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的调整对象简答
㈠ 国际经济法历年自考题
你好。
找了一些。
课程代码:0024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有组织、有规模的国际证券流通场所称为________.
2.我国海关对进出口商品的征收关税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
3.主要由于纳税主体不同,使国际重复征税与________相区别。
4.根据我国海商法的规定,记名提单________转让。
5.《GAST》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
6.《GAST》要求各缔约方在服务贸易方面采取________.
7.WTO中的部长级会议________权力机构。(填“是”或“不是”)
8.指示提单的转让方式是________.
9.国际重复征税的解决方法除减税法、抵免法,扣除法外,还有________.
10.《海牙规则》________调整提单运输的国际公约。(填“是”或“不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广义的国际经济法主体是()
A.自然人、法人、国家、国际经济组织
B.法人、国家、国际经济组织
C.自然人、法人
D.国家、国际经济组织
2.当以《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原则判断一个合同的国际性时,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A.缔约当事人的不同国籍
B.合同项下的货物做跨越国境的移动
C.缔约当事人跨越国境
D.缔约当事人的营业地处于不同缔约国
3.法国公司A给中国公司B发盘:“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北京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B公司还盘:“接受你方发盘,在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对此A公司没有回音。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该合同没有成立 B.B公司的复电是承诺
C.A公司应立即装船 D.该合同已经成立
4.在托收这种支付方式中,委托人与托收行以及托收行与代收行之间均为()
A.买卖合同关系 B.债权债务关系
C.委托代理关系 D.雇佣合同关系
5.在下列几种国际贸易术语中,卖方责任最小的是()
A.DDU B.FCA
C.EXW D.CPT
6.某汇票上载明的付款时间是“出票后3个月付款”,该汇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汇票?()
A.即期汇票 B.远期汇票
C.光票 D.跟单汇票
7.凭跟单汇票或只凭单据付款的信用证称为()
A.即期信用证 B.远期信用证
C.跟单信用证 D.光票信用证
8.下列许可证协议中,受让方所获使用权范围最大的是()
A.独占许可证协议 B.排他许可证协议
C.普通许可证协议 D.交叉许可证协议
9.根据中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得少于()
A.20% B.25%
C.49% D.50%
10.提交“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调整或仲裁的争端,必须是什么性质的法律争端?()
A.和投资有关的
B.由于直接投资引起的
C.由于间接投资引起的
D.包括和投资有关的国际贸易引起的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作为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
A.国际贸易关系 B.国际投资关系
C.国际税收关系 D.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E.国际经济组织关系
2.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保障对外贸易经营者经营自主权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对等原则
E.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3.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贸物买卖合同公约》时所提出的保留是()
A.公约适用任意性的规定
B.合同形式的规定
C.允许通过国际私法规则的援引而导致公约适用于非缔约国的规定
D.公约第三部分关于货物销售的规定
E.加入公约的程序
4.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当因一方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宣告合同无效时,其法律后果有()
A.解除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的义务
B.解除了违约一方损害赔偿的责任
C.买方必须按实际收到货物的原状归还货物
D.买卖双方必须归还因接受履行而获得的利益
E.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随之失效
5.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卖方的主要义务有()
A.交付货物 B.提交单据 C.办理保险
D.质量担保 E.权利担保
6.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有下列哪几个?()
A.开证行 B.开证申请人 C.通知行
D.代收行 E.议付行
7.根据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的规定,可以转让,出售和授予许可的工业产权包括()
A.发明专利权 B.实用新型专利权
C.商号名称 D.外观设计专利权
E.商标专用权
8.TRIPS协议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
A.版权及相关权利 B.商标
C.产地标志 D.专利
E.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
9.一外国投资者拟在中国投资设立外商独资企业,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该投资者不能进行下列哪些项目的投资?()
A.设立电影公司,直接从国外进口影片 B.设立新闻纸生产企业
