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刑事检察工作
㈠ 民事行政刑事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
民事刑事行政三者的区别如下:
行政违法案件由行政部门处理,民事违法由人民法院处理,刑事违法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处理;
行政的主体是不平等的双方,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刑事案件的主体有控辩双方组成等。
(1)诉讼的目的不同。
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正确问题;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诉;行政诉讼只能是由行政管理的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不能反诉;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3)举证责任不同。
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权利谁负责举证;在行政诉讼中,只由被告(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
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负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4)适用的法律不同。
民事诉讼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㈡ 刑法和民法有什么区别
刑法和民法的区别如下: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刑事犯罪的实质法;民法则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2、刑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负何种刑事责任的法律;民法典则用以规范民事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3、刑法的制定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确保社会秩序;而民法典的目的是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4、刑法的适用范围是对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个体,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民法典则适用于所有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个体。
刑法与民法的适用范围:
1. 法律性质: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规定的法律制裁和预防措施;民法则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个人关系。
2. 法律目的:刑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国家和社会、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民法的目的在于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3. 法律关系主体:刑法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国家,另一方是犯罪个人;民法关系的主体通常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如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 法律效果:刑法违反后的法律效果是刑罚,如罚金、监禁等;民法违反后的法律效果通常是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5. 适用程序:刑法的适用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民法的适用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当事人之间对权利义务发生争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6. 法律制裁力度:刑法的制裁力度较大,涉及人身自由等重大权利;民法的制裁力度相对较轻,主要是财产权利的调整。
综上所述,刑法和民法在功能和适用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和维护社会秩序,后者则用于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