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宣言解释

刑法中宣言解释

发布时间: 2025-09-16 16:57:52

Ⅰ 我国刑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行法定原版则:法无明文规权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Ⅱ 宣言解释和补正解释区别

宣言解释和补正解释的定义不同。
宣言解释是说法律条文中所运用单词不具有实际意义,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义,赋予其新的含义。比如对盗窃罪中的“盗窃”,原来认为是“秘密窃取”,现在认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占有人意愿,转移财物的行为”。
补正解释是指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纵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补正的意思即“补充校正”。例13:刑法第63条的“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中的“以下”,与刑法第99条的“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中的“以下”,存在矛盾,通过补正解释,对第63条的“以下”应解释为不包括本数在内。

Ⅲ 我国的有没有明确“无罪推定”原则

我国刑法中明文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具体的法条如下:

《刑法》

第三条 罪刑法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二百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3)刑法中宣言解释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Ⅳ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来源

1、禁止有罪类推。抄

2、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3、排斥习惯法。

4、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延伸: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可上溯至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所明确的“适当的法定程序”的原则,而后,罪刑法定思想逐渐与西欧近代启蒙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与当时封建刑法擅断相抗衡的一种思潮,广为传播,并以三权分立学说和心理强制说作为其理论基础。

(4)刑法中宣言解释扩展阅读:

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渊源在不同的法律文献中,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在正式的宣言中的表述。例如,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第8条宣布:“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强调了判处刑罚要有法可依,并且法律不得追溯既往。再如,1948年的联合国大会第三届会议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1条第2款规定: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

热点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6 19:08:40 浏览:167
财务对账单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6 19:08:30 浏览:696
病案科室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19:08:29 浏览:328
国外法院 发布:2025-09-16 19:05:21 浏览:743
医疗诊所规章制度免费 发布:2025-09-16 18:54:04 浏览:700
乌兰察布市司法局 发布:2025-09-16 18:50:47 浏览:445
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原则强调社会公正 发布:2025-09-16 18:33:12 浏览:469
达州税务法律咨询 发布:2025-09-16 18:28:09 浏览:533
湖南省行政立法 发布:2025-09-16 18:28:01 浏览:341
刑事诉讼法被取保候审人义务 发布:2025-09-16 18:27:56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