C.设立手机电池生产企业 D.设立多波段收音机生产企业
E.成立一电信公司
10.关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又称《华盛顿公约》
B.我国至今尚未加入该公约
C.公约规定的合格投资包括股权投资,以及董事会确定的其他形式的直接投资
D.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对在任何会员国境内所作的投资予以保证
E.在被保险人支付或同意支付赔偿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对东道国和其他债务人所拥有的,有关承保投资的权利或索赔权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经济主权原则
2.托收
3.国际许可合同
4.国际银行团贷款
5.定期租船合同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的仲裁制度的主要特点。
2.简述在国际融资协议中,贷款人通过哪些条款可以使自己与借款人的其他债权人处于平等的清偿地位。
3.简述信用证上应该记载的主要事项。
4.简述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的主要内容。
5.简述国际证券及特征。
六、论述题(共10分)
试结合欧美国家的实践,论述防止国际避税和国际逃税的措施。
有问题可以继续联系我。[email protected]
㈡ 商法的性质
对于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商法,其性质是什么,在当代中国的法学界虽未见有学者
以“性质”为篇名作系统的阐发,但许多学者在谈到商法的特征时多少有所涉及,而其中所
涉及的内容似乎尚有深入研讨的必要。
商法的性质即商法的本质属性,从普遍的意义上说,此处并不涉及其政治性质问题,因
为中国法律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从商法产生时起,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就认为商法是私法的特别法,属于私法范畴。也
就是说,商法的首要性质是私法。对于商法这种性质的揭示不仅适合于19世纪的欧洲,同
样适合于当代中国。
关于当代中国是否应采用公、私法的划分问题,在国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被法学家提了出来,尽管如同国外的情况一样有少数学者持
否定的态度,但较为多数的学者认为“公私法的区分,是现代法秩序的基础,是建立法治国
家的前提。”①依区分公法和私法的通行标准,商法的私法性质十分明显。
第一,作为商法调整对象的商事关系是一种平权关系,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商事关系是发生在商事活动中的商人之间形成的财产关系,商人或称商事主体是市民社会的
主体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主体,它们或是公司、合作
社,或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等。它们是合理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人,是市场之中实在的人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人”而非“道德人”。因此,
商人是私法的主体,商事关系属于私法调整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商法规定的权利是商事主体从事商事活动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核心是商事主体拥
有在法律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充分的经营自由,以实现其营利目的。为达到这一点,商法首
先要以严格主义(强行性规范)确立商事主体的主体地位,赋予其商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
力;其次,是必须确保商事主体的意识自治,以使其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行为去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是较多的任意性规范的存在。例如,关于商行为,在许多情
形下,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均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自行订
定。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①肖扬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讲座》,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版,第10页。
一14一
第三,不论是商法的任意性规范,还是其强行性规范,都以确认、保障和促进商事主体
的营利为宗旨。商法关于商事主体的营利性调整机制并不是保证每一个商事主体都获利,实
际获利的数量与当事人主观愿望的差异,是由当事人双方能力决定的事情,商法对此不加干
预。商法的使命是保障交易程序的公平,即以建立交易的公平竞赛规则为己任,向所有依法
经营的商事主体提供公平获利并将其合理地分配于投资者的一般性条件,但如果交易使一方
无利可得,就违反了交易在分工条件下使双方皆获利的本质,尤其是在交易中发生欺诈、胁
迫行为,商法则对此严加干预。很显然,这一机制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机制和现代私法的调整
机制。
如此判定商法,必然招致不少人的非议。在一些人看来,商法是典型的“公私混合法”
或是具有公法因素的私法。对于此论,我们不敢妄加否定,但至少可以说,这是不全面的,
因为它涉及到公私法的区分层面的问题和对商法概念的理解问题。
依我们的理解,公私法的区分主要是从法律规范的层面着眼的,虽然有时也及于其调整
领域和法律文件,但对于后二者而言,这种区分的意义是十分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一则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要达到平衡,二则一定的社会关系范围往往需要多种法律规范的综合调
整,如财产权和人身权既需要民法保护,也需要刑法保护。亦即存在一些学者所谓的“私法
公法化”的现象。如果仅以法律规范为考察对象,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是比较清楚的,私法规
