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的正义
1. 司法正义的表现有哪些
人有其格,方成为人;司法之格在于恪守公平正义。司法正义所反映的是司法关系各方主体遵从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为矫正业已发生的不公或者伤害而形成的价值关系。
一、司法正义的特点
(1)司法正义属于矫正正义。矫正正义是相对于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而言的。矫正正义要求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2)司法正义属于法律正义。法律正义是相对于自然正义而言的,包括立法正义、执法正义、司法正义。司法是执行法律的活动,其特点为规范性,要求依照法律规范作出裁判,从这个意义来说,它与一般的自然正义是不一样的。
(3)司法正义属于制度正义。制度正义是相对于丛林正义而言的。公正是与制度性因素相关的正义。司法活动由制度作为保障,司法正义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正义。
(4)司法正义属于底线正义。底线正义是相对于道德正义而言。对正义的看法,法定标准和道德标准是不同的,尽管其基本方向一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故司法正义是底线正义。
(5)司法正义是受法律规范和秩序约束的正义。司法活动不仅要考虑个人的权利自由,而且需要考虑公意和普罗大众的福祉。
(6)司法正义是一种以应答作为基本方式的正义。司法要求对原告和公诉作出应答和反应。这种应答式的正义与立法正义、行政正义是不同的。
(7)司法正义是通过事实恢复和法律论证而实现的正义。司法首先要弄清楚事实,再恢复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适用。
(8)司法正义是通过三方以上主体参与一定程序或仪式而实现的正义。司法要借助一定的程序或者仪式来增强其权威性,保证事实真相的恢复,使法律适用得以更加正确,增加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法律尊严。
(9)司法正义是综合正义。司法的过程是重新评估和整合有关主体利益的过程,而利益整合的背后是价值权衡,对多元价值的综合、排序决定了司法正义必然是一种综合正义。
(10)司法正义是终局性的正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活动是和平解决社会争端的最后一种方式。司法的这个特性要求法官要慎用其权。
(11)司法正义是有限的正义和不完善的正义。司法正义的实现需要依赖一定的程序和仪式而实现,有些程序和仪式能够确保事实真相的恢复和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但有的案件客观上丧失了实现实体正义的条件,这决定了司法正义不可能尽善尽美。
二、司法正义的基本要求或外在表现
(1)目的与功能要求。包括维护法律权威、保护正当权益、制裁违法犯罪、公平解决纠纷、强化规则指引等方面的要求。
(2)实现途径与方式要求。包括审判中立、程序正当、关心需求、公开透明、真相恢复、规范适用等方面的要求。
(3)成本与效率要求。包括诉讼经济、合理收费、合理的公共成本、合理的办案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4)结果与效率要求。包括客观公正、易于了解、裁判救济、社会效果、裁判确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2. 让每一位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 我们必须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性,这是司法公正的基础。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应保持中立,不受任何外部干扰,并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以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能够追踪案件进度和结果。
2. 在司法过程中,必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等。法官应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确保其主体地位在案件审理中得到体现。
3. 强化司法监督与制约机制对于防止司法权力滥用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以及社会公众和媒体通过舆论监督对司法活动进行评价。
4. 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对司法案件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办案能力,确保准确适用法律和公正裁判。
综上所述,为了使每一位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需要从司法程序公正性、当事人权益保障、司法监督与制约,以及司法人员素质提升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关于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权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条关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关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三条关于法官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服务人民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