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打击
A. 打击错误:具体符合说VS法定符合说
打击错误:具体符合说VS法定符合说
在刑法理论中,打击错误与对象错误均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范畴,但二者在错误发生的环节上有所不同。对象错误是行为人对目标对象的认识有误,而打击错误则是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由于手法不准或技术欠佳,导致实际打击的对象与预期对象不一致。针对打击错误情况下的定罪问题,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思路。
一、具体符合说
具体符合说强调尊重案件的客观情况,侧重于保护罪犯的人权。该观点认为,行为人所预期打击的对象与实际打击的对象在具体事实上必须一致,才能构成故意犯罪既遂。在打击错误的案例中,如甲见小王出没,开枪射击,但枪法不准,射中了小王在旁的路人,导致路人死亡。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小王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因为甲并未实际打击到小王;同时,甲对路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甲在射击时并未预见到会击中路人。由于甲的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即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想象竞合的处理原则,择一重罪论处,通常定故意杀人罪未遂。
二、法定符合说
法定符合说则更侧重于保护受害人的法益,强调法律的秩序性。该观点认为,行为人所预期打击的对象与实际打击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如都是人)一致,即可构成故意犯罪既遂。在上述案例中,根据法定符合说,甲虽然未实际打击到小王,但甲的行为在客观上导致了路人的死亡,且甲在主观上对路人的死亡结果至少持有过失心理。因此,可以将甲的主观心理修改为对路人死亡持故意心理(这里的“修改”是理论上的构造,用于定罪分析,并非指甲实际上的心理状态),从而认定甲对路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同样,甲的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即故意杀人罪未遂(对小王)和故意杀人罪既遂(对路人),根据想象竞合的处理原则,择一重罪论处,通常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三、两种学说的对比与适用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在打击错误的定罪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符合说更注重案件的具体事实和细节,强调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与实际结果的对应关系;而法定符合说则更注重法律的规定和受害人的法益保护,强调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及其与行为人主观意图的法律性质一致性。
在司法实践中,两种学说都有其适用场景和优势。具体符合说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而法定符合说则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受害人的法益,维护法律的秩序和公正。在具体案件的定罪分析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的规定,综合考虑两种学说的优缺点,选择最符合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的定罪思路。
四、打击错误与偶然防卫的结合分析
在打击错误与偶然防卫相结合的案例中,如甲与乙向小千开枪射击,甲枪法不准,射中乙,但事后查明,甲若不射中乙,乙将射中小千。此时,需要分别根据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对甲的打击错误行为进行定罪分析,并结合偶然防卫的两种观点(防卫认识不要说和防卫认识必要说)进行综合判断。
- 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小千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但由于乙的射击行为对小千构成威胁,甲射中乙的行为在客观上起到了阻止乙射击小千的效果,即构成了偶然防卫。根据防卫认识不要说,甲的行为可以视为正当防卫;但根据防卫认识必要说,由于甲没有防卫的认识,因此不构成正当防卫。然而,由于甲的行为并未造成坏的实害结果(反而救了小千),因此即使根据防卫认识必要说,甲也不构成犯罪。
-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小千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同样地,需要考虑偶然防卫的因素。但在此情况下,由于法定符合说已经认定甲对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因此偶然防卫的因素对甲的定罪影响不大。不过,在量刑时可以考虑甲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阻止乙射击小千的效果,从而酌情对甲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在打击错误的定罪问题上各有优劣。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的规定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同时,在打击错误与偶然防卫相结合的案例中,还需要结合偶然防卫的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