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担保法与司法解释

担保法与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5-09-18 11:40:33

① 最高院担保法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以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设定担保的,在实现债权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财产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

(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②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是什么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了在法律上区分“订金”和“定金”的原则。具体解释如下:

  • 订金与定金的法律区分:当事人在合同中交付了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订金等款项,但并未明确约定该款项为定金时,若当事人主张享有定金权利,法院将不予支持。

  • “订金”的法律效力:简单地在合同中使用“订金”这一术语,并不能自动赋予其定金的法律效力。要想将“订金”视为具有定金性质,就必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包含定金罚则的约定。

  • 定金与订金的功能区别:定金是一种特殊的预付款项,旨在确保合同的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而订金则通常是一种较为随意的支付形式,主要表达一方对另一方的承诺或意向,并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

  • 定金罚则:涉及违约时的损失补偿机制,即若一方违约,将面临双倍返还定金的法律后果,而“订金”则通常不具备这样的法律后果。

热点内容
伦理道德的事 发布:2025-09-18 13:24:27 浏览:645
法治内容手抄报 发布:2025-09-18 13:19:11 浏览:783
私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13:16:55 浏览:18
2018年注会经济法记忆背诵 发布:2025-09-18 13:16:09 浏览:701
法学鼻祖皋 发布:2025-09-18 13:10:05 浏览:707
西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18 13:06:17 浏览:95
成立法律援助站 发布:2025-09-18 12:46:59 浏览:274
司法考试考试大纲 发布:2025-09-18 12:46:50 浏览:511
冯斌律师 发布:2025-09-18 12:46:44 浏览:392
未满十八岁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12:45:11 浏览:282