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民法
对的。《公司法》与《民法典》的性质不同,《公司法》属于具有组织法性质,规范了公司内部的自治规则,其与《民法典》属于同一位阶的法律,因此公司章程不属于狭义的合同。
虽然公司章程不属于合同,但是具有合同属性,司法实践中也认可了公司章程作为请求权利的依据。公司章程规制了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股东权利、议事方式,属于公司股东协商一致成立的公司内部自治文件。
公司内部人员即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因此在该维度上公司章程具有合同属性,可以作为请求权基础。
公司法和民法典分析:
《公司法》与《民法典》关于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内容是一致,《民法典》生效后,《公司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相关内容应继续适用。
《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民法典》第58条规定,法人应当有自己的财产或者经费……,第60条规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贰』 公司法与民法典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1、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公司这种最重要的商事主体组织,运行的主体法律规范,是一部组织法。2、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调整商事主体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与商法合称为民商法。3、民法和商法都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都属于私法范畴。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叁』 民法典是否包含公司法
不包括。
民法典施行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厅含源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废除,但《民法典》中并不包括《公司法》。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民法典覆盖人民的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老则营的方方面面,说起民法典的编纂史,可谓是一波三折,它不是一口气就能编纂出的法典,也不是水到渠成说成就能成的法典,它是在千万次的实践当中,实践出来的法典,是千锤百炼的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及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因此涉及公司的组织和行为规范的《公司法》仍然施行,不过《民法典》在规定法人及法人的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时扮态,与《公司法》的相关内容有部分重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条 为了确认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规范公司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 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立公司,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在上级公司登记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肆』 公司法和民法典关系
民法与公司法的关系:
1、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公司这种最重要的商事主体组织,运行的主体法律规范,是一部组织法。
2、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调整商事主体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与商法合称为民商法。
3、民法和商法都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都属于私法范畴。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
一、《民法典》的八项基本原则普适于公司法律关系
《民法典》规定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和绿色的原则,关怀弱势群体和禁止权利滥用也具备民法基本原则的本质属性。以上八项原则均普适于公司法律关兆做辩系。
二、《民法典》中的诸项具体制度补充适用于公司法律关系
《公司法》与《民法典》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公司法》和《民法典》均有规定时,优先适用公司法;在公司法无规定时,补充适用《民法典》的一般规则。
首先,就公司发起人关系而言,《民法典》第71条规定的发起人连带之债填补了《公司法》空白。其二,就公司决议的效力而言,《民法典》第85条规定的善意相对人安全港规则完善了可撤销公司决议的对外效力制度。其三,就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和滥权责任而言,《民法族缺典》适用于公司法定代表人。《民法典》第62条规定的公司内部求偿制度与《公司法》第147条至第149条规定的董监高信托义务及其对公司的损害赔偿责任无缝对接。其四,就公司登记的公示公信效力而言,《民法典》第65条将享受信赖保护利益的第三人限缩为善意相对人。其五,就公司决议的性质而言,《民法典》第134条第2款明确将公司决议纳入民事法律行为的范畴。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增加了公司决议不成立确认之诉。其六,就代理制度而言,作为代理人的公司经理和雇员也受《民法典》总则编第七章代理制度的调整。由于《民法典》和《公司法》均未规定法定代表人无权代表的法律效果,应对其准用《民法典》第171条规定的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其七,就公司法人产权制度而言,《民法典》物权编普适于公司享有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尊重公司的生存发展权,既要明确静态的财产归属,也要保护动态的财产流转,更要保护物尽其用的多层次合理开发和利用。其八,就契约制度而言,以契约精神为主旋律的《民法典》合同编普适于海量的公司商事契约。无名商事合同也享受合同编通则分编的保护与规制。其九,就家事制度而言,夫妻公司和家族公司的创始股东必须对标对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最后,就民事责任而言,《民法典》总则编第八章“民事责任”、合同编第八章“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编普适于公胡岁司法律关系主体。《公司法》第21条规定的关联交易损害赔偿责任本质上是侵权责任。《公司法》虽未规定权益受损前股东对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可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找到法律依据。
三、《公司法》的特别法地位
