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劳动司法关系

劳动司法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7-22 07:13:02

劳动法司法解释规定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司法解释规定内容是对于劳动方面发生一些纠纷和争议的主体解决的方式,以及机构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当中发生的纠纷的话,依然是属于劳动纠纷。

一、劳动法司法解释规定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司法解释规定内容是如下所述。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属独立的劳动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其他的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

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劳动法当中所制定的内容是比较具体和宏观的,因此在执行过程当中的话,可能时常会发生一些问题,所以也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来对此作出约束。司法解释相对来说的话,内容更加的具体和细致。

㈡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司法解释包括什么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司法解释包括: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依据以及证据等。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一、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司法解释包括什么?

我国认定事实合同关系存在的标准是:未签订书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且另一方当事人用行为或其他方式,对这种义务履行表示接受。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我国劳动法律中并未对「用工」做出明确的法律解释。但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以下三种情形能够同时具备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同时,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劳动关系的认定,是指(一般)由劳动者向仲裁庭提出要求明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者需提交工资支付凭证或者工作证等证据,对于由用人单位保管劳动者无法提交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不提供的,按照对劳动者有利来处理。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

1.口头约定合同

个别企业出于自身需要,在招聘时故意不与求职者订立劳动合同,仅作一些简单的口头约定。由于求职者大多很珍惜就业岗位,一般不敢对此提出异议。如此,一旦出现纠纷,求职者权益就将受不损害。因为,口头约定的合同其实为无效劳动合同。

2.一边倒合同

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约定条款倾向于用人单位一方,此种情形目前相当普遍,应引起求职者的重视。求职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同时,一定要逐条审查,对一些合理、显失公平的内容应坚决予以拒绝。

提醒:从法律角度说,只要在合同上签了字,就表示对这份合同认可了,并愿意遵守和履行合同。如果以后出现问题和矛盾,只要拿不出你在签合同时单位用了胁迫或欺诈行为的证据,那么可以认定这就是你真实意愿的反映,就不能认为这是一份无效的劳动合同了。

3.胁迫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工时,强迫劳动者交纳巨额集资款、风险金,并胁迫劳动者与其订立所谓的自愿交纳协议书,企图以书面协议掩盖其行为的违法性。《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原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4.无保障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不具备病、伤、残、死亡补助和抚恤等内容,或虽有些条款但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一旦发生病、伤、残、死亡等情况时,企业或者置之不理,不管不问,或者以较低的金额给予一次性补助,其额度远低于实际医疗费和国家有关的法定标准,使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一般情况下,认定劳动关系由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确定劳动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者如果想我确定自己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比如说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劳动环境并支付相应的薪水,支付薪水的凭单就是证明劳动双方关系的重要证据之一。

㈢ 劳动关系的司法认定标准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司法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均需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主体资格,这是劳动关系成立的前提。
  2. 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与劳动管理

    •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且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这意味着劳动者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3. 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必须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这表示劳动者的工作内容与用人单位的主营业务相关联,是用人单位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可参照以下凭证

  •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这些可以证明劳动者从用人单位获得了报酬。
  • 身份证明证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这些可以证明劳动者的身份以及其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 招用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这些记录了劳动者的入职过程和基本信息。
  • 考勤记录:考勤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和出勤情况。
  •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他劳动者的证言也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参考依据。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意味着在劳动关系争议中,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提供这些证据的责任。

以上标准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认定。

热点内容
商业秘密刑法 发布:2025-07-22 12:04:40 浏览:400
林木刑法 发布:2025-07-22 11:54:55 浏览:95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发布:2025-07-22 11:54:12 浏览:966
山西劳动保护条例探亲假 发布:2025-07-22 11:54:08 浏览:384
法学GFR 发布:2025-07-22 11:54:02 浏览:143
书面字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22 11:50:34 浏览:989
法治思维800字演讲稿 发布:2025-07-22 11:50:33 浏览:591
法律硕士非法学考博士 发布:2025-07-22 11:50:27 浏览:25
合同法分期至少是几期 发布:2025-07-22 11:45:33 浏览:90
税务法治宣传 发布:2025-07-22 11:44:46 浏览: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