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公告送达
A. 公告之日起算不算当天
公告之日起不算当天,根据我们国家《民事诉讼法》或者是《刑事诉讼法》当中,明确的规定及是计算的,都不包括当天,所以,公告送达,也不包括当天,这是期间的合法计算的方式。一、公告之日起算不算当天?
公告之日起不算当天。在《民事诉讼法》上来说,以日计算的都不包括当天,从次日起算。根据法律规定,《民法典》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条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民法典》关于期间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自然计算法,即以实际经过的时间为计算期间的时间。例如9月9日下午5时到9月16日上午10时,期间分秒不差;
2、历法计算法,即以日历所定的年、月、日为计算单位,所称年,不论平闰年一律定为365日,所称月不论大小皆为30日。历法计算法虽不精确,然颇为便利。依规定,两种期间计算方法并存,法定或指定期限多用历法计算法,而约定期限,允许当事人选择,如未约定何种计算方法,则推定以历法计算法确定其约定期限。
二、期限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 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
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
第二百零二条 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没有对应日的,月末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第二百零三条 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时;有业务时间的,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 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
公告送达是我们国家送达相关法律文书或者是送达应诉等材料,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并且公告是有期限规定的,通常情况下是60天的时间,根据法律规定,公告之日起是不能够计算当天的。
B. 民事案件找不到被告怎么公告,公告以后多久
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联系不上或法院邮寄送达开庭传票、起诉状副本邮寄不到,是需要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60天,公告费260元。公告期满后开庭,缺席审理和判决,判决书也是需要公告送达被告的,公告期60天,公告费300元。
法律分析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采用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等到公告判决时间结束(即发出公告日起经历三个月),被告仍不出现,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若被告有资产,可以冻结或拍卖来支付相应的抚养费。法院作出判决后,需要送达双方当事人,判决才能生效。如果找不到被告,就无法送达判决书,将导致判决无法生效。为此,法律规定,如果确实无法查找到被告下落的,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向被告送达判决书。自法院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个月,即视为已经送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二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C. 公告送达对当事人的要求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送达的要求如下:
(1)、法院采取公告送达,既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法律对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
(2)、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的,应当在公告中说明起诉或上诉的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答辩的法律后果;
公告送达传票的,应当说明出庭地点、时间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
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决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裁判是第一审法院作出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人民法院。
公告送达是用公开宣告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采用。
方法: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张贴在人民法院布告栏内或公共场所,或者登报、广播、在电视上播映。国内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6个月,即视为送达。凡采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的,应当记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并将有关情况附卷备査。
(3)民法公告送达扩展阅读:
公告送达的前提条件有两种情况:一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二是采用直接、留置、邮寄、委托、代收等方式无法送达。
《民法通则》第二十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注意:这里说的是利害关系人,并不一定非得是亲属。 该公民的下落不明与你有利害关系(你们有房屋租赁纠纷,那么你们就存在利害关系),你就是利害关系人。
所以,你有权利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所谓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是指受送达人离开自己的原住所地或居所地,没有任何音讯的状况,采取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
是指受送达人离开自己原住所地或居所地,时间较长,仅知其一定的去向,处在一定的区域,与其亲友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不知其具体所在,送达地址不得而知,无法得到确认,不能采取直接、邮寄、委托、代收等方式送达的(可称受送达人下落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