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5-07-20 22:39:04

『壹』 一审法院超审限比较严重,(如达1年或6年了)是否应承担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和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版问题权的意见 试行 》第15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承担案件超审限的民事责任。因为案件超审限行为属于法院的工作人员 即主审法官 执行职务的行为,且行为具有违法性,这种行为的责任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国家机关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这种责任虽然适用国家赔偿原则,但不宜适用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因为根据该法人民法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致害行为,即对妨害诉讼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执行判决、裁定或其他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而案件超审限行为不属于此列。承担方式可以为:赔偿损失、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法院承担民事责任后,可向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追偿,或给予其他行政处理。

『贰』 如何认定当事人下落不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住所地没有音讯的情况。

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是表象内容,及指离开住所地,在有经常居住地的情况下是指离开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且离开的状态呈持续性,持续的时间跨度为在对其送达起诉书时到判决作出后(或者判决生效前)。

第二方面实质性内容,是指在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范围内有可能与其有联系的人或组织联系不上其人并且关键联系人(下落不明人的父母或近亲属)不知其下落。

但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各地法院适用标准并不一致,我们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灵活把握。

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主体由于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在法院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和缺席审理的情况下,该方当事人事实上丧失了答辩权、举证权、质证权、反诉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在严格的问责机制下,法官一般都会要求原告提供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材料。

一、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主体

由于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在法院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和缺席审理的情况下,该方当事人事实上丧失了答辩权、举证权、质证权、反诉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在严格的问责机制下,法官一般都会要求原告提供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材料。

(一)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以特别程序作出的宣告公民失踪的生效判决书,是证明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最有力证据。

(二)公安机关

在我国,公安机关是公民户籍管理的法定部门,所以,由公安机关出具当事人下落不明的证明,也最具证明效力。一般情况下,应由当事人的住所地,即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具证明。

(三)村(居)委会

当地的村(居)委会做为村(居)民自治组织,在对自己成员基本情况的把握上,相对于公安机关及其他任何组织来说,更具优势。所以,由下落不明一方当事人所在的村(居)委会出具证明,也最具真实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被告找不到处理方法:

1、找不到被告,可以公告送达包括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在内的所有法律文书。如果被告不到庭参加诉讼,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2、《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3、《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

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公告送达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

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的时间和地点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当事人有权上诉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叁』 “民法通则”第89条规定

第八十九条 债的担保
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的约定 , 可以采用下列方式担保债务的履行: (一)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按照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 (三)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向对方给付定金。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四)按照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依照法律的规定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

『肆』 关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38条的疑问

138条规定表面诉讼时效抄仅在诉讼中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愿意偿还,即便过了诉讼时效也没关系,法律绝不干涉。
至于你所说的第一种情况,诉讼时效已过,债务人还款与否完全靠自律。法律对此债权已无法保护。第二种情况属于一个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

『伍』 中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九十条共同共有的财产分割问题

规定如下制。

政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90.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但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应当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陆』 民通意见是否已经废止

民通意见部分已经废止。在民通意见中,第88条、第94条、第115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77条中与现行有效的法律有冲突的部分已被废止,其他部分条款仍然有效。
【法律依据】
《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第二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8条、第94条、第115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77条中与物权法有关规定冲突。

『柒』 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170条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70条规定:回“未授权给公答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这条是对国家财产的特别保护,即在公民、法人无权管理和处分的前提下,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有权的国家机关可以在任何时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而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另外,关于你介绍的案情,本人认为应当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信用社的经营活动涉及的财产,并非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因此,不适用民法通则第170条司法解释的规定。

『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8条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版第128条规定:“赠权与房屋,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

热点内容
二级建造师建筑法规教材 发布:2025-07-21 03:25:42 浏览:520
法官被判 发布:2025-07-21 03:13:34 浏览:76
理财产品法院能冻结吗 发布:2025-07-21 03:13:01 浏览:924
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21 03:13:00 浏览:370
平等法治意 发布:2025-07-21 03:12:55 浏览:441
第一批中级经济法答案2019 发布:2025-07-21 03:12:16 浏览:163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解析 发布:2025-07-21 03:11:35 浏览:896
李磊律师 发布:2025-07-21 03:03:54 浏览:263
劳动法中规定什么时候投保险 发布:2025-07-21 02:44:17 浏览:887
被逼致死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21 02:42:52 浏览: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