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会改制

司法会改制

发布时间: 2025-09-02 10:41:48

Ⅰ 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大部制改革中会被取消吗

根据2015年最新的国务院大部制改变蓝图来看,机关事务管理局大部制改革中是在被取消部门列表中的。

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整规划中明确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防腐局并入监察部,成为监察部下属的国家局”。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社会服务与管理为主。大部制改革是要解决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我国现有的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大幅合并成大部。而大部制的改革也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事业单位根据职能一部分转变为企业或民间团体,一部分则转变为行政机关,并入政府组成部门。

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

1、发改委进一步收权,转变发改委职责。彻底取消发改委对微观管理实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的职权,逐步将其主要职能转变为宏观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将发改委全称改为国家发展与改革规划委员会。

2、撤销科技部。将科技部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并与教育部,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科学部。

3、把科技部经济领域的科技管理职能并入工信部。将工业和信息化部改成工业与信息技术部。

4、将国土资源部的资源管理职能并入环保部,组建环境资源部。

5、将国土资源部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职能划入住建部。

6、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在交通部下组建铁路运输管理局,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将地方铁路局改制为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

7、将水利部与农业部合并,组建大农业部。

8、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卫生部合并,组建人口与卫生部。

9、将审计署与监察部合并为检查审计部。

10、人社部和民政部合并为社会工作部。负责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团注册方面的事务,将行政区划调整审批的职能划入发改委。

11、基本保持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安部、司法部和人民银行。

12、为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银行不再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而是独立的国家机构,与最高检、最高法平级。

13、国家安全部降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家安全总局。

14、将民委、宗教事务局与侨办、港澳办、台办合并,组建和平统一委员会。

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整:

1、将国家税务总局并入财政部。在地方则取消地方税务局。

2、将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安监总局与卫生部下属的药监局合并,组建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

3、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并入文化部。

4、统计局并入发改委。

5、林业局并入农业部。

6、知识产权局并入科学教育部。

7、旅游局并入文化部。

8、宗教事务局与民委合并,侨办、港澳办、台办并入,组建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9、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防腐局并入监察部,成为部委下属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调整(拟取消的国务院办事机构):

1、侨办、港澳办、台办一同并入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法制办并入司法部。

(1)司法会改制扩展阅读: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部门体制改革始于2008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及大部制。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表明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门体制:Large department system

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突,有助于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也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大部门体制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大部门体系是一种由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组织架构。大部门体系应采取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大部门体制的实质是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与政府运行机制再造的统一。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Ⅱ 福建金门地方法院历史沿革

福建金门地方法院历史沿革始于清朝末期,金门属福建省同安县。彼时讼狱由县丞掌理,至1914年县丞裁废,由思明道派员驻金门办理诉讼事件。因海盗及械斗频发,思明道驻员权轻,人民诉讼仍需渡海。1915年,金门始设县,范围涵盖金门岛、烈屿、大嶝及小嶝等四岛。设县后,仍由行政官员兼理司法,即为县知事之职权。直至1919年始专设承审员佐理审判,司法人员正式编制。重大案件由厦门地方审判厅受理,后改制为地方法院。


1938年,金门岛及烈屿被日军占领。起初由维持会警察科处理司法事件,直至1941年金门分院成立,由汪兆铭政权下辖厦门地方法院管辖。金门县余下的大嶝及小嶝岛之民刑事诉讼由中华民国南安县司法处管辖。1945年日本战败,金门回归中华民国政府,设金门县司法处。审判官由福建高等法院派员担任,司法处之检察事务由县长兼理。1949年,司法处由金城镇旧基督教堂办公,后于1949年迁址至清朝县丞署及育婴堂旧址。1950年,金门司法人员逃离,业务停顿,至1950年7月始恢复,处址由军方使用。


