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协商法
Ⅰ 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哪些
一、工资集体协商:
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以集体协商的方回式,根据法律、法规、答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的书面协议。
根据中国国情,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不属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范畴。
二、相关法律法规:
1、劳动保障部《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依据。
2、《劳动法》;
3、《劳动合同法》;
4、《工会法》;
5、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以及各地的实施办法;
6、劳动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以及各地的实施办法。
Ⅱ 民法典关于工资的规定
一、民法典中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和劳动法,工资支付的规定如下:
1. 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2.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3. 工资支付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确保每月按时足额支付,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工资。
二、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1. 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构成诈骗,根据金额大小和严重程度,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2. 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1.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劳动者本人及其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 考虑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 考虑劳动生产率。
4. 考虑就业状况。
5. 考虑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劳动法中关于工资支付的时间规定
1. 对于全日制用工,工资应每月以货币形式支付一次,具体支付时间由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未按时支付的视为拖欠。
2. 对于非全日制用工(小时工),每个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天,具体支付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未按时支付的视为拖欠。
五、拖欠工资的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
1. 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3. 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
4.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需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金额为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