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二百七十一条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一、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界定分两种情况:
1、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回进行营利性活动的;或答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资金15万元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
2、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资金5万元至1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
二、挪用资金罪中挪用金额在数额较大这个档次可以判缓刑,数额较大的界定分两种情况:
1、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性活动的;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资金1万元至3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
2、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资金5000元至1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
B.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经过几次修改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经过3次修改,第一次修改出现在1997年,增加了贪污罪的共犯规定,使得参与贪污的其他人员也可以被追究刑责。第二次修改出现在2011年,主要是针对贪污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了修正,同时增加了对重大贪污案件的特别规定。第三次修改出现在2021年,将单位负责人和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纳入了贪污罪的监管范围,并增加了对以虚假手段骗取、侵吞、转移企业资产的行为的规定。总体来说,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多次修改旨在更加严格地打击贪污犯罪,同时也更加充分地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权益。
C. 刑法二百七十一条 著作权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权"一词,始于中国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清政府解释为:"有法律不称为版权律而名之曰著作权律者,盖版权多于特许,且所保护者在出版,而不及于出版物创作人;又多指书籍图画,而不是以赅刻模型等美术物,故自以著作权名之适当也。"此后中国著作权法律都沿用这个称呼。如今华人社会通常还是使用版权一词,不过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对于著作相关权利的正式称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实质条件是指法律对作品的要求,大体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只要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被赋予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无论是作品的全部还是其中的局部,也不问该作品是否已经采取了一定物质形式被固定下来,都可以依法被认为是受保护的作品。另一种标准是,除了具备作为作品的一般条件,即表现为某种文学艺术形式外,还要求这种形式通过物质载体被固定下来,才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按照这种标准,口述作品以及一些即兴创作的舞蹈、音乐、曲艺作品,就可能被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伯尔尼公约》第二条规定,对未以物质载体方式固定下来的作品是否提供著作权法保护,由各国自行决定。我国著作权法采用第一种标准。口述作品等均可以成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因此,所谓实质条件,是指法律以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惟一的法律事实。形式条件是指作品完成之后,是不附加其他条件就享有著作权,还是附加一定条件或是再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才能获得著作。主要分为三种做法:
做法是,以作品的产生为条件自动取得著作权。对外国人而言或同一国际公约缔约国之外的人,著作权则因作品在该国出版或以其他形式被使用而自动取得。人们通常称这种做法为著作权自动取得原则,也称无手续原则。在已经建立著作权法制的国家,大多数实行这一原则。
D.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数额较大指的是多少
法律分析:刑法第270条关于侵占罪定罪数额标准,采用“数额较大”概括性规定,不便于司法实务的执行,至今司法解释亦未对此加以具体规定。 实践中,有的中、高级法院自己确立标准 ,有的比照其他定罪数额 ,导致司法的不统一司法实践中,对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掌握,有的比照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以500-2000元为起点,有的比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侵占罪(即刑法中的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标准,以5000元-20000元为起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