1952年1月,县司法组织条例重新制定,金门县司法处正式改制为“福建金门地方法院”。本院初期借用民房办公,多次迁移后于1953年7月在兵工支援下,在现址建造钢筋水泥二层办公楼。1969年6月,成立连江民事庭,马祖地区之民事案件亦归本县掌理。1987年10月10日,因解严,成立连江刑事庭。1991年7月,金城简易庭设置于院内,处理简易案件。1992年增建为五层办公大楼,以应对人员、业务增加。2003年12月31日,原连江庭成立福建连江地方法院,马祖地区之民刑事诉讼及非讼事件改隶新成立之法院。


(2)司法会改制扩展阅读

福建金门地方法院是台湾地区的三级法院之一,创立于1941年,位于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属于普通法院,通常又被简称为金门地方法院或金门地院,其上级和上诉法院为福建高等法院金门分院。

Ⅲ 2.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1、编练“新军”

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为了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计划,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清政府还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

2、倡导商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统筹外债借还、考核各省银号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

在现代财政预算的组成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福州道御史赵炳麟奏请中央制定全国预算。最终,清廷于宣统二年(1910年)首次编制第一次全国预算。

3、教育改革

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月5日,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使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的脱钩。12月6日,清廷下谕设立学部,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

4、改革官制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新政中,先后裁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河东河道总督,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等,改设其他机构或归其他部门监管相关职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捐纳武职。同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丞,改为东三省学政。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除裁并增设行政机构外,清政府还下令“停捐纳”、“裁陋规”、“定公费”。

5、考订法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13日,清廷参酌各国法律,考订中外通行法律。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不过,基本架构已在晚清新政时期奠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官考试细则》《集会结社律》等等先后出台。

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虽因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

6、筹蒙改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在改革官制过程中,编纂官制大臣将京官编定复核,缮单进呈,后来上谕发布,宣布正式“理藩院著改为理藩部”。1907年清政府政务处大臣左绍佐、岑春煊等,奏请将热河、察哈尔、乌里雅苏台、库伦、科布多、阿尔泰等地“悉照内地改设行省”,以期加强边防。

清政府担心沙俄出面反对,在征询了各部大臣、各地将军、督抚的意见后,仅宣布废止从前关于蒙汉不得通婚的禁令,鼓励内地汉人到蒙古开荒;在蒙古增设卫生局、巡警队、学校、商品陈列所,举办所谓的“新政”。

(3)司法会改制扩展阅读

就新政具体内容而言,新政与危机存在三种对应关系:

一、部分新政有利无弊,新政实施有利于危机的缓解,诸如裁汰撤并一些行政机构,司法改革,社会风俗改良。清政府将先前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对外关系。

设立商部,班列外务部之后、其他各部之前,后来将工部并入,改称农工商部,这有利于协调、管理实业,适应近代企业的发展。裁撤河东河道总督,将其所管业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裁撤詹事府和通政使司;裁撤粤海关监督、淮安关监督,粤海关事务归两广总督管理,将云南、湖北与广东的总督与巡抚机构裁并,这些都是完全必要的,精简机构,有利于行政运作,也减少了冗员。

二、部分新政利弊参半,新政实施的同时引发了新的危机,如编练新军、教育改革。对于清政府来说,编练新军是完全必要的,编练的方式也是恰当的。但是,在编练过程中,引出了两大问题。

1、巨额军费的增加,到头来都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或系增加烟酒税所得,或系增加田赋所得,这就极大地刺激了民间对政府的怨恨。

2、担负新军编练之责的袁世凯通过各种手段,在军队中培植亲信,灌输对其个人的忠诚,将新军变成他的亲军,变成其私人军队,尾大不掉。

这引起慈禧太后的疑忌,导致慈禧与其后的载沣等人百计削弱、打击袁世凯,到头来加大了袁世凯对皇室的离心力,最终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完全正确。

但学生在学堂里学的是新知识,接受的是新思想,特别是那批留学生,经东洋、西洋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法治的空气熏陶,回过头来,就觉得清政府专制、腐败,左右不顺眼,以至于相当多人走到了清政府的反面。