《公司法》对特定事项有规定、而《民法典》无规定时,应适用《公司法》。两法对特定事项均有规定、但相抵触时,更应优先适用《公司法》。首先,等价有偿原则是公司法首要原则。除非有相反明示约定,所有商事活动都被自动推定为有偿。等价有偿原则及其派生出来的公平交易规则应当成为规范重大交易尤其是关联交易的重要原则。其二,尊重与保障公司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公司法核心原则。公司法要鼓励公司诞生与生存,更要促进公司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其三,慎重解散公司原则。此为公司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原则的延伸,《民法典》对该原则语焉不详。法院和仲裁机构在裁判公司解散、破产及设立无效案件时应避免少解散或不解散公司。其四,坚持商业模式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原则。裁判者既要善于从合同法角度裁判合同纠纷,更要善于从公司法角度关注时刻都在滋生无效合同的商业模式本身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其五,促进公司的三重营利性原则。《民法典》第76条第1款仅涉及公司层面的营利性和股东层面的营利性,而忽略了公司高管尤其是职业经理人的营利性,尤其是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度需求。这一认识盲区和制度设计缺陷只能由《公司法》予以弥补。其六,弘扬股权文化原则。股权文化有六大内涵:一是股东主权,二是股东平等,三是关怀弱者,四是股东民主,五是股东诚信,六是多赢共享。其七,鼓励公司社会责任原则。狭义的绿色原则仅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广义的绿色原则还包括社会责任原则。其八,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原则。为拓宽公司自治空间,必须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
四、优先适用《公司法》的其他情形
当《公司法》和《民法典》的规定详略不同、但不相抵触时,亦应优先适用《公司法》。首先,股东会运行优先适用《公司法》。《民法典》80条是对《公司法》37条所列11项股东会职权的简要提炼。至于股东会的召集和表决等程序性规则,必须遵守《公司法》的详细规定。其次,董事会运行优先适用《公司法》。《民法典》81条来源于《公司法》第46条和《公司法》第13条。但《公司法》第13条对法定代表人的确定过于僵硬,改革实践已突破这一僵化条文。其三,监事会运行优先适用《公司法》。《民法典》第82条是对《公司法》第53条所列监事会职权的简述,该条款并未把监督机构确定为法定必设机构。新《公司法》的修改应特别留意《民法典》的态度。其四,股东滥用权利的侵权责任包括揭开公司面纱的构成要件应优先适用《公司法》。追究股东滥用权利的侵权责任的配套制度均在《公司法》之中,《公司法》自应优先适用。其五,关联交易损害赔偿责任优先适用《公司法》。鉴于控制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关联关系的法律定义在《公司法》第216条,鉴于《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细化了《公司法》第21条,关联交易损害赔偿责任应从《公司法》中挖掘制度资源。其六,公司法具有对非公司法人的制度外援功能。原则上,《民法典》处于一般法的地位,具有补充适用的功能。但在例外情况下,例如《民法典》第71条,公司法具有补充(参照)适用功能。其七,《民法典》对公司外的法人无规定或规定不明时,也可参照适用《公司法》,但不得悖于公序良俗和系争法人类型的本质属性。参照适用的前提条件有二:一是竭尽系争法人类型的特别规则和法人的一般规则后仍然存在立法失灵或盲区;二是参酌适用《公司法》,但不得悖于公序良俗和系争法人的本质特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伍』 民法典实施后公司法是否废止
不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同时将有九部法律废止。民法典实施后,我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陆』 公司法在民法典中吗
民法典不包括公司法。
民法典主要包括民法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
民法典实施后侍睁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早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而《公司法》依旧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卖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柒』 李建伟民法和公司法学习经验的漫谈
李建伟教授关于民法和公司法学习经验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学习顺序的重要性:
- 李建伟教授建议优先打好民法基础,因为法理学中95%的概念源于民法。他强调先接触具体法律,再深入法理学的学习路径。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 在本科教学中,李教授注重使用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法律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对于研究生教学,他则更加强调专业性和严谨性,以满足更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书籍写作的体系化:
- 李教授在写书时,不拘泥于法律文本的顺序,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新整理知识,形成体系化的内容。
- 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打破常规,归纳法条,创作出了一部畅销书。
理想主义在法律从业中的双刃剑效应:
开庭经验分享:
- 对于民商事律师,李教授建议学会脱稿发言,用故事引入观点,以增强案件的吸引力。
- 在处理公司诉讼等复杂案件时,他强调应全面了解全案情况,即使不是代理所有被告,也要对案件有通透的理解。
合同观的提出:
- 根据哈特的“不完全合约理论”,李教授指出合同可能存在不完美之处。
- 他建议法律从业者在处理自己合同时,应仔细斟酌,避免埋下潜在风险。
时间管理与生活平衡:
- 李教授通过自然地挤时间,充分利用闲暇时刻来追求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体现了高效的时间管理。
- 他鼓励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学术研究、实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捌』 公司法和民法典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及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公司法》是有关公司的组织和行为规范,《民法典》在规定法人及法人的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时,与《公司法》的相关内容有部分重合,在《民法典》施行后,对两部法律有关问题的规定进行梳理,是很有必要的,下文对实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将《公司法》与《民法典》进行对比,根据《立法法》第83条规定的新法优于旧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基本原则,对《公司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是否继续适用做些归纳和分析。《公司法》与《民法典》关于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内容是一致,《民法典》生效后,《公司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相关内容应继续适用。《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六条 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
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
第七条 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