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诽谤民法
A. 诽谤他人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专严受法律保护,禁属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刑法》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诽谤是什么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C. 求刑法中关于侮辱诽谤的条文
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回、威吓答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D. 法律上对造谣、诽谤、侮辱他人的这些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面对他人对自身的侮辱、造谣或诽谤,我们一定要以正规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能意气用事,私下解决。我们既不必忍气吞声受人欺辱,也不能一怒之下采取非法手段。我们要做的是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每个人格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没有人可以任意凌驾于他人之上,保护自己很重要,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尊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欧打、侮辱、诽谤他人应该受到哪些处罚
民法是没抄有规定怎么处罚这些行为,应该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F. 辱骂他人至他人名誉受损是违反那部法律那条法规
来1、辱骂他人至他人名誉自受损是违反了《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和第一百二十条;
2、法律依据:
1)《民法通则》(2009修正) 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民法通则》(2009修正)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G. 侮辱与诽谤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2、犯罪手段不同
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3、两者形式不同
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7)侮辱诽谤民法扩展阅读
侮辱罪罪行认定:
1、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
(一)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8]
(二)行为的对象不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2款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诋毁、诽谤他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侮辱法人的名誉可以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而不构成侮辱罪。
(三)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也有过失。即民事侵权行为人只要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他人人格、名誉的损害,就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
2、一般侮辱违法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H. 遭受公然的侮辱和诽谤 该如何进行民事诉讼
1、以名誉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民事诉讼;
2、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回讼;
3、要求答被告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并可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也可以根据侵权人侵权情形,以自诉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胜诉的关键在于你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你所主张的事实,建议通过专业的律师提供相关帮助。
另:你同时还可以要求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侵权人进行处理。
I. 在公共场所侮辱,诽谤他人要负什么样的法律
(1)情节、后果不重抄的,应承担民事责任。(2)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处罚(承担刑事责任)。
《民法总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刑法》对侮辱诽谤罪的处罚: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