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司法所评估
『壹』 缓刑是不是一定要司法局评估
是的,缓刑需要司法局评估。如果犯罪嫌疑人依法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法院判决之前,会委托司法局对被告人的社区表现、影响等情况进行调查,然后确认是否对被告人判旅厅棚处缓刑,所以,司法局的调查意见是人民法院是否判决缓刑的参考条件之一。
相关法律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缓刑,如果一个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依法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法院判决之前,会委托司法局对被告人的社区表现、影响等情况进行调查,以确认是否对被告人判处缓刑。司法局的调查意见是法院判决的重要的参考。法院判处缓刑后,司法局仍要执行法院的判决对被告人进行社区矫正。
判缓刑不一定需要司法调查,如果法院认为有调查的需要,那么可以向司法局提出审前调查的请求。但是对于没有经过调查,但是犯罪分子的情形依旧满足《刑法》之中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法院也有可能会直接宣判执行缓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进行缓刑。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定期向矫正机关报道,参加学习和劳动。社区矫拆则正一般是在犯罪分子的居住地进行,不能确定居住地的,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若有情况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一般由司法所承担,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缓刑其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顺利回归社会。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没有新的违反犯罪或发现漏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后解除社区矫正,原判处的刑罚就可以不再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伏蚂,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贰』 缓刑司法所评估步骤
【法律分析】
一、调查评估的内容包括:
(一)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上的关系及表现情况;
(三)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在监狱、看守所表现情况;
(四)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社区群众和单位职工对其的评价和反映;
(五)受害人的意见;
(六)原办案机关意见;
(七)拟禁止的事项。
二、调查评估的程序与方式
1、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委托机关社会调查评估函后,应及时通知该被告人、罪犯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接受调查评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予以协助和配合。
2、司法所接到通知后,应指派专职工作人员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有关单位、家庭、学校、原办案机关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3、调查评估结束后,司法所要认真研究,提出能否适用社区矫正的意见和建议,并起草调查评估报告,经司法所长审核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4、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须认真审阅调查评估报告,对调查评估报告有疑点的要指派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评估意见审定后,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后,于3日内提交委托调查评估机关。
5、人民法院收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的社会调查评估意见后,应及时审阅。并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进行宣读、质询。必要时应通知调查人员出庭接受询问,以决定是否采纳调查评估意见。诉讼参与人对调查评估意见提出质疑的,由法庭审查并决定是否对调查评估意见进行复核或者采纳调查评估意见。
6、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须对调查评估意见核实的,应通知负责调查评估意见的司法所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通知被害人的家属或被告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参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