办学堂需要经费,聘教员需要经费,学校管理需要经费,购买书籍需要经费。先前的私塾,在办学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尚可维持,换了学校,则不行。这就引起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

三、部分新政的效果,利弊悬疑。主要是官制改革与预备立宪,取决于实施的时机与策略,实施得当则有利于缓解或化解危机,不当则刺激或加重危机。

慈禧与载沣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至少有四个环节很不妥当:

1、通过官制改革而收汉族重臣的权利。

2、皇族内阁的产生,不适当地强化满族权力,引起汉族大臣离心力。

3、对立宪派的处置失当。1909年至1910年,立宪派请愿活动持续升温,声势越来越大。这些请愿活动,涉及的人很多,得到相当多的督抚支持,具有相当广泛的民意基础,且没有什么过激行为。

清廷对此并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先是拒绝,后是敷衍,最后辅以武力镇压。这样既丧尽民心,也丧尽绅心,将立宪派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4、载沣对袁世凯的处置,优柔寡断,先惩后靠,全无章法。

Ⅳ 宋代司法的特点

宋代司法的特点

⑴司法机构的发展变化

①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内设左断刑、右治狱。凡地方各州报请奏谳(复审),及地方官犯罪案件由左断刑负责;凡京师百官案件由右治狱负责。同时将“审”、“判”分开,审讯归断司,用法归议司。
②刑部负责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昭雪等事。审宗改制后,审刑院并入刑部,后刑部分设左右曹,左曹负责死刑案件复核,右曹负责官吏犯罪案件的审核。其职能有所扩大。
③审刑院是神宗以前,为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而增设的中央审判机关。
④地方司法机构中,各路设提刑司,是为中央在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州设忖职工工资司法官司法参军与司法派出机构。州设专职司法官司法参军与司理参军,分掌检法议罪和调查侦讯,州长官是主审官。县由知县负责审判,“杖罪以下在县断遣。”地方死刑案件一般由州一级审判,上报路一级转送刑部复核。

⑵诉讼制度的特点

①宋代皇帝多亲自断案。“御笔断罪”多不依法,更不许诉冤。
②重视证据和现场勘验。因犯人翻供,所关情节重大,一般换法官、司法机关审理。官府设有专门的勘验官并制有详细的勘验格式,南宋时还颁布了《检验格目》,客观上推动了其时法医学的发展。著名的《洗冤集录》等法医学著作的出现,与此有直接关系。
③宋代对民事诉讼有明确的时效规定,称“务限法”。对刑事案件,也依案件性质情节的起重大小,定有不同的审结期限。
④宋代除了审判机构间上下、左右监督外,还原染料设立了较完备的审判监督制度。在中央扩大御鸣台司法职能,曾设御鸣台推勘官,分赴地方审理大案。在地方,提刑司监督州县司法,这成为后世巡按制度的渊源。此外,还专门规定有平反冤案及时对错判案件的“理雪制度”与“推勘院”。

⑶法官的选拔

①保举制。保举人对被保举人任内所犯罪行负连带责任。
②考试制。
③法官责任。出入人罪的责任;遵守办案时限;违背诉讼程序和制度的责任。

热点内容
美国刑法原则 发布:2025-09-02 16:03:02 浏览:670
经济法的选择题及答案 发布:2025-09-02 15:59:30 浏览:875
公司各个阶段法律风险 发布:2025-09-02 15:58:58 浏览:696
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24条 发布:2025-09-02 15:57:59 浏览:853
怎么写协议有法律效力协议书模版 发布:2025-09-02 15:45:38 浏览:759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迷迭香 发布:2025-09-02 15:38:51 浏览:926
夫妻订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02 15:37:08 浏览:629
行政诉讼法13年案例真题 发布:2025-09-02 15:29:16 浏览:976
刑事诉讼法修改史 发布:2025-09-02 15:18:43 浏览:74
海丝条例报内容 发布:2025-09-02 15:10:43 浏览: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