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有规定了什么

民法典有规定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8-26 11:06:23

民法典1043条规定

《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本条是对配偶相互忠实和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的规定。忠实义务也称忠诚义务、贞操义务,是指配偶的专一性生活义务,也称不为婚外性生活的义务。广义解释还包括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他方以及不得为第三人的利益而牺牲、损害配偶他方的利益。忠实义务要求配偶之间相互负不为婚外性交的不作为义务,是为保持爱情专一、感情忠诚而负担的义务,目的是忠实于配偶的对方当事人,不仅约束配偶双方当事人,而且约束配偶权的义务人。配偶权的权利主体以外的其他任何人,负有对配偶权的不可侵义务,与配偶一方通奸,破坏一方配偶的忠实义务,构成对配偶权的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一千零四十四条 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

Ⅱ 民法典1260条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60条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制度生效的时间,而且在该法生效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将同时废止。

一、民法典1260条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施行日期及旧法废止】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二、《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 【男女平等享有继承权】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遗产分配的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 【酌情分得遗产权】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 【继承处理方式】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新法律制度生效以后,关于遗产继承,婚姻登记,侵权纠纷等相关民事纠纷都参考新法律制度的规定,而且在相关方面,新法律制度都进行了调整,比如兄弟姐妹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如果兄弟姐妹去世,侄子是可以代位继承的。

Ⅲ 《民法典》第1042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如下:
严禁包办、买卖及其他干扰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以婚姻之名进行财物要求或借贷;
杜绝重婚;
明确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以及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
坚决抵制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条
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Ⅳ 我国民法典第566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未履行部分将终止履行。已履行部分,当事人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2. 若合同因违约而被解除,解除权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除非当事人之间有其他约定。
3. 在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仍需根据担保合同的约定,对债务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履行担保责任,除非担保合同中有其他规定。
4.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若通知中规定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且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合同自通知规定的期限届满时解除。
5. 若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而直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请求解除合同,若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列举了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一方明确表示或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未履行、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对于以持续履行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需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Ⅳ 民法典1012条是什么内容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的内容规定如下:每个人都有姓名权,有权利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能利用此权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Ⅵ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了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 。 隐私权赋予权利人对私人生活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包括防御他人窃取个人隐私与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及公开范围的决定权 。 隐私权的常见类型包括个人生活自由权、情报秘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
侵犯隐私权的条件:
1、主观具有过错
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故意、过失在所不问,但过错形态影响侵权人法律责任轻重的承担问题;
2、违法行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规定抑或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质;
3、害结果发生
损害是侵权行为的结果,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财产损失、人格利益受损及精神痛苦;
4、备因果联系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在于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往往具有直接关联性,侵害隐私权的后果表现为权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与私域生活的侵扰,这一事实乃侵害行为所致,换句话来说,权利主体因该不法行为遭受人格利益受损。
综上所述,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的法条内容如下:每个人都有隐私权。其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去侵探他人的隐私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热点内容
开展道德经典诵读 发布:2025-08-26 14:25:40 浏览:110
法院五大网 发布:2025-08-26 13:51:15 浏览:11
阳谷法院事故 发布:2025-08-26 13:50:27 浏览:510
宝鸡的司法鉴定 发布:2025-08-26 13:42:39 浏览:717
张冰法官 发布:2025-08-26 13:42:29 浏览:898
刑事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5-08-26 13:33:46 浏览:81
胡春才律师 发布:2025-08-26 13:31:53 浏览:922
关于合伙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8-26 13:28:28 浏览:384
劳动法对于调离项目有什么规定 发布:2025-08-26 13:22:35 浏览:950
行政法具体行政行为废止 发布:2025-08-26 13:21:49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