范从没有“公法化”过。
正如一些权威著作总结的那样,商法是一个内涵很不确定的术语。①学者们在回答什么
是商法时,都要从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上加以阐述。考察当今世界各国的商事立法,在形式
意义的商法中,其法律规范无不包括私法规范和公法规范两大类。再加上当代世界是一个国
际往来十分活跃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因此,每一类商事规范又都含
有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我们认为,通常所指的作为民法的特别法的商法仅指商私法规
范,且以国内法规范为主。正如后文将要谈到的,商法的意义应当是实质意义上的而不是形
式意义上的。如此则其中商公法规范应当归入经济法或刑法之中。如果从立法(法律文
件)这一层面去着眼,则当然可以得出“商法的公法化”的结论,然而却不好理解“商法是
民法的特别法”或“商法是私法的特别法”这一点。总不能说,其中的刑法规范也是私法
(民法)的特别法吧!其实,“商法公法化”的准确说法是“商事活动的公法调整得到加强”,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单纯地只由私法规范调整的领域演变成以私法规范调整为主、为
基础,公法也将其纳入自己调整范围之内的态势。明显的例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由私法调整,但是平等主体之间只存在私法关系吗?显然不是,许多犯罪行为均
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当然应当由刑法(公法)进行调整。商事领域同样是如此。
因此,单纯地说,“商法是公私混合法”或“商法具有公法性”是不太确切的。就形式
意义的商法而言,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民法的特别法来说,则是不准确的。否则,一方
面划不清商法同经济法的关系,另一方面刑法也就会被各个领域的法所肢解,即出现所谓的
商刑法、环境刑法、经济刑法、文化刑法等。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仅是从这些方面进行科
学研究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商法的第二个性质是实体法。将法律区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是近代以来的做法。按照罗
①参见(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年版。第120页。
马法上的公法与私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属于私法范畴。直到《拿破仑法典》制定时,作为
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已被从私法中分离出来作为公法处理。①虽然法国于1807年颁布的商
法典中专门规定了商事法院组织和诉讼程序,1958年法国的司法制度改革法没有变动商事
法院在法院司法体系中的地位,可是大多数国家并未单设商事诉讼程序法,而将商事纠纷依
民事诉讼程序法处理。考察各国的形式意义的商法,可以发现其法律规范大量的是实体性规
范,虽然也存在有一定数量的程序性规范,如公司登记的具体程序,但它主要是告知主体如
何去行使自己的权利,至于国家主管机关究竟应如何办理,则因这些法律中不可能包含如此
琐细的规范,往往要有其他的实施性规定的出台始为实用,而这些具体的规范性质上则属于
经济法规范(一些学者称之为经济行政法规范)。另外,破产法从其发生来看本属于传统的
商法之中,一些国家规定,破产只适用于商人而不适用于一般的民事主体。然而,破产法在
性质上主要是程序法(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经济法规范),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
体系化追求的强化,应当不再将其认为是商法,个中理由就与人们不将民事诉讼法归于民法
是一样的。②总之,现代商法已经从传统的实体法程序法合二为一的商法发育而成实体法的
商法。
在我们看来,商法在性质上是国内法而不是国际法。有人认为商法的发展趋势是“国际
法—国内法—国际法”。从表面来看,此论好象不错。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觉得似乎
不太准确。
诚然,商法早在其古典时期就已表现出国际法的特征,形成于中世纪的商事习惯法特别
是海事习惯法实际上已被欧洲大陆各国的商人普遍接受并适用其商事活动,当时的商人团体
甚至视商法为“国际法或自然法之一部分”。③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习惯法可以与现代国际
法同日而语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那时的商事习惯法充其量是具有国际法的某些特征而
已,貌似而神不似。
至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是国际范围内的大市场,国家间商品的流通和人
员、资本、劳务的流动日趋自由,于是商法的统一化、国际化趋势得到加强,一系列的国际
商事公约、协定和地区性的商事公约逐渐问世。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即使是这种事
实,仍然得不出现代商法是国际法的结论。一则,是否参加这些公约,对这些公约中的某些
条款是否保留,完全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一国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可以参加某公约也
可以不参加某公约,即便是国际市场的动力促使其加入某公约,还是要经过一国以主权形式
表现出来;二则,现代世界各国的普遍性的做法是,并不因为有国际性的商事法律规范的存
在而不进行国内商事立法,也就是说,国内商事法规范与国际商事法规范是同时存在的,国
内立法只是吸取国际上的先进做法而已,而不是以国际商事规范直接代替国内商事规范。欧
共体国家的情况虽有点特别,但欧共体毕竟只涉及几个国家。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
的“商法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各国商事法律规范的相似或相同,就一国的商法而言,其法律
规范包括了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两部分,国内法规范是基础,是占主导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