明购买者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Ⅳ 民法典 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律主观:
民法典中有关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相关法律条文主要有第26条、27条、35条和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二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携裂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监护权一般到子女十八周岁结束。一般情况下,子女在十八周岁以后或者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即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时不需要监护人的监护。,《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携隐哪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